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对于教师教学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很多课程都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而且能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深受师生喜爱,可谓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数学教学跟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更加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并形成终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探究
深受当今教师喜爱的教学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网络平台,将课堂延伸到虚拟的空间中,即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网上教学平台进行网上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参加面对面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但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只不过是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有力抓手,单一而刻板的应用,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下面简要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课堂积极参与,运用视频展示解题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用信息技术督促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为小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仅凭课本上的插画和老师相对枯燥的讲解不足以引起学生们的高度注意,这样,课堂的效率就比较低。但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创建形象的情景,引起学生们的主动参与,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提升数学课堂高效性。例如,我在讲解《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时,由于学生们刚刚接触运算不久,所以,仅仅凭我在黑板上的讲解远远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就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小视频,内容是:熊大熊二在森林里第一次摘到10个苹果放到了篮子里,第二次在森林中又摘到8个苹果,后来光头强发现熊大熊二家里有苹果,但是自己又不愿去摘,于是就偷偷在熊大熊二篮子里拿走了12个苹果。学生们看完这段视频都非常兴奋,于是我就问学生熊大和熊二两次一共摘到多少个苹果,光头强偷走12个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呢?学生们刚开始用数数的方法告诉我熊大熊二一共摘了18个苹果,被光头强拿走12个,还剩6个,接着我就给学生讲用加减法计算得熊大熊二一共摘到10+8=18个苹果,光头强拿走12个还剩18-12=6个苹果。这样通过剪短有趣的视频在课堂上创建一种有趣的学习情境,巧妙的将加法和减法引出,学生接受新知识也比较容易,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形式,为学生们创设一种形象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学生的动脑思考,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大大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二、演示过程,发展思维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尚处于形象化阶段,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仅凭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自主思考,还不能很好的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如果下次学生再遇到复杂的问题考虑还是不深入,解决起来还是显得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出现畏难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如,我在为学生们初步讲解完图形的旋转这一节内容后,让学生们课下自主画一画三角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的位置,由于小学生的图形思维和空间思维发展的还不是特别健全,所以他们画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发展学生们的图形空间思维,我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简短的视频,内容涉及时钟指针的转动,各种图形一步步旋转至90度后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我提醒学生们要注意观察时钟的秒针是如何从数字12转到数字3的,以及各个图形的旋转过程。这样,通过直观地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学生们观察得出旋转图形的特点,对图形的旋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图形空间想象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们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理解认知过程,让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形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仅仅凭借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及老师的讲课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利用微课资源,让学生们根据老师上传的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老师课上对学生们的预习内容进行提问从中发现学生们不懂的知识并进行针对性讲解,是提升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例如,我在讲解分数四则运算前,先让学生们根据我事先上传至讲学资源网站上的视频进行课前预习,我告诉学生们上课我会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发现学生们对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如何运用简单方法进行计算预习的效果不是特别好,于是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上课依据两道例题为学生们进行了详细讲解,辟如:
学生根据我上传至学习网站上的资料进行预习,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不懂的知识讲解,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另外,我也经常鼓励学生们多浏览学习其他老师上传至学习网站上的资料,以此来帮助学生们丰富数学知识,拓展数学视野。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是将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相融合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了课堂与课后、生活与学习的协同性、同向性与融合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属于教学模式的有效提升,我们应注重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解题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课堂积极参与,督促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但是我们要明白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来确定其用或与不用,或怎么用,用在什么时候等,都必须在实践中谨慎思考严格把关,才能使其功能优势助力于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J];新智慧;2019年06期.
[2]赵元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调查与研究[J];华夏教师;2018年01期.
[3]潘春春;借助信息技术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9年13期.
