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论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过渡的有效衔接

 

【作者】 王 瑶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东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是多个流程的集结,在流程与流程之间,需要过渡衔接。实践研究证明,只有丰富的过渡方式,才能使高效课堂颈上添花,构造一个环环相扣,顺利转承,具有整体美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过渡衔接
  教学流程,无论是传统的“组、复、新、巩、布”还是新课改下的“几段几步”,都说明了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环节就能概之,细分都免不了几个步骤或几个环节,我们都称之于流程。在流程与流程之间,总缺不了过渡衔接,来实现既承上又启下的作用。这样既能使整个环节或整个课堂融为一个整体,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又能使学生注意力和学习思维顺利转移。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不注重这些细节性设计,甚至没有把这种过渡方式看作是教学成功的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课堂顿显生硬,给人断断续续之感。所以,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必须创新流程过渡衔接方式,使之为有效课堂创建服务。
  一、承接式过渡衔接
  承接式过渡衔接,又名顺承式过渡衔接,就是在一个环节完成后,运用“接下来”、“紧接着”、“下面”等表示事件发生先后的时间性词语提示学生,教学即将进行的第二个环节的过渡方式。如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的“学完了生字新词我们就接下来读读课文”“刚才学习了第一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自然段”“紧接上文的学习我们再来看看下文是怎么描述的”“好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学过的知识”“基于刚才所说我们再来万研究这个问题”等这类似的过渡语来衔接各教学流程。运用这种方式过渡,虽然操作简单、经济,是教师乐意而为之的衔接方式,但这种方式美感不足,没有多大的激趣性和诱思性,给人明显的感觉就是课堂被分成了几块,没有整体感。所以,又有很多教师对此“不太感冒”,认为常运用这种方式过渡,会落入俗套,不能达到过渡的最高境界——淡而无痕。
  二、诱思式过渡衔接
  诱思式过渡衔接,就是教师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引诱学生主动思考。古人曾说,学起于思,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带着思维学习、质疑学习。操作中,我们老师可以运用表“转折”有词作为媒介,巧妙地设置“悬疑引申”,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问”的关注和向往,使之与老师的目标保持一致,与课堂教学流程保持一致,在同频中实现互动。比如《蛇与庄稼》一节的教学我们就可以在第一节课上给孩子讲一讲,让他们对文章有个疑问:“为什么在大水之后的连续数年里,农作物都没有一个好的收成?”②这位老农有“奇怪”的方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又是何等的“奇怪”?③为什么在农田中投放一条蛇就会有好的结果呢?这些能有效促使学生质疑深思的问题自然就会使本来就很有好奇心的学生自然会去主动思考,所以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就深入地研读课本,并积极地寻求解答。他们从读书中迅速了解到事情的相互关系。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老师枯燥无味的叙述讲解,很难让一个人明白这一深刻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老师采用诱导式的悬疑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自己来读来探究,更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了解;它既能让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效率,又能很好地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习更深入。
  三、提示式过渡衔接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或现象之间都存在着或这或那的关联。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加以理解。而在教学环节过渡时,我们也可从某一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对文本某个层面的线索激发学生在思维层面进行“由此及彼”“以因求果”以及“举一反三”的关联思考,在联想中充分发现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就可以使整个课文的教与学进行有效衔接,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上下相连。例如《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就是以田忌胜、齐威王败结局的结尾的。教学时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试想,再举行一次比赛谁输谁胜:“田忌仍按孙膑的方法去做,还能不能取得胜利?”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刻引发了学生再思考。经过思考,不少学生认为:目蹦口呆的齐威王可能会思考。这时,我又相机追问:“对方难道不变法吗?孙膑获胜有不有偶然性?”但他们认为,胜利的一方大多会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在骄傲中不会主动变招。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加深对孙膑和齐威王的各种心理状态的理解,加深对角色再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
  四、归结式过渡衔接
  归结式过渡,又名小结式过渡,就是在学习了几个知识点或同一内容的几个方面时,教师利用小结这种方式引领学生进行下一个阶段学习的过渡衔接方法。比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讲授,在讲到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是的,他们是用生命和血液换来的。假如你是被大妈从飞机上救下来的伤者,假如你是老王,是被小金花母亲用自己的性命救出来的;还有什么话要对朝鲜的亲戚说吗?”这种衔接言词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情感。在此时,任何人都会在心中产生无限心生感激。这样就可有效地使学生体会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了。
  当然,教学流程中的过渡方式还有很多,如串联式、比喻式等,我们不能一一述之。在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它的存在和作用,做到认真研究、创新使用,抓好每个衔接,让每个过渡都能在淡而无痕中彰显导引性和衔接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启承转合和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施春梅,立意于衔接的教学方法的探究[J].教学与研究,2019年。
  [2]苟志平,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而浑然一体[J].教育科学,2020年。
  • 【发布时间】2022/9/10 17:06:34
  • 【点击频次】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