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途径虽然是是多样化的,但我们只要在“一主”“两翼”“三结合”的过程中抓实做细,就一定能使学校德育工作绽放出育人之花,肩负起立德树人重任。
关键词: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途径;有效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培养观的深入推进,强化学生“五育并举”高质量教育追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现行德育实施,仅靠传统强禁严令模式运作已不能满足现行德育实施要求,也不能有效解决学生日常学习中出现的新的德育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立体化、多角度、综合性强的德育网络建设。而在我们探索中,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从课程、教师、实施等多维一体的德育育人网络的建构形成,我们从系统上探索形成了涉及小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法治、情感、态度、心理健康、价值观等多维一体的涵盖德育目标、内容、途径、管理和评价的综合性德育课程体系。其目的就是使我们德育实施更有效度地育人,真正让学生立德,落实党的树人要求。在这儿,我重点谈谈德育课程一体机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抓实“一主”,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实施学科育人
课堂不但是知识传授的主阵地也是德育实施的主要场所。我们知道,学校育人虽然说是处处皆教育,但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它既肩负着“授业”的责任,更肩负着“传道”的使命。有的老师错误地把学生德育培养推卸到班主任或思政学科教师身上,把学科教育缩小到学科教学,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任何一门学科,其肩负学生道德教育重任,都是学生某一方面德育观点培养的不可缺少,任何减少或忽视都必将造成学生德育观念体系的不完善。因此,作为学科教师,要把教育重任扛起来就必须重视学生品德培养,让他们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教育和观念培养。所以,我认为德育课程一体化的首要实施路径就是要以学科教育为主平台,让课堂绽放德育之光,让学生向阳前行。为此,作为学科教育的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地转变教学实施观念,把德育责任担当起来,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实施。与此同时,学校还要组织各门课程的老师们进行了研讨和整理,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形成学科融合的德育培养体系,从全方位强化育德,不留德育死角。落实到课堂实施上,教师每堂课都可以通过“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实现途径来达到德育渗透强化育德的实现,让学生在知识获得的同时也发展德育品质,促进了学科育人落地生根。德育是渐进式的,没有常态化就难以实现“润物细无声”效果。只有做到课课有,堂堂育,学生良好的品德才会在我们“耳熏目染”下变得一种内需和自觉。
二、强化“两翼”,充分发挥两大载体作用,促进自主育德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只有通过他们年龄特征唤醒需要才能使他们把德育培养作为自身一种生活的自觉行为。在探索德育课程一体化有效实施路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德育主体作用,我们在抓实主阵地的同时也强化了“两翼”重要性,即把主题班队会和值周值日制作为主阵地育人的有效补充。这两大载体既是学生进行自我德育培养的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更是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正是由于其意义重大,我们在建构德育课程一体化时就将主题班会、队会纳入到了校本课程的重要章节中,其目的就是要求每个德育实施者高度重视并抓好落实,把德育培养课程化。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的确创新了其实施路径——“情境再现——根源反思——价值认同——道德重构”,丰富了过程细节,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当前学校德育需要做到有主题、有载体、有过程,能让学生在扮演生活角色的德育践行中实现思想观念的反思,进而重构道德实现价值认同。而在值周值日中,更是凸显学生的主体管理,不论是学校值周还是班上的值日,都以学生为管理主体,要求他们在所担任的岗位角色中如安全志愿者、清洁督导生、楼道管理员、文明监督员、交通文明岗、绿化小卫士等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为了配合学生值周值日学校、班级还设置了“品行积分卡”制和学生对班干部管理监督的举报制。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实现生生互管就得到了很好地落实,这在促进学生自主育德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实现“三结合”,共建家校社德育网络,携手合力共育
在德育课程一体机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长处努力构建一个综合的道德教育平台。同时,把道德培养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来形成“三结合”,共建德育网络,携手合力共育。学校方面,要制定和健全家访制度,让家访落到实处。设立家长委员会,此为径强化家庭教育宣传,扭转家长德育认知和不当的做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用好亲子活动平台开展“义教进校”、“亲子共学”等家校结合活动,把学校特色的传统活动如“剪纸”等课程通过家长参与改变只求分数的育人观。同时,学校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多信息化平台引导家庭共建“两微一端”,与学生父母进行实时沟通和德育方法交流,实现学生德育知情意行信息的分享。在联合社区促进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中,携手交通、执法、工商等多个部门共同担负起学生品德培育重任,齐心协力地开展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治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聘请公安、消防等经常到校园开展法制、安全等专题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学校还可联系市图书馆、博物馆联系对学生进行免费开放,将其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联系城区法庭、社区敬老院开展青少年法庭、爱心服务站等社区德育活动,拓展学生德育实施平台和途径。
总之,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在这样年的探索践行中我想只要我们抓好了“一主”“两翼”“三结合”,就一定能让学校德育工作绽放育人之花。
参考文献:
[1]张志勇,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创新[J].现代教育,2017年。
注:资助金项目一般课题《新时代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CJG21A246。
