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并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师生互动关系。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信息的交流、情感的共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应结合教学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去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但欣喜之余,表面看,课堂上有师生互动,但在课堂师生互动的运作上带有更多的装饰特征,师生互动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没有追求师生互动的真实有效,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从现实生活入手,营造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例举相应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从而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坦然、舒适、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互动意识,他们才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对数学教学而言,课堂给学生的应该是平等、民主、理解、宽容、信任与关爱,课堂应回归到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自然状态。这就意味着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究,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过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这节课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神州”五号相关知识,然后观看“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和成功返回的视频。这样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进而努力学习。
(二)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创造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以此创造和谐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知识情感的内化,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情境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三)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己有的知识出发,设计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学问题
互动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点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切入教学过程。问题的切入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所以问题的切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问题的切入要具备以下特点:1.切入的问题要“接近学生”,“学生跳起来可以够得着”。切入的问题必须面向多数学生,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来设计问题,切入的问题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启发诱导性,问题的难易要适中,要接近学生的实际,好问题能启迪思维,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假如学生提的问题比较难,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教师也不要自问自答,而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或者立即调整教学思路。2.切入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并为解决难点服务。要达到恰到好处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师生互动时,教师既要精心设计问题,也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时机。如有些问题学生讨论后,还是似懂非懂,这时他们渴望得到点拨,这也正是教师进行引导启发的好时机,教师若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对于疑难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将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而要通过由易到难的方法,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渐领悟。这样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真正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程问题》”这节课中,讲解“已知一项工程,甲乙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几天可以完成?”如果直接问学生如何求乙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可能绝大多数学生会被蒙住,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已知甲乙合作的工作时间,可以求出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求出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老师:“已知甲的工作时间,可以求出什么呢?”学生回答:“可以求出甲的工作效率。”老师:“已知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和甲的工作效率,可以求出什么呢?”学生回答:“可以求出乙的工作效率。”当乙的工作效率知道后,学生很快根据公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1)÷工作效率”计算出乙单独做需要的时间。这样,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事先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意启发学生,并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另外一部分知识的切入,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有效师生互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作出评价,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角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也要做出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只有教师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使师生在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整个课堂才会显得生机勃勃,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教学质量也从而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激发。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五)利用师生互位,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位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进行互换,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互位策略又可以称之为角色置换。互位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互位评价、互位小结、互位讲授以及互位质疑。新课程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展现一下自己,积极进行知识的探究,充分参与有效的师生互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师生互动
对于小学生,其认知往往是从感性开始,易于接受感官刺激。他们好奇心强,对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探个究竟。多媒体教学正是调动学生情感和抓住学生兴趣的好帮手,它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性强、内容生动、声情并茂的特点,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情境感受,使之触景生情,兴趣自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结合多媒体实施师生互动不仅新颖,更能激发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越来越被重视。我们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江建.什么是真正的师生互动.人民教育.2003.24
[3]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但欣喜之余,表面看,课堂上有师生互动,但在课堂师生互动的运作上带有更多的装饰特征,师生互动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没有追求师生互动的真实有效,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从现实生活入手,营造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例举相应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从而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坦然、舒适、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互动意识,他们才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对数学教学而言,课堂给学生的应该是平等、民主、理解、宽容、信任与关爱,课堂应回归到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自然状态。这就意味着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究,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过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这节课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神州”五号相关知识,然后观看“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和成功返回的视频。这样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进而努力学习。
(二)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创造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以此创造和谐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知识情感的内化,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情境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三)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己有的知识出发,设计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学问题
互动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点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切入教学过程。问题的切入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所以问题的切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问题的切入要具备以下特点:1.切入的问题要“接近学生”,“学生跳起来可以够得着”。切入的问题必须面向多数学生,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来设计问题,切入的问题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启发诱导性,问题的难易要适中,要接近学生的实际,好问题能启迪思维,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假如学生提的问题比较难,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教师也不要自问自答,而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或者立即调整教学思路。2.切入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并为解决难点服务。要达到恰到好处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师生互动时,教师既要精心设计问题,也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时机。如有些问题学生讨论后,还是似懂非懂,这时他们渴望得到点拨,这也正是教师进行引导启发的好时机,教师若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对于疑难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将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而要通过由易到难的方法,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渐领悟。这样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真正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程问题》”这节课中,讲解“已知一项工程,甲乙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几天可以完成?”如果直接问学生如何求乙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可能绝大多数学生会被蒙住,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已知甲乙合作的工作时间,可以求出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求出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老师:“已知甲的工作时间,可以求出什么呢?”学生回答:“可以求出甲的工作效率。”老师:“已知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和甲的工作效率,可以求出什么呢?”学生回答:“可以求出乙的工作效率。”当乙的工作效率知道后,学生很快根据公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1)÷工作效率”计算出乙单独做需要的时间。这样,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事先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意启发学生,并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另外一部分知识的切入,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有效师生互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作出评价,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角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也要做出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只有教师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使师生在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整个课堂才会显得生机勃勃,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教学质量也从而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激发。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五)利用师生互位,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位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进行互换,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互位策略又可以称之为角色置换。互位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互位评价、互位小结、互位讲授以及互位质疑。新课程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展现一下自己,积极进行知识的探究,充分参与有效的师生互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师生互动
对于小学生,其认知往往是从感性开始,易于接受感官刺激。他们好奇心强,对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探个究竟。多媒体教学正是调动学生情感和抓住学生兴趣的好帮手,它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性强、内容生动、声情并茂的特点,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情境感受,使之触景生情,兴趣自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结合多媒体实施师生互动不仅新颖,更能激发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越来越被重视。我们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江建.什么是真正的师生互动.人民教育.2003.24
[3]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 【发布时间】2022/7/17 12:57:05
- 【点击频次】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