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双减”政策落地后,初中学生作业负担减少,学习时间紧缩,语文教师平时要求的课外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就更面临问题。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读、会读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更合理地利用时间,课堂上给予更为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课后真正的沉浸式阅读,才能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有兴趣,并从书中获得知识、文化、灵魂的濡染,从而培养适应他们成长需要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双减;有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目前,“双减”政策已落地生根,“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要求几乎是家喻户晓。全国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似乎都是久旱逢甘霖般的狂欢。可仔细研读《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后,我们更应该关注国家下大力度地进行教育改革的初衷。我们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我们在教育的同时,不能仅仅只看分数,还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注重素质教育,不要忘记了是“为党培育人”,为国家培育接班人。
要“教书”,更要“育人”。面临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变革,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身体力行地走在改革的前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为之。语文学科是母语学科,又是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主要学科,更是在中考里占比分最大的三大学科之一。想要学好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兼具。整本书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版块,在每学期教材中占据部分江山。部编语文教材中,名著阅读在每个学期的语文教材中有两部推荐作品,外加四部课外推荐读物。除此之外,在一些教学篇目的背后,“思考探究”的部分,往往也会推荐一些名家名作供以对比阅读。这些读物,都是整整一本书。
如何保证学生能够真正阅读,读完这些书?如何了解学生阅读体会,是否读懂这些书?如何借助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诸多问题,如弹珠般散开,引发了语文教师们的思考。“双减”政策落地后,初中学生作业负担减少,学习时间明显紧缩,语文教师平时要求的课外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就更面临问题。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读、会读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更合理地利用时间,课堂上给予更为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课后真正的沉浸式阅读,才能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有兴趣,并从书中获得知识、文化、灵魂的濡染,从而培养适应他们成长需要的各种能力。
一、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整本书阅读的观念
1941年,现代知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001年7月,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现如今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强调了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课外整本书阅读,从童话到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及政治、历史、文化类读物,《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都有明确的建议。
阅读经典,读这些推荐的整本书,不仅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常识,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文化,培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会恰当表达;还可以走进文本,与文中形象进行灵魂对话,培养自己的个人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知晓“为什么应该读”,让他们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并尽可能地激发他们想要阅读的渴望。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指导初中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有了阅读的兴趣,还应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有声朗读、安静默读,都是读。精读、略读也是读。不同的书,应该采取合适的阅读方法来读。“双减”之后,为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以致他们的身体发育不受影响,学生的课后时间,包括阅读时间也很有限。因此,作为教师,更应做好对学生有效阅读的指导,讲方法、重实效。利用好部编语文教材,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浏览、圈点勾画、精读赏析、跳读、摘录评价等能力。
利用好课堂时间,做足学法指导。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极好的阅读能力训练篇章,通过对“一篇”的精讲、训练,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要求,教师应精心备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优化课堂,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写作方式,都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式。长篇的如何读,短篇的如何读;写实的怎么读,写虚的怎么读;散文如何读,小说怎么读……老师都应有所示范,学生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有目的地进行有效阅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更好地得到激发。
三、保障初中学生足够的整本书阅读时间
培根说:“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读书也是。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费时的过程。七年级学生的默读能力要求是每分钟400字以上,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对初中生阅读有如下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折算下来,一个学年的阅读时间怎么也得上百个小时。读书的时间怎么来?课堂上只有四十分钟。所以,语文课必须保障至少“每周一读”,其余时间只能移于课外。
初中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专心致志的读书能力的。尤其七年级的初中学生,他们精力充沛,刚从小学阶段上来,本来就不适应突然增多的学习时长,还要牺牲他的休息时间来阅读,这本就让他厌恶。倘若父母引导不及时,监督不到位,他自身自觉性又差,那么课外阅读就形同虚设。但如果把课外阅读做成常规作业,每天保证20—30分钟的作业时间,并辅以圈点勾画、批注赏析等作业形式,把整本书阅读布置成分层次作业,而且是必做作业,那阅读时间就有了保障。如果能再从整本书的意义入手,与家长形成阅读共识,帮助学生建设读书条件,阅读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四、及时对整本书阅读成果进行合理评价
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潜能的方法是鼓励和赞美。”在学生有效阅读一定时间后给予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他树立自信,还可以调动他更大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的评价要有具体的描述性和时效性”。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阅读评价时,不仅要及时,还应综合评价,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注意阅读兴趣、方法、习惯的改变,关注学生是否能对课外阅读的整本书恰当选择,并完成了阅读量。
教师可以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自制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朗读、默读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平日精读的评价以及略读、浏览的评价。如果是分时期、分章节地给出了阅读任务,还可以制作阶段性“读书分享卡”来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开设“故事分享会”“文中人物大家谈”“我是小小评论家”等专题讨论会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适时指导,以达到整本书阅读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个人素养、内涵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4号,教育部办公厅。