关键词: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途径;有效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培养观的深入推进,强化学生“五育并举”高质量教育追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现行德育实施,仅靠传统强禁严令模式运作已不能满足现行德育实施要求,也不能有效解决学生日常学习中出现的新的德育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立体化、多角度、综合性强的德育网络建设。而在我们探索中,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从课程、教师、实施等多维一体的德育育人网络的建构形成,我们从系统上探索形成了涉及小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法治、情感、态度、心理健康、价值观等多维一体的涵盖德育目标、内容、途径、管理和评价的综合性德育课程体系。其目的就是使我们德育实施更有效度地育人,真正让学生立德,落实党的树人要求。在这儿,我重点谈谈德育课程一体机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抓实“一主”,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实施学科育人
课堂不但是知识传授的主阵地也是德育实施的主要场所。我们知道,学校育人虽然说是处处皆教育,但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它既肩负着“授业”的责任,更肩负着“传道”的使命。有的老师错误地把学生德育培养推卸到班主任或思政学科教师身上,把学科教育缩小到学科教学,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任何一门学科,其肩负学生道德教育重任,都是学生某一方面德育观点培养的不可缺少,任何减少或忽视都必将造成学生德育观念体系的不完善。因此,作为学科教师,要把教育重任扛起来就必须重视学生品德培养,让他们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教育和观念培养。所以,我认为德育课程一体化的首要实施路径就是要以学科教育为主平台,让课堂绽放德育之光,让学生向阳前行。为此,作为学科教育的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地转变教学实施观念,把德育责任担当起来,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实施。与此同时,学校还要组织各门课程的老师们进行了研讨和整理,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形成学科融合的德育培养体系,从全方位强化育德,不留德育死角。落实到课堂实施上,教师每堂课都可以通过“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实现途径来达到德育渗透强化育德的实现,让学生在知识获得的同时也发展德育品质,促进了学科育人落地生根。德育是渐进式的,没有常态化就难以实现“润物细无声”效果。只有做到课课有,堂堂育,学生良好的品德才会在我们“耳熏目染”下变得一种内需和自觉。
二、强化“两翼”,充分发挥两大载体作用,促进自主育德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只有通过他们年龄特征唤醒需要才能使他们把德育培养作为自身一种生活的自觉行为。在探索德育课程一体化有效实施路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德育主体作用,我们在抓实主阵地的同时也强化了“两翼”重要性,即把主题班队会和值周值日制作为主阵地育人的有效补充。这两大载体既是学生进行自我德育培养的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更是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正是由于其意义重大,我们在建构德育课程一体化时就将主题班会、队会纳入到了校本课程的重要章节中,其目的就是要求每个德育实施者高度重视并抓好落实,把德育培养课程化。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的确创新了其实施路径——“情境再现——根源反思——价值认同——道德重构”,丰富了过程细节,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当前学校德育需要做到有主题、有载体、有过程,能让学生在扮演生活角色的德育践行中实现思想观念的反思,进而重构道德实现价值认同。而在值周值日中,更是凸显学生的主体管理,不论是学校值周还是班上的值日,都以学生为管理主体,要求他们在所担任的岗位角色中如安全志愿者、清洁督导生、楼道管理员、文明监督员、交通文明岗、绿化小卫士等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为了配合学生值周值日学校、班级还设置了“品行积分卡”制和学生对班干部管理监督的举报制。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实现生生互管就得到了很好地落实,这在促进学生自主育德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实现“三结合”,共建家校社德育网络,携手合力共育
在德育课程一体机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长处努力构建一个综合的道德教育平台。同时,把道德培养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来形成“三结合”,共建德育网络,携手合力共育。学校方面,要制定和健全家访制度,让家访落到实处。设立家长委员会,此为径强化家庭教育宣传,扭转家长德育认知和不当的做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用好亲子活动平台开展“义教进校”、“亲子共学”等家校结合活动,把学校特色的传统活动如“剪纸”等课程通过家长参与改变只求分数的育人观。同时,学校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多信息化平台引导家庭共建“两微一端”,与学生父母进行实时沟通和德育方法交流,实现学生德育知情意行信息的分享。在联合社区促进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中,携手交通、执法、工商等多个部门共同担负起学生品德培育重任,齐心协力地开展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治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聘请公安、消防等经常到校园开展法制、安全等专题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学校还可联系市图书馆、博物馆联系对学生进行免费开放,将其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联系城区法庭、社区敬老院开展青少年法庭、爱心服务站等社区德育活动,拓展学生德育实施平台和途径。
总之,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在这样年的探索践行中我想只要我们抓好了“一主”“两翼”“三结合”,就一定能让学校德育工作绽放育人之花。
参考文献:
[1]张志勇,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创新[J].现代教育,2017年。
注:资助金项目一般课题《新时代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CJG21A246。
- 【发布时间】2022/10/1 12:24:58
- 【点击频次】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