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垃圾桶的故事
【关键词】 ;
【正文】
2017年8月,为做好毕业班工作,学校对初三年段的学生进行了重新编班,并安排我担任初三(3)班的班主任,而我与垃圾桶的故事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满目狼藉——一个不堪入目的垃圾桶
接手班级后,我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日常行为表现很不好,特别是卫生方面。每天走进教室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先发表一番有关教室卫生的或疾言厉色或循循善诱的言论,然后监督值日生打扫卫生,但最终的结果却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因为当你再次走进教室时,你会黯然发现地上的纸屑、零食袋随处可见,卫生角一片狼藉,放置一旁的垃圾桶更是不堪入目,还不时从里面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曾经想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同学们懂事地点点头却仍旧我行我素;曾经因无法忍受而河东狮吼,同学们则迫于老师威严尽量遵从;曾经尝试以身作则自己动手,同学们感动之后仍不曾有太多的行动,教室的满目狼藉依旧如此。
堆积如山——一个不堪重负的垃圾桶
当再一次看着满目狼藉的教室,我久久无法释怀:该如何解决教室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学生的卫生习惯问题呢?思前想后,我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个卫生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每周一天的卫生工作,再按课桌椅的排列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卫生地块,并安排相应的同学负责监督。终于,同学们都能自觉地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了。
在日常的管理中,我发现同学们喜欢吃泡泡糖及喝有色饮料,这两样东西对班级的卫生有很大的危害,为此我召开主题班会,提倡健康饮食,不购买泡泡糖,用矿泉水代替有色饮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卫生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卫生角的垃圾桶却不堪重负,天天爆满,虽然垃圾桶越换越大,但情况仍不见好转。怎样处理垃圾桶里的垃圾呢?
垃圾处理——一个名存实亡的垃圾桶
有一天,和一位去过日本旅游的朋友聊天,无意间说起他在日本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扔个矿泉水瓶,走了老远竞找不到一个垃圾桶,最后只好放在包里带回酒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脑海中突然有了个想法:如果班级里也没有垃圾桶,那学生会不会自己去处理垃圾呢?
于是,我召集班委一起讨论,决定撤掉班里的垃圾桶。刚开始,同学们很不习惯,抱怨连连,叫苦连天。但我不为所动,顺势利导:“没有了垃圾桶,你们就要自己管好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处理。”没有了垃圾桶,每个人的垃圾只能塞在自己的书桌里,放学后再来处理。垃圾桶虽然没了,学生也学会了自己处理垃圾,但是每天的垃圾并没有减少啊。如何才能让每个学生减少垃圾呢?
养成教育——一个零垃圾桶的故事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一个零垃圾桶的故事正让习惯成就优秀,让优秀成为习惯。
养成健康消费的好习惯,减少生活垃圾。我通过班委们对每位同学每天的开支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除了正常的用餐外,所带的钱几乎用于购买零食。对此,我及时与家长们沟通交流,家长们说孩子正在长身体,怕孩子在校吃不饱,所以对孩子日常在校的开支并没有过多的限制。为此,我邀请一些家长来校了解食堂的用餐情况,让他们知晓孩子们在校一天所需的基本生活费,对孩子的日常开支要坚持“有理、有节”的原则。同时,积极开展“合理消费”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宣传等教育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父母挣钱不容易,要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从而养成健康消费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健康消费意识。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会“开源节流”。除了让同学们学会理性消费,还得引导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初三毕业班复习材料较多,不时需要缴交各项费用,而收费又是一项很敏感的问题,每一次收费,我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学生第二天带来交,费时又费力。在和班委们共同商议下,决定在班级中开展“每天节约一块钱”的活动,让同学在自己的零用钱中每天节约一块钱,并交到生活委员处,生活委员要及时做好登记。这样,一旦需要收费时,同学们平时节约的钱就能派上用场,而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都会很开心。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则要靠制度加以约束。为了减少同学们课间、课后去小卖部购买零食,切断食品与班级的联系,我加强了每节课课前三分钟出勤的点名工作。同学们会因担心上课迟到,而不再到小卖部购买零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课桌里的垃圾也越来越少了。
改变了同学们吃零食的习惯,对于废纸的处理就容易多了,建议同学们废纸要双面利用,用后不要揉成团,而是一张一张整齐地叠放起来,每天放学后,负责卫生值日的小组长将废纸和矿泉水瓶收集起来,卖给学校的卫生工,所得款项作为班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整个班级的面貌焕然一新,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地面,摆放整齐的桌椅,此时的教室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一个垃圾桶到多个垃圾桶,从小垃圾桶到大垃圾桶再到零垃圾桶,这是同学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室里的垃圾桶没有了,但我们收获更多的是同学们懂得担当的美丽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养成教育随笔
