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虽然新课改下,中小学使用的是一整套教材,但教学要求等各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在归纳中小学衔接问题和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衔接问题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衔接问题;产生原因;应对方法
一、衔接问题的几个方面
1. 任务和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2.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刚升入中学时存在的习惯行为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这说明好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习惯的衔接,要求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即做到: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找出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读多用等。
3.基本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设法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如在听和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连贯。
4.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学习英语重在听和说,表演和游戏形式居多,学生主要通过英语教材和英语课堂学得英语。进入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机会就少,被动地接受知识,就难以发展他们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实际运用英语交流活动的能力就不强。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注意创设教学情景。
二、 产生问题的原因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采用直观教学法,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1.环境变化的不同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2. 教学方式的不同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3. 因年龄性格等特征造成的心理不同
小学生进入中学,在心理上会有一系列变化。他们有自豪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常常仿照大人的方式去行事,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但稚气十足。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尚不成熟,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容易满足,而中学生则不容易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远比小学生要高。
三、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
1. 搞好词汇基础教学关
小学阶段的生词较少, 学生容易学习。 初中阶段生词有所增加, 生词一旦多起来, 记忆就困难, 从而影响学习。 因此,学生进入中学就系统地教音标, 使大多数学生都能会读会写, 学生读起单词来就简单多了, 避免了死记硬背和用汉语拼音。 教师也减轻词汇教学的压力, 增加了用于对话和其他方面训练的时间,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 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及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
3. 注意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 :自编短剧, 开展竞赛, 让学生有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 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取得成就感, 曾强自信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注重学习习惯的衔接
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5. 和谐师生情感的衔接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这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
6.注重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 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的一个热点,但我们坚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一定会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杨云生,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英语系,现就职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二中学,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三十五年教龄。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所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在黑龙江省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中,荣获了优秀学员先进个人的称号;多次被评为市区的优秀教师。
关键词:衔接问题;产生原因;应对方法
一、衔接问题的几个方面
1. 任务和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2.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刚升入中学时存在的习惯行为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这说明好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习惯的衔接,要求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即做到: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找出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读多用等。
3.基本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设法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如在听和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连贯。
4.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学习英语重在听和说,表演和游戏形式居多,学生主要通过英语教材和英语课堂学得英语。进入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机会就少,被动地接受知识,就难以发展他们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实际运用英语交流活动的能力就不强。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注意创设教学情景。
二、 产生问题的原因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采用直观教学法,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1.环境变化的不同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2. 教学方式的不同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3. 因年龄性格等特征造成的心理不同
小学生进入中学,在心理上会有一系列变化。他们有自豪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常常仿照大人的方式去行事,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但稚气十足。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尚不成熟,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容易满足,而中学生则不容易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远比小学生要高。
三、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
1. 搞好词汇基础教学关
小学阶段的生词较少, 学生容易学习。 初中阶段生词有所增加, 生词一旦多起来, 记忆就困难, 从而影响学习。 因此,学生进入中学就系统地教音标, 使大多数学生都能会读会写, 学生读起单词来就简单多了, 避免了死记硬背和用汉语拼音。 教师也减轻词汇教学的压力, 增加了用于对话和其他方面训练的时间,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 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及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
3. 注意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 :自编短剧, 开展竞赛, 让学生有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 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取得成就感, 曾强自信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注重学习习惯的衔接
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5. 和谐师生情感的衔接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这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
6.注重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 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的一个热点,但我们坚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一定会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杨云生,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英语系,现就职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二中学,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三十五年教龄。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所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在黑龙江省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中,荣获了优秀学员先进个人的称号;多次被评为市区的优秀教师。
- 【发布时间】2022/7/17 19:05:31
- 【点击频次】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