[4]祁秀花;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年0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探究
深受当今教师喜爱的教学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网络平台,将课堂延伸到虚拟的空间中,即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网上教学平台进行网上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参加面对面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但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只不过是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有力抓手,单一而刻板的应用,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下面简要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课堂积极参与,运用视频展示解题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用信息技术督促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为小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仅凭课本上的插画和老师相对枯燥的讲解不足以引起学生们的高度注意,这样,课堂的效率就比较低。但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创建形象的情景,引起学生们的主动参与,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提升数学课堂高效性。例如,我在讲解《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时,由于学生们刚刚接触运算不久,所以,仅仅凭我在黑板上的讲解远远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就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小视频,内容是:熊大熊二在森林里第一次摘到10个苹果放到了篮子里,第二次在森林中又摘到8个苹果,后来光头强发现熊大熊二家里有苹果,但是自己又不愿去摘,于是就偷偷在熊大熊二篮子里拿走了12个苹果。学生们看完这段视频都非常兴奋,于是我就问学生熊大和熊二两次一共摘到多少个苹果,光头强偷走12个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呢?学生们刚开始用数数的方法告诉我熊大熊二一共摘了18个苹果,被光头强拿走12个,还剩6个,接着我就给学生讲用加减法计算得熊大熊二一共摘到10+8=18个苹果,光头强拿走12个还剩18-12=6个苹果。这样通过剪短有趣的视频在课堂上创建一种有趣的学习情境,巧妙的将加法和减法引出,学生接受新知识也比较容易,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形式,为学生们创设一种形象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学生的动脑思考,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大大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二、演示过程,发展思维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尚处于形象化阶段,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仅凭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自主思考,还不能很好的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如果下次学生再遇到复杂的问题考虑还是不深入,解决起来还是显得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出现畏难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如,我在为学生们初步讲解完图形的旋转这一节内容后,让学生们课下自主画一画三角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的位置,由于小学生的图形思维和空间思维发展的还不是特别健全,所以他们画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发展学生们的图形空间思维,我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简短的视频,内容涉及时钟指针的转动,各种图形一步步旋转至90度后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我提醒学生们要注意观察时钟的秒针是如何从数字12转到数字3的,以及各个图形的旋转过程。这样,通过直观地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学生们观察得出旋转图形的特点,对图形的旋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图形空间想象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们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理解认知过程,让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形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仅仅凭借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及老师的讲课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利用微课资源,让学生们根据老师上传的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老师课上对学生们的预习内容进行提问从中发现学生们不懂的知识并进行针对性讲解,是提升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例如,我在讲解分数四则运算前,先让学生们根据我事先上传至讲学资源网站上的视频进行课前预习,我告诉学生们上课我会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发现学生们对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如何运用简单方法进行计算预习的效果不是特别好,于是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上课依据两道例题为学生们进行了详细讲解,辟如:
6/7÷15/28×(5/8+1/4)-1/2
=6/7÷15/28×7/8-1/2
=8/5×7/8-1/2
=7/5-1/2=9/10
6/5×6/7-1/5÷7/6
=(6/5-1/5)×6/7
=1×6/7
=6/7
通过两道简单的例题同学们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级运算,先算高级运算后做低级运算。通过第二道题目学生们也了解了适当运用简便运算可以将看似复杂的四则运算变得更加简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课后我又为学生们上传了一段关于讲解小学奥数题上出现的四则运算的题目视频,并且为学生们留了几道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奥数题来开拓视野,通过练习巩固四则运算的知识。学生根据我上传至学习网站上的资料进行预习,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不懂的知识讲解,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另外,我也经常鼓励学生们多浏览学习其他老师上传至学习网站上的资料,以此来帮助学生们丰富数学知识,拓展数学视野。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是将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相融合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了课堂与课后、生活与学习的协同性、同向性与融合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属于教学模式的有效提升,我们应注重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解题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课堂积极参与,督促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但是我们要明白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来确定其用或与不用,或怎么用,用在什么时候等,都必须在实践中谨慎思考严格把关,才能使其功能优势助力于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J];新智慧;2019年06期.
[2]赵元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调查与研究[J];华夏教师;2018年01期.
[3]潘春春;借助信息技术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9年13期.
[4]祁秀花;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年01期.
- 【发布时间】2022/9/13 6:47:13
- 【点击频次】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