垃圾桶是一个常见的日常用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用它来收集存放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然而垃圾桶真的能使我们身边的环境更干净整洁吗?2017年8月,为做好毕业班工作,学校对初三年段的学生进行了重新编班,并安排我担任初三(3)班的班主任,而我与垃圾桶的故事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满目狼藉——一个不堪入目的垃圾桶
接手班级后,我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日常行为表现很不好,特别是卫生方面。每天走进教室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先发表一番有关教室卫生的或疾言厉色或循循善诱的言论,然后监督值日生打扫卫生,但最终的结果却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因为当你再次走进教室时,你会黯然发现地上的纸屑、零食袋随处可见,卫生角一片狼藉,放置一旁的垃圾桶更是不堪入目,还不时从里面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曾经想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同学们懂事地点点头却仍旧我行我素;曾经因无法忍受而河东狮吼,同学们则迫于老师威严尽量遵从;曾经尝试以身作则自己动手,同学们感动之后仍不曾有太多的行动,教室的满目狼藉依旧如此。
堆积如山——一个不堪重负的垃圾桶
当再一次看着满目狼藉的教室,我久久无法释怀:该如何解决教室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学生的卫生习惯问题呢?思前想后,我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个卫生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每周一天的卫生工作,再按课桌椅的排列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卫生地块,并安排相应的同学负责监督。终于,同学们都能自觉地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了。
在日常的管理中,我发现同学们喜欢吃泡泡糖及喝有色饮料,这两样东西对班级的卫生有很大的危害,为此我召开主题班会,提倡健康饮食,不购买泡泡糖,用矿泉水代替有色饮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卫生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卫生角的垃圾桶却不堪重负,天天爆满,虽然垃圾桶越换越大,但情况仍不见好转。怎样处理垃圾桶里的垃圾呢?
垃圾处理——一个名存实亡的垃圾桶
有一天,和一位去过日本旅游的朋友聊天,无意间说起他在日本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扔个矿泉水瓶,走了老远竞找不到一个垃圾桶,最后只好放在包里带回酒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脑海中突然有了个想法:如果班级里也没有垃圾桶,那学生会不会自己去处理垃圾呢?
于是,我召集班委一起讨论,决定撤掉班里的垃圾桶。刚开始,同学们很不习惯,抱怨连连,叫苦连天。但我不为所动,顺势利导:“没有了垃圾桶,你们就要自己管好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处理。”没有了垃圾桶,每个人的垃圾只能塞在自己的书桌里,放学后再来处理。垃圾桶虽然没了,学生也学会了自己处理垃圾,但是每天的垃圾并没有减少啊。如何才能让每个学生减少垃圾呢?
养成教育——一个零垃圾桶的故事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一个零垃圾桶的故事正让习惯成就优秀,让优秀成为习惯。
养成健康消费的好习惯,减少生活垃圾。我通过班委们对每位同学每天的开支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除了正常的用餐外,所带的钱几乎用于购买零食。对此,我及时与家长们沟通交流,家长们说孩子正在长身体,怕孩子在校吃不饱,所以对孩子日常在校的开支并没有过多的限制。为此,我邀请一些家长来校了解食堂的用餐情况,让他们知晓孩子们在校一天所需的基本生活费,对孩子的日常开支要坚持“有理、有节”的原则。同时,积极开展“合理消费”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宣传等教育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父母挣钱不容易,要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从而养成健康消费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健康消费意识。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会“开源节流”。除了让同学们学会理性消费,还得引导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初三毕业班复习材料较多,不时需要缴交各项费用,而收费又是一项很敏感的问题,每一次收费,我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学生第二天带来交,费时又费力。在和班委们共同商议下,决定在班级中开展“每天节约一块钱”的活动,让同学在自己的零用钱中每天节约一块钱,并交到生活委员处,生活委员要及时做好登记。这样,一旦需要收费时,同学们平时节约的钱就能派上用场,而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都会很开心。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则要靠制度加以约束。为了减少同学们课间、课后去小卖部购买零食,切断食品与班级的联系,我加强了每节课课前三分钟出勤的点名工作。同学们会因担心上课迟到,而不再到小卖部购买零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课桌里的垃圾也越来越少了。
改变了同学们吃零食的习惯,对于废纸的处理就容易多了,建议同学们废纸要双面利用,用后不要揉成团,而是一张一张整齐地叠放起来,每天放学后,负责卫生值日的小组长将废纸和矿泉水瓶收集起来,卖给学校的卫生工,所得款项作为班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整个班级的面貌焕然一新,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地面,摆放整齐的桌椅,此时的教室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一个垃圾桶到多个垃圾桶,从小垃圾桶到大垃圾桶再到零垃圾桶,这是同学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室里的垃圾桶没有了,但我们收获更多的是同学们懂得担当的美丽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 【发布时间】2022/10/1 12:21:18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