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劳动中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 ;
【正文】 近日,与几位同仁在讨论孩子劳动习惯培养的话题。大家觉得给孩子们讲了好多关于爱劳动的小故事,也经常和孩子们讲家长不容易,要主动帮家长劳动的道理。可是大家发现依然有一大部分孩子不爱劳动,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笔者觉得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参加劳动的机会少,还没有养成劳动的习惯。笔者尝试在生活劳动中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在劳动中感受快乐
随着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自我独立意识增强,孩子会变得乐于表现,喜欢学做大人做的事情,经常插手家务劳动。这时大人不要一味拒绝孩子参与劳动,降低他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好话谁都爱听,孩子也一样,孩子在劳动中受到表扬,得到尊重,自信心会大大增加。大人切忌在孩子劳动时泼冷水,说一些让孩子败兴的话。比如孩子正在兴奋地洗衣服时,别说类似这样的话:“别洗了,衣服还没洗干净,却把水撒的到处都是。”这样会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大人应在孩子取得进步,哪怕取得非常微小的进步时,给孩子以鼓励。对于孩子而言,赞许和鼓励是他们劳动的动力,也能体现出劳动的价值。比如,孩子一吃饭,就发现:学会吃饭,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了。扫扫地的话,马上就获得了妈妈的赞许,你为家里做事情,大家都很开心。孩子会慢慢懂得劳动不是简单的做一些事情,而是有创造价值的劳动。而且会得到精神的鼓励,甚至是小小的物质的鼓励。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这样孩子才会主动参与劳动。
二、在劳动中习得技能
要想让孩子学会劳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参与劳动。很多的劳动,都来自于身边,孩子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一是要让孩子做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心理、学习的需求。二是要做一些服务于他人的工作,在家庭的事务劳动当中,帮妈妈洗碗、扫地、洗小物件等,还可以浇花、拖地。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老师、父母适时偷懒,不可事事代劳,还需要无比的耐心等待孩子慢慢地学会。生活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让孩子自己做的事一定让他自己做,比如整理内务,洗碗洗衣服,做简单饭菜,开关燃气灶具,擦桌扫地,叠被铺床,自己安排生活学习计划等等。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你自己想办法吧!”或者把孩子搁一边不管他,或者严厉地责怪孩子无能,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没有本事,从而产生厌倦的情绪。我们大人应给孩子示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教会孩子劳动程序。孩子只有掌握了劳动的技能,才会愿意去做。因此老师或者是家长要有耐心,让孩子在具体的生活劳动中学会劳动。
三、在劳动中学会感恩
如果家长平常为孩子做得太多,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长此以往,在孩子心里就形成一种观念,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应该满足他的,他不会想到感激父母,反而常常会因为父母偶尔的疏忽而不满,对父母生气。因此让孩子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会真实感受到父母劳动的辛苦,引导孩子在父母为他做一些事情之后,教导他应对父母表达感谢。积少成多,孩子慢慢就会收获一颗感恩的心。当孩子懂得了感恩,理解了老师和家长的辛苦,就有了劳动的情感基础,自然也愿意去劳动了。
四、在劳动中懂得责任
当孩子们的劳动兴趣很浓,并掌握了简单的自我服务技能后,我们就把劳动延伸到学校的公益劳动,即让孩子力所能及地为集体服务。如: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玩具、游戏材料,吃过点心后擦桌子,课间检查桌椅是否摆放整齐,协助者师摆放、收拾学具等。还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如安排每位孩子种植易生长的植物,安排他们为植物浇水。在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力,劳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公益劳动,在孩子们的心中确立了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增强了参与劳动责任心。
总之,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不能靠成人的说教。要家校携手,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参与劳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劳动中学会劳动的方法,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价值,并勇于担当责任。只有他们真正在思想上确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后,才会更加热爱劳动,会把劳动当作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途径,劳动习惯自然也就慢慢养成了。
一、在劳动中感受快乐
随着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自我独立意识增强,孩子会变得乐于表现,喜欢学做大人做的事情,经常插手家务劳动。这时大人不要一味拒绝孩子参与劳动,降低他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好话谁都爱听,孩子也一样,孩子在劳动中受到表扬,得到尊重,自信心会大大增加。大人切忌在孩子劳动时泼冷水,说一些让孩子败兴的话。比如孩子正在兴奋地洗衣服时,别说类似这样的话:“别洗了,衣服还没洗干净,却把水撒的到处都是。”这样会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大人应在孩子取得进步,哪怕取得非常微小的进步时,给孩子以鼓励。对于孩子而言,赞许和鼓励是他们劳动的动力,也能体现出劳动的价值。比如,孩子一吃饭,就发现:学会吃饭,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了。扫扫地的话,马上就获得了妈妈的赞许,你为家里做事情,大家都很开心。孩子会慢慢懂得劳动不是简单的做一些事情,而是有创造价值的劳动。而且会得到精神的鼓励,甚至是小小的物质的鼓励。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这样孩子才会主动参与劳动。
二、在劳动中习得技能
要想让孩子学会劳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参与劳动。很多的劳动,都来自于身边,孩子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一是要让孩子做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心理、学习的需求。二是要做一些服务于他人的工作,在家庭的事务劳动当中,帮妈妈洗碗、扫地、洗小物件等,还可以浇花、拖地。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老师、父母适时偷懒,不可事事代劳,还需要无比的耐心等待孩子慢慢地学会。生活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让孩子自己做的事一定让他自己做,比如整理内务,洗碗洗衣服,做简单饭菜,开关燃气灶具,擦桌扫地,叠被铺床,自己安排生活学习计划等等。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你自己想办法吧!”或者把孩子搁一边不管他,或者严厉地责怪孩子无能,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没有本事,从而产生厌倦的情绪。我们大人应给孩子示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教会孩子劳动程序。孩子只有掌握了劳动的技能,才会愿意去做。因此老师或者是家长要有耐心,让孩子在具体的生活劳动中学会劳动。
三、在劳动中学会感恩
如果家长平常为孩子做得太多,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长此以往,在孩子心里就形成一种观念,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应该满足他的,他不会想到感激父母,反而常常会因为父母偶尔的疏忽而不满,对父母生气。因此让孩子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会真实感受到父母劳动的辛苦,引导孩子在父母为他做一些事情之后,教导他应对父母表达感谢。积少成多,孩子慢慢就会收获一颗感恩的心。当孩子懂得了感恩,理解了老师和家长的辛苦,就有了劳动的情感基础,自然也愿意去劳动了。
四、在劳动中懂得责任
当孩子们的劳动兴趣很浓,并掌握了简单的自我服务技能后,我们就把劳动延伸到学校的公益劳动,即让孩子力所能及地为集体服务。如: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玩具、游戏材料,吃过点心后擦桌子,课间检查桌椅是否摆放整齐,协助者师摆放、收拾学具等。还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如安排每位孩子种植易生长的植物,安排他们为植物浇水。在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力,劳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公益劳动,在孩子们的心中确立了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增强了参与劳动责任心。
总之,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不能靠成人的说教。要家校携手,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参与劳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劳动中学会劳动的方法,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价值,并勇于担当责任。只有他们真正在思想上确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后,才会更加热爱劳动,会把劳动当作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途径,劳动习惯自然也就慢慢养成了。
- 【发布时间】2022/8/16 11:34:18
- 【点击频次】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