[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2022〕2号,教育部。
关键词:双减;有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目前,“双减”政策已落地生根,“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要求几乎是家喻户晓。全国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似乎都是久旱逢甘霖般的狂欢。可仔细研读《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后,我们更应该关注国家下大力度地进行教育改革的初衷。我们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我们在教育的同时,不能仅仅只看分数,还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注重素质教育,不要忘记了是“为党培育人”,为国家培育接班人。
要“教书”,更要“育人”。面临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变革,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身体力行地走在改革的前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为之。语文学科是母语学科,又是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主要学科,更是在中考里占比分最大的三大学科之一。想要学好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兼具。整本书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版块,在每学期教材中占据部分江山。部编语文教材中,名著阅读在每个学期的语文教材中有两部推荐作品,外加四部课外推荐读物。除此之外,在一些教学篇目的背后,“思考探究”的部分,往往也会推荐一些名家名作供以对比阅读。这些读物,都是整整一本书。
如何保证学生能够真正阅读,读完这些书?如何了解学生阅读体会,是否读懂这些书?如何借助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诸多问题,如弹珠般散开,引发了语文教师们的思考。“双减”政策落地后,初中学生作业负担减少,学习时间明显紧缩,语文教师平时要求的课外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就更面临问题。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读、会读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更合理地利用时间,课堂上给予更为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课后真正的沉浸式阅读,才能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有兴趣,并从书中获得知识、文化、灵魂的濡染,从而培养适应他们成长需要的各种能力。
一、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整本书阅读的观念
1941年,现代知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001年7月,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现如今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强调了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课外整本书阅读,从童话到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及政治、历史、文化类读物,《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都有明确的建议。
阅读经典,读这些推荐的整本书,不仅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常识,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文化,培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会恰当表达;还可以走进文本,与文中形象进行灵魂对话,培养自己的个人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知晓“为什么应该读”,让他们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并尽可能地激发他们想要阅读的渴望。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指导初中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有了阅读的兴趣,还应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有声朗读、安静默读,都是读。精读、略读也是读。不同的书,应该采取合适的阅读方法来读。“双减”之后,为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以致他们的身体发育不受影响,学生的课后时间,包括阅读时间也很有限。因此,作为教师,更应做好对学生有效阅读的指导,讲方法、重实效。利用好部编语文教材,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浏览、圈点勾画、精读赏析、跳读、摘录评价等能力。
利用好课堂时间,做足学法指导。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极好的阅读能力训练篇章,通过对“一篇”的精讲、训练,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要求,教师应精心备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优化课堂,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写作方式,都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式。长篇的如何读,短篇的如何读;写实的怎么读,写虚的怎么读;散文如何读,小说怎么读……老师都应有所示范,学生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有目的地进行有效阅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更好地得到激发。
三、保障初中学生足够的整本书阅读时间
培根说:“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读书也是。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费时的过程。七年级学生的默读能力要求是每分钟400字以上,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对初中生阅读有如下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折算下来,一个学年的阅读时间怎么也得上百个小时。读书的时间怎么来?课堂上只有四十分钟。所以,语文课必须保障至少“每周一读”,其余时间只能移于课外。
初中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专心致志的读书能力的。尤其七年级的初中学生,他们精力充沛,刚从小学阶段上来,本来就不适应突然增多的学习时长,还要牺牲他的休息时间来阅读,这本就让他厌恶。倘若父母引导不及时,监督不到位,他自身自觉性又差,那么课外阅读就形同虚设。但如果把课外阅读做成常规作业,每天保证20—30分钟的作业时间,并辅以圈点勾画、批注赏析等作业形式,把整本书阅读布置成分层次作业,而且是必做作业,那阅读时间就有了保障。如果能再从整本书的意义入手,与家长形成阅读共识,帮助学生建设读书条件,阅读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四、及时对整本书阅读成果进行合理评价
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潜能的方法是鼓励和赞美。”在学生有效阅读一定时间后给予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他树立自信,还可以调动他更大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的评价要有具体的描述性和时效性”。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阅读评价时,不仅要及时,还应综合评价,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注意阅读兴趣、方法、习惯的改变,关注学生是否能对课外阅读的整本书恰当选择,并完成了阅读量。
教师可以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自制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朗读、默读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平日精读的评价以及略读、浏览的评价。如果是分时期、分章节地给出了阅读任务,还可以制作阶段性“读书分享卡”来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开设“故事分享会”“文中人物大家谈”“我是小小评论家”等专题讨论会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适时指导,以达到整本书阅读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个人素养、内涵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4号,教育部办公厅。
[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2022〕2号,教育部。
- 【发布时间】2022/9/10 16:55:25
- 【点击频次】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