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出发,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进行思考,认为培养兴趣、指导观察、坚持练笔等方法,可以激活学生写作的思维,拓展初中生写作的视域。
关键词:语文;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课业压力大,热爱读书的初中生少之又少。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数来源于手机、电脑,这些媒介在传达信息时娱乐性过重,导致语言碎片化,表达单薄。面对写作,他们的思维常常停留在表面,语句苍白,缺乏内涵。那么,怎样提高初中生语文的写作能力呢?笔者通过作文教学实践,在这里浅谈几点方法:
一、 培养写作兴趣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语文课标中,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鼓励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初中生容易对写作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将“要我写”内化为“我要写”。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因此,要把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放在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上。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生存的时代,是一个“大众写作”的时代,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当在写作课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他们的创造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写,提供写作机会,并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二、 积累写作材料
(一) 多阅读,汲取写作营养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提倡多阅读文章。“学以为耕,文以为获”,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辛勤耕耘,就没有“写”的快意收获。要积累充足的材料,便需勤于摘抄。摘抄的内容,一是名言佳句,它们往往言简意赅、蕴含哲理,在读书时遇见了,可以收录在本子上;另一类是记录事实材料的数据和相关结论,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用在作文中,逻辑也相对清晰紧密。
主题阅读是指学生就某个主题进行深入、广泛阅读的一种学习方式。读书过程中,可采用这种方式,如谈论环保,不仅读教材推荐的《寂静的春天》,还可以读《沙乡年鉴》《我们需要一场变革》《瓦尔登湖》等书籍,在阅读中开阔视野,积累事例。这种主题阅读,使学生学习的效果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比较明显。
(二) 多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有所感悟,必须以现实做基础,否则写出来的文字容易缺乏感情,无法引起人的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出去走走,细心观察生活,写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写自然景观,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还是从前到后?譬如进入公园,从道路两旁的灌木,写到蜿蜒的石子路,再到转折处的一丛幽竹,景观的出现具有连续性,文字的表达才会顺畅无阻塞。写人时,要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等,判断人物的内心,如眉头舒展,语调高昂,意味着心情喜悦;双目紧锁,语音低沉,代表着人物内心忧郁。另外,还可以通过服饰、举止、性格等比较人物的不同,从而为塑造人物积累丰富的素材。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用心思考,将看过的、听到的事物留在心中,行文才会有“不假雕琢,俯拾即是”的顺心,描写的内容才会细腻有感情。
三、 善于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在大量的阅读中,名家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句,自然会让读者印象深刻。而对名家文章的仿写,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好办法。与生搬硬套抄袭他人的文章不同,仿写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采用巧妙化用和创新的写作手法。
例如鲁迅小说《故乡》的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回到故乡。句中“冒了严寒”,表现“我”回乡心情的急切。“相隔两千余里”,是茫茫空间的阻隔。“别了二十余年”,展现作者离乡的岁月久远。这些修饰词,无不表达着作者对故乡热烈的深情。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周五学校放假的场景,对这个句子进行仿写:“我迎着黄昏的晚风,回到相隔七八里地,分别已满一百二十个小时的老家。”虽然句子不算特别精彩,但细节充实,既有环境描写,又交代了时间与空间,相较学生原本干瘪无味的表达,已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在仿写的实践中,逐渐学会了句式的结构,学会了渲染与烘托,学会了铺垫与照应,并最终使这些技巧化为己用,随时准备让笔下的文字妙笔生花。
四、坚持练笔
写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读了别人的文章,还要亲自实践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些同学明明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素材,但到了真正写作时,仍然抓耳挠腮,不知该选哪些素材组织语言,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定的练习。具体的练笔形式,有周记、读书笔记等,让学生将读和写结合起来,从寥寥几笔、短短几行,到逐渐越写越长。要持之以恒,那种用“一曝十寒”的态度学习写作是不可取的。
要使学生的作文训练收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做到各种文体的有序训练。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侧重点各不相同,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能力开展练习,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条件的还要展开限时训练,用一个小时以内的时间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让学生的反应能力保持灵敏的状态,不拖拖拉拉。
五、 自我批改
“文不厌改”,教师要让学生审视自己运用文学写作基本方法的得失,引导学生自改或互改。进行一场作文练习后,选择一到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详细修改,再把原作和改文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对照和体会,找出不同之处。
接着,用启发等形式,与学生一起逐词逐句地讨论,慢慢总结出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如选材是否恰当、构思是否完整、抒情是否妥帖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互评互改,基础薄弱的同学改到质量高的作文,会受到启发,从中学到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学生拥有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潜力,教师要善于提供空间,启动思维创新。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革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多发现身边的素材,利用好身边的资源,不断练习,最终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高国君.行走在语文的温暖中[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2] 周学彪.语文教育艺术[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
[3] 何佩娟.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J].南北桥,2015(1):138.
