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思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德育教育引发更多人关注。德育教育被看作是学科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本文将从多个教育角度结合具体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谈一谈灵活渗透德育思想的做法,以求能为具体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德育思想;教育教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步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均提到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强调要在解决好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要科学构建德育工作体系。围绕这一要求,德育教育加强了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为内容的“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格局建设,并注重德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科教材寻求最适宜德育教育渗透的突破点,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积极结合日常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去感悟和思考,接受多个角度的德育教育,从而完成自身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促进自身成长和发展。
一、引导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的发展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解国家的概念,传输“有国才有家”的理念,将培养爱国精神、塑造家国情怀、营造爱国氛围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现阶段的教材内容看,很多内容都在宣传爱国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在课本中就有很多内容在介绍我国伟大祖国的秀美壮丽河山,以及很多地区的知名风光景观。在八年级第10课《建设美好祖国》这篇文章中,全文都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优美语句对我国的西沙群岛进行了描述,坐落在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拥有迷人的海岸线,拥有绚烂的风景,拥有富饶的物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主动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画出来,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搜索下载并播放西沙群岛的优美风光,同时还可收集整理与西沙群岛相关的人文历史与地理知识,建立对西沙群岛的立体认知。进一步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踊跃发言,描述一下自己在游玩过程中所见过的美丽景色,在增强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也不断积累多祖国河山的热爱。教师要在教学中讲到我国的领土范围,让大家知道在国家领土神圣不可分割,任何人都应该维护祖国的利益,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引导学生接受礼信品格教育
德育教育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习习惯,也要让学生养成与人沟通、与世界交流的能力。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学生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渗透品格教育,特别是领会、继承诚信、明礼、谦卑等优秀道德品质,这是我国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应在其组织教学活动中,适当关注到对学生的品格教育中。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少课文同样讲述着诚信礼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字词句的涵义,还要让学生知晓文章所蕴含的哲理。要通过对课文人物形象的把握,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逐步体会其中所提出的诚信、守约、谦虚、上进、明礼等优质品质,让学生可以潜移默化使用新的品格对一些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引导学生接受亲情友情教育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应该是学生可以切身体会的真挚情感。无论是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家人之爱,还是在学校中感受到的师生之情,都在延续着对“爱”这一话题的永恒追求。教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到人与之人之间的情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同学们回忆自己在家中得到的父母关爱,并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忽视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有没有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从而引导学生在感悟亲情中感受安全感、幸福感,为心灵附注更多的美好印记,也同时增进对父母唠叨、管教等行为的理解。随着这样的教育的进行,学生将变得更加理性,也会积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给予更多的关心。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同学之间的情谊进行体会,理解助人为乐给自身带来的快乐,逐步懂得关爱周围的同学。教师在教学之外,还可以积极邀请学生家长参与亲子互动,与同学们一起配合完成游戏或是教学实践活动,在相对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亲情友情的体验,从而锻炼自身的品德修养。
此外,还应引导学生接受人与自然教育。德育教育还应注重对环保理念的教育。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只有与自然保持最适宜的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这样的人与自然发展理念应出现在教育教学中,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设置一定的主题,围绕主题设立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涵义,还可在有效教学设计中把握不同环节的特征,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如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人类所居住的地球的环境变化情况,特别是向学生科普在环境污染以后,地球可能遭遇的危害,从而萌发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生态理念,通过学生对周围看到的污染现象进行总结,号召大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树立正确的环保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在环保意识的培养中正确渗透德育观。
总之,我们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高度重视渗透德育思想,通过必要的教材内容进行引深后,教师要寻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契合点,使用简洁的语言来讲述其中的德育道理,让学生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全面促进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韩志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37期.
[2]颜志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年08期.
[3]赵晶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中);2017年12期.
[4]韩建辉;论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好家长;2018年73期.
关键词:德育思想;教育教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步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均提到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强调要在解决好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要科学构建德育工作体系。围绕这一要求,德育教育加强了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为内容的“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格局建设,并注重德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科教材寻求最适宜德育教育渗透的突破点,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积极结合日常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去感悟和思考,接受多个角度的德育教育,从而完成自身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促进自身成长和发展。
一、引导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的发展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解国家的概念,传输“有国才有家”的理念,将培养爱国精神、塑造家国情怀、营造爱国氛围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现阶段的教材内容看,很多内容都在宣传爱国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在课本中就有很多内容在介绍我国伟大祖国的秀美壮丽河山,以及很多地区的知名风光景观。在八年级第10课《建设美好祖国》这篇文章中,全文都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优美语句对我国的西沙群岛进行了描述,坐落在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拥有迷人的海岸线,拥有绚烂的风景,拥有富饶的物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主动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画出来,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搜索下载并播放西沙群岛的优美风光,同时还可收集整理与西沙群岛相关的人文历史与地理知识,建立对西沙群岛的立体认知。进一步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踊跃发言,描述一下自己在游玩过程中所见过的美丽景色,在增强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也不断积累多祖国河山的热爱。教师要在教学中讲到我国的领土范围,让大家知道在国家领土神圣不可分割,任何人都应该维护祖国的利益,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引导学生接受礼信品格教育
德育教育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习习惯,也要让学生养成与人沟通、与世界交流的能力。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学生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渗透品格教育,特别是领会、继承诚信、明礼、谦卑等优秀道德品质,这是我国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应在其组织教学活动中,适当关注到对学生的品格教育中。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少课文同样讲述着诚信礼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字词句的涵义,还要让学生知晓文章所蕴含的哲理。要通过对课文人物形象的把握,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逐步体会其中所提出的诚信、守约、谦虚、上进、明礼等优质品质,让学生可以潜移默化使用新的品格对一些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引导学生接受亲情友情教育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应该是学生可以切身体会的真挚情感。无论是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家人之爱,还是在学校中感受到的师生之情,都在延续着对“爱”这一话题的永恒追求。教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到人与之人之间的情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同学们回忆自己在家中得到的父母关爱,并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忽视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有没有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从而引导学生在感悟亲情中感受安全感、幸福感,为心灵附注更多的美好印记,也同时增进对父母唠叨、管教等行为的理解。随着这样的教育的进行,学生将变得更加理性,也会积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给予更多的关心。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同学之间的情谊进行体会,理解助人为乐给自身带来的快乐,逐步懂得关爱周围的同学。教师在教学之外,还可以积极邀请学生家长参与亲子互动,与同学们一起配合完成游戏或是教学实践活动,在相对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亲情友情的体验,从而锻炼自身的品德修养。
此外,还应引导学生接受人与自然教育。德育教育还应注重对环保理念的教育。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只有与自然保持最适宜的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这样的人与自然发展理念应出现在教育教学中,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设置一定的主题,围绕主题设立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涵义,还可在有效教学设计中把握不同环节的特征,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如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人类所居住的地球的环境变化情况,特别是向学生科普在环境污染以后,地球可能遭遇的危害,从而萌发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生态理念,通过学生对周围看到的污染现象进行总结,号召大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树立正确的环保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在环保意识的培养中正确渗透德育观。
总之,我们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高度重视渗透德育思想,通过必要的教材内容进行引深后,教师要寻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契合点,使用简洁的语言来讲述其中的德育道理,让学生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全面促进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韩志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37期.
[2]颜志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年08期.
[3]赵晶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中);2017年12期.
[4]韩建辉;论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好家长;2018年73期.
- 【发布时间】2022/7/17 13:29:49
- 【点击频次】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