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论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文策略

 

【作者】 杨 莉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而合理选文组群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前提条件。本文探讨了依人选文、依材选文、依象选文三种选文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选文
  群文阅读在新课标“多读书”要求下得到了广泛开展。古诗词因为篇幅短小,容易操作,便于群文阅读教学实施。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优化学习,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价值,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合理选文组群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前提条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诗词文本,如此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对于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该如何进行选文?实践中我这样进行。
  一、依人选文
  以作者为角度,合理选取群文素材,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组文思路。同一作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他的思想状态、人格心境、个人追求都会发生改变,开展群文阅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作者,建构起立体的诗人形象,从而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例如,初中阶段人教版教材分别选入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武陵春》。李清照的词作最能反映她不同阶段的变化,为了帮助学生建构起一个立体全面的李清照,在群文阅读课中,不妨设计“一词一世界”的议题,选择李清照三个不同阶段的词作,反映少女时期自由快乐的《如梦令》,体现为人妇时与爱人离别后相思闲愁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以及经历国破家亡已是天命之年时写作的满是凄苦悲痛的《武陵春》进行群文阅读。三首词反映的是三种社会状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三重世界。选用这三首词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分析诗词。
  再如人教版八年级把杜甫的《望岳》和《春望》编在一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动荡时期,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设计“‘望’字背后的诗史”的议题,让学生对比阅读这两首诗,了解两首诗歌中作者不同的情怀。《望岳》中表现了年轻时杜甫积极入世的冲天豪情壮志,而写作《春望》时作者经历了战争的创伤、岁月的洗礼,此时的作者青春不再,早已没有了“会当凌绝顶”的激情澎湃,他用自己凝重的笔如实地记录描绘那个满目疮痍的社会,并将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融于笔端文字之中。透过两首诗,可以了解作者、了解当时的社会。
  二、依材选文
  古代诗词的题材选材丰富、视野广泛。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我们常常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送别诗、羁旅思乡诗等。每个题材中,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际遇,所体现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按照题材分类,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对同一题材作品有深入的认识。
  送别诗一直备受古代文人墨客青睐,这些在分别时写出来的诗词,历经几千年,读来依然有鲜活的生命力。例如初中阶段教材选入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送别诗。我们可以对此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设计一个中心议题“一种分别多样情”,让学生通过分类比较,找出离别题材的诗词特点,如常出现的时间是傍晚、月夜,常出现的地点是渡口、长亭、古道等,常用的意象是柳、酒、水、月、夕阳、晚风、笛声、远山、瘦马等,常有的习俗是折柳送别、饮酒饯别。虽然都是送别,但里面的情感各不相同,有对故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有怅然若失的寂寞之情、有情深意长的勉励之情、有坦诚的告白之情、有别后情景的想象等。而表达情感的手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联想想象、有的用比喻修辞、有的是动静结合。经过这样的群文阅读,相信学生会渐渐掌握同一题材的诗词,这也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阅读课外相关古诗词。
  三、依象选文
  古人创作诗词,常常会巧妙地选取合适的意象,例如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写道:“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借用松柏的意象告诉弟弟要学习它高洁的品行。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的凋落来表达作者高洁的志向。初中阶段,可以依据意象分类,进行群文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意象来分析诗歌,而且能举一反三读懂其他出现该意象的诗作。
  例如,以“月亮”意象的诗词很多,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就可以设计“诗意的月亮”这一议题,开展群文阅读,选取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静夜思》《渡荆门送别》《把酒问月》、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张继的《枫桥夜泊》、晏殊的《蝶恋花》、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与“月”有关的诗句。教学流程以学生课本中出现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导入课堂,然后精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分别设置“读出月下美景”“品出月中情怀”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月亮这一核心意象所传递出来的怀疑、不满、失望、惆怅以及豁达、乐观、期待、祝愿等一系列情感,最后把群文中收集到的含有“月亮”的古诗词进行归纳整理,请学生认真研读,说说这些诗词中“月”的意象寄托的是和苏轼一样的情感吗?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月亮被不同的诗人们赋予了各种不同的情感,有恋人对月海誓山盟,有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有游子对月思念亲人。总的来说,“月”和人的亲情、爱情、悲欢离合紧密相连,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可以说,在古诗词中,“月”是生命情感的寄托。通过这一群文阅读活动,学生基本能掌握“月亮”意象,读懂其他与“月”有关的诗词作品。
  参考文献:
  [1]陈东昇,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初探[J].教育研究,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7/17 18:52:31
  • 【点击频次】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