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阶段“以育人促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的县域教育体系中,教育价值观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育人与教书的脱节。在此环境下,从教育的本质入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从而实现“以育人促发展”,最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育人;发展;理想;情怀;自信
在西北县域经济、县域教育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实现以育人促发展,从而达到育人与教书的双融合,一直是困扰每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将结合县域一线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应试教育背景下以育人促发展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一、当前县域教育现状分析
教师群体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思想保守,教育价值观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育人与教书脱节,唯分数论而忽略学生的长远发展,仍是我们所面临的的主要问题。而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理想与教育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走向。目前,我们大部分老师眼中仍然只有分数,只有试卷,只有做不完的题,学生活生生是一台台安装固定做题程序的机器,而在这种环境下,何为情怀?何为理想?何为担当?好像与他们相隔甚远,而我们却将所有的矛头指向了高考这一评价标准,而不思考做出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育好人,以育人促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势在必行。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实现以育人促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面对当前教育,的确存在一些无法逃避的问题,但更多人往往只报怨问题的存在,却很少向问题的解决迈进一步。同样,提到育人,很多人就会出现极端的认识,将它和教书放在对立面上,从而狭隘地理解育人与教书间的关系。诚然,教育不能排斥分数,也不能止于分数,育人的目标里就应含有分数,没有分数的育人目标肯定是空洞的,也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而我们恰恰就要在这两点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教书过程中育人,在育人过程中教书,以育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育人与教书的双融合,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从教育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入手,探寻育人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思考教育。我们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教会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将爱倾注于教育。在从事一线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用下面两句话提醒自己:“假如是我的孩子?假若我是孩子?”这两句话不是至理名言,但它超越了功利,是坚守本真的一种教育思路。也许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肯定,一句赞许,就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便可以照亮他整个人生的前程。
第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时,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是谁”,知道“我将来要走向哪里”。所以,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感恩与善良,以及正义与良知,培养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情怀,使他们从‘为分而学’的单一动机转化为‘为爱而学’,从而增加他们学习与成长的持续内驱力,同时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以赢得未来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第三、在成长过程中多加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使人自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学生学习差,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自信心差,他觉得自己笨,认为自己学不进去,甚至怀疑自己记忆力不好,我们都知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所以,孩子们的能力开发其实就一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经常拿优秀来定义自己,把自己当做国家未来的栋梁,从而坚定自己成长的信念与方向。
第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读书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只读课本,只读教辅书,这个孩子就是精神发育不良的孩子,其中含义不证自明。我们要真正地去培养有底蕴的中国人,要真正地培养有竞争力的下一代,就需要真正的阅读。当然强调阅读从来都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识到阅读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做好学生阅读的榜样。
总之,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改变学生,改变教育现状,首先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很多事情,如果我们不去做,那么谁去做?如果现在不做,那么什么时候去做?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去践行某些教育理念与教育策略,追求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有了某些梦想的支撑,我们的教育之旅便不再只有哀怨和感叹,不再只有疲惫和沉重,而是苦变成了乐,很多美好的东西在前行中都会不期而遇。
参考文献:
[1]《好的教育》 唐江彭 著
[2]《教育新视界》 孙先亮 著
关键词:育人;发展;理想;情怀;自信
在西北县域经济、县域教育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实现以育人促发展,从而达到育人与教书的双融合,一直是困扰每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将结合县域一线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应试教育背景下以育人促发展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一、当前县域教育现状分析
教师群体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思想保守,教育价值观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育人与教书脱节,唯分数论而忽略学生的长远发展,仍是我们所面临的的主要问题。而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理想与教育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走向。目前,我们大部分老师眼中仍然只有分数,只有试卷,只有做不完的题,学生活生生是一台台安装固定做题程序的机器,而在这种环境下,何为情怀?何为理想?何为担当?好像与他们相隔甚远,而我们却将所有的矛头指向了高考这一评价标准,而不思考做出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育好人,以育人促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势在必行。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实现以育人促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面对当前教育,的确存在一些无法逃避的问题,但更多人往往只报怨问题的存在,却很少向问题的解决迈进一步。同样,提到育人,很多人就会出现极端的认识,将它和教书放在对立面上,从而狭隘地理解育人与教书间的关系。诚然,教育不能排斥分数,也不能止于分数,育人的目标里就应含有分数,没有分数的育人目标肯定是空洞的,也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而我们恰恰就要在这两点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教书过程中育人,在育人过程中教书,以育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育人与教书的双融合,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从教育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入手,探寻育人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思考教育。我们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教会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将爱倾注于教育。在从事一线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用下面两句话提醒自己:“假如是我的孩子?假若我是孩子?”这两句话不是至理名言,但它超越了功利,是坚守本真的一种教育思路。也许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肯定,一句赞许,就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便可以照亮他整个人生的前程。
第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时,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是谁”,知道“我将来要走向哪里”。所以,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感恩与善良,以及正义与良知,培养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情怀,使他们从‘为分而学’的单一动机转化为‘为爱而学’,从而增加他们学习与成长的持续内驱力,同时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以赢得未来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第三、在成长过程中多加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使人自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学生学习差,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自信心差,他觉得自己笨,认为自己学不进去,甚至怀疑自己记忆力不好,我们都知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所以,孩子们的能力开发其实就一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经常拿优秀来定义自己,把自己当做国家未来的栋梁,从而坚定自己成长的信念与方向。
第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读书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只读课本,只读教辅书,这个孩子就是精神发育不良的孩子,其中含义不证自明。我们要真正地去培养有底蕴的中国人,要真正地培养有竞争力的下一代,就需要真正的阅读。当然强调阅读从来都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识到阅读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做好学生阅读的榜样。
总之,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改变学生,改变教育现状,首先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很多事情,如果我们不去做,那么谁去做?如果现在不做,那么什么时候去做?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去践行某些教育理念与教育策略,追求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有了某些梦想的支撑,我们的教育之旅便不再只有哀怨和感叹,不再只有疲惫和沉重,而是苦变成了乐,很多美好的东西在前行中都会不期而遇。
参考文献:
[1]《好的教育》 唐江彭 著
[2]《教育新视界》 孙先亮 著
- 【发布时间】2022/8/16 11:22:48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