关键词:语文;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课业压力大,热爱读书的初中生少之又少。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数来源于手机、电脑,这些媒介在传达信息时娱乐性过重,导致语言碎片化,表达单薄。面对写作,他们的思维常常停留在表面,语句苍白,缺乏内涵。那么,怎样提高初中生语文的写作能力呢?笔者通过作文教学实践,在这里浅谈几点方法:
一、 培养写作兴趣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语文课标中,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鼓励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初中生容易对写作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将“要我写”内化为“我要写”。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因此,要把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放在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上。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生存的时代,是一个“大众写作”的时代,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当在写作课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他们的创造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写,提供写作机会,并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二、 积累写作材料
(一) 多阅读,汲取写作营养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提倡多阅读文章。“学以为耕,文以为获”,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辛勤耕耘,就没有“写”的快意收获。要积累充足的材料,便需勤于摘抄。摘抄的内容,一是名言佳句,它们往往言简意赅、蕴含哲理,在读书时遇见了,可以收录在本子上;另一类是记录事实材料的数据和相关结论,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用在作文中,逻辑也相对清晰紧密。
主题阅读是指学生就某个主题进行深入、广泛阅读的一种学习方式。读书过程中,可采用这种方式,如谈论环保,不仅读教材推荐的《寂静的春天》,还可以读《沙乡年鉴》《我们需要一场变革》《瓦尔登湖》等书籍,在阅读中开阔视野,积累事例。这种主题阅读,使学生学习的效果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比较明显。
(二) 多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有所感悟,必须以现实做基础,否则写出来的文字容易缺乏感情,无法引起人的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出去走走,细心观察生活,写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写自然景观,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还是从前到后?譬如进入公园,从道路两旁的灌木,写到蜿蜒的石子路,再到转折处的一丛幽竹,景观的出现具有连续性,文字的表达才会顺畅无阻塞。写人时,要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等,判断人物的内心,如眉头舒展,语调高昂,意味着心情喜悦;双目紧锁,语音低沉,代表着人物内心忧郁。另外,还可以通过服饰、举止、性格等比较人物的不同,从而为塑造人物积累丰富的素材。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用心思考,将看过的、听到的事物留在心中,行文才会有“不假雕琢,俯拾即是”的顺心,描写的内容才会细腻有感情。
三、 善于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在大量的阅读中,名家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句,自然会让读者印象深刻。而对名家文章的仿写,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好办法。与生搬硬套抄袭他人的文章不同,仿写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采用巧妙化用和创新的写作手法。
例如鲁迅小说《故乡》的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回到故乡。句中“冒了严寒”,表现“我”回乡心情的急切。“相隔两千余里”,是茫茫空间的阻隔。“别了二十余年”,展现作者离乡的岁月久远。这些修饰词,无不表达着作者对故乡热烈的深情。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周五学校放假的场景,对这个句子进行仿写:“我迎着黄昏的晚风,回到相隔七八里地,分别已满一百二十个小时的老家。”虽然句子不算特别精彩,但细节充实,既有环境描写,又交代了时间与空间,相较学生原本干瘪无味的表达,已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在仿写的实践中,逐渐学会了句式的结构,学会了渲染与烘托,学会了铺垫与照应,并最终使这些技巧化为己用,随时准备让笔下的文字妙笔生花。
四、坚持练笔
写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读了别人的文章,还要亲自实践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些同学明明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素材,但到了真正写作时,仍然抓耳挠腮,不知该选哪些素材组织语言,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定的练习。具体的练笔形式,有周记、读书笔记等,让学生将读和写结合起来,从寥寥几笔、短短几行,到逐渐越写越长。要持之以恒,那种用“一曝十寒”的态度学习写作是不可取的。
要使学生的作文训练收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做到各种文体的有序训练。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侧重点各不相同,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能力开展练习,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条件的还要展开限时训练,用一个小时以内的时间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让学生的反应能力保持灵敏的状态,不拖拖拉拉。
五、 自我批改
“文不厌改”,教师要让学生审视自己运用文学写作基本方法的得失,引导学生自改或互改。进行一场作文练习后,选择一到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详细修改,再把原作和改文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对照和体会,找出不同之处。
接着,用启发等形式,与学生一起逐词逐句地讨论,慢慢总结出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如选材是否恰当、构思是否完整、抒情是否妥帖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互评互改,基础薄弱的同学改到质量高的作文,会受到启发,从中学到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学生拥有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潜力,教师要善于提供空间,启动思维创新。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革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多发现身边的素材,利用好身边的资源,不断练习,最终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高国君.行走在语文的温暖中[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2] 周学彪.语文教育艺术[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
[3] 何佩娟.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J].南北桥,2015(1):138.
- 【发布时间】2022/8/16 11:38:02
- 【点击频次】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