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基于《少年闰土》谈如何落实小学语文要素

 

【作者】 杨 惠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马鞍镇皇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从小学语文教材来看,突出了以单元为模块的“人文主题”特征,以及以“语文要素”为主线的教学目标。语文要素,可以视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就语文素养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供教育同仁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教学方法
  语文要素主要元素包括:语感、阅读、写作等主要内容。语言构建是语文要素结构性的基础部分。语感则是学生快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文笔水平的方法,则是充分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语文要素涵盖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多项内容。在教材中,语文要素是以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渐展开的,并分布于每个单元、各篇目以及习题当中的。
  一、 立足学情的教学基础
  从五年级语文教材来看,突出了“借助相关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特点。以鲁迅先生作品为例,教师需要结合相关作品内容,延续和推进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思想。需要注意的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高度,加之鲁迅先生与当今生活距离较远,换言之,学生们很难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境遇,对那个特殊时代缺乏了解。那个时期的语文表达与现在有着明显的差异,由此增加了理解难度。为此,我们要引用一些其他资料,才能将课文弄清楚。到了高年级以后,小学生基本具备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可以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形式落实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文本插图、资料袋、注释等各种方法和资料,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视角去领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二、 制定出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
  《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是学生接触较早的鲁迅作品。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到鲁迅先生的“身旁”,甚至让大家了解与鲁迅先生相背而行的弟弟——周作人,抛开自己的立场而言,他也是一位文学大家。当学生们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家境优越,即便后来由盛及衰,但仍然能够飘洋过海,之后才有了弃医从文。就能感悟到鲁迅先生高贵的品质,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当机立断。在课程的后半段,可以增加一个拓展性的教学内容:“结合本课最后两个自然段,你对鲁迅先生有什么样的认识?”这类思考性的问题需要学生查阅资料文献,并在阅读中走入主要角色的内心深处,比如:少年时期的闰土,是“阳光少年”,是一汪“清澈的溪流”,是无阶级差别的率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年的闰土无法“跨越”阶级界限,与其他农村娃娃一样,都蜕变成木讷、拘谨、卑微的农民。并且,这道鸿沟是深不见底,无法跨越的。
  结合闰土的变化,再反思鲁迅先生的成长,虽然家道中落,但能够留洋求学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由于身世原因和境遇的不同,两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也出现了迥异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鲁迅先生更为睿智,看待事物入木三分,能够从深层次反思各种社会现象,并勇于用“笔杆子”和敌人斗争。
  三、 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
  (一)搜集作家资料,借助预习培养学习习惯
  借助导读资料,学生们可根据个人生平、作品、影响、社会地位等信息去分析鲁迅先生。在预习环节,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比如:通过XXX资料,我发现“藤野先生”对鲁迅影响深刻;鲁迅先生反抗旧式婚姻;鲁迅先生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鲁迅先生小时候在课桌上刻“早”字,以此激励自己不迟到。在下一节课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和预习相关的资料、图片、视频。如果学生预习过,可以由学生讲解,其他人做补充。凡是学生没有预习过的内容,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提升预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 抓住细节,理解词语的含义
  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突出的特点是“半文半白”,还夹杂着绍兴地域文化的元素,甚至说,有的关键性词句较为生涩,不利于学生理解。比如,“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细心的学生会认为“带”在这里是个错字,但文中有相关解释。与之类似的还有“他”字、“阿”字等。这些都需要师生注意。此外,借助注释还能理解一些特殊的陌生字词,比如“忙月”一词,就是泛指收秋的时节。由此衍生出“短工”这一特定名词,与之对应的就是“长工”,这些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本文中还有一些地域特征明显的服饰,文中的“银项圈”和“小毡帽”就是当时较为流行的服饰。银项圈和长命锁具有相同的含义,代表孩子能够健康长命。
  (三) 借助文本插图,把握阅读内容
  在《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共有两张插图,第一张是“看瓜刺猹”,第二章是闰土“给我讲‘奇闻’”。前者借助景物(西瓜、圆月、夜空)渲染,为读者勾勒出美好的乡村仲夏夜。图中还有勇敢机敏的闰土,手持胡叉与猹“交手”的场景,这个则是每位小学生喜欢的故事,都会为他敏捷的身姿,威风的形象所折服。在后面的图像中,闰土一脸率真,并且“紫色的圆脸”凸显出他的健康,小毡帽、银项圈也准确描绘出当时农村孩子的服装打扮。此外,借助该图还能体会到闰土讲得生动有趣,我听得如醉如痴。在阅读该文时,两幅图片起到了很好的诠释和烘托的效果。
  (四) 借助其他资料,实施课外拓展
  鲁迅先生第一次与闰土谋面时间很短,所有涉及瓜田、贝壳、猹、刺猬,以及冬天捕鸟,这些故事都是闰土讲出来的,引起鲁迅无限的遐想。再次见到闰土时,两个人已是二十年后。两个人从两小无猜的好朋友,成了两个阶级的“代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再见闰土》这篇文章,对比闰土的变化,比如:相比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在面容、着装、手掌、对“我”的称谓、见面时的动作和神情等等。透过文字,品味特定环境下每个人的变化。
  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需要考虑学情问题,同时结合教材亦步亦趋地推进。教好语文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潜心研究,躬行实践。
  • 【发布时间】2022/8/16 11:36:47
  • 【点击频次】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