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创新教学模式 优化科学教学

 

【作者】 张俊英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办事处红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好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科学探索的需求,自然地促进学生回顾、搜集、分析学过的相关知识,找到其中的关联和不同点,再根据它们的差异,主动寻求新的信息;这样新旧知识的交融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和设想。
  关键词:问题;解决;课堂;分析;揭示
  《科学课程标准(3-6)》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传递式或验证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究空间,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参与者?“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下面我结合人三下科学《磁铁的两极》一课的教学谈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景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师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十分关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是在情境中的学习,在真实世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经验,将有助于学习者构建更加牢固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再应用到新的现实世界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从本质上来看,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一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1)实验——激趣。科学实验以其鲜明、生动、直观的形象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能较快进入情景之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如: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引小钢珠,小钢珠总是被吸到磁铁的一端,就是用手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也会很容易滚到这端或那端,而吸在两端的小钢珠再不会滚到中间去。“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吗?然后展示条形磁铁,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问题: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
  (2)媒体——激发思维。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以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中很容易融入教学,积极思维,产生疑问。在磁铁两极的研究教学中我先在媒体中展示了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影片,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磁悬浮列车开得为什么那么快?它为什么会悬在那儿不会下落呢?磁悬浮列车和磁场有关吗?磁极间力的作用有什么规律呢?
  二、分析揭示问题
  分析揭示问题一个信息转换过程,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和上述情境材料中提出问题。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思维加工处理,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剔除无关信息,以获得对问题本质的认知。
  好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科学探索的需求,自然地促进学生回顾、搜集、分析学过的相关知识,找到其中的关联和不同点,再根据它们的差异,主动寻求新的信息;这样新旧知识的交融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和设想。
  对“小钢珠在磁铁上总滚向两边”这一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因为小钢珠能滚动造成的,有的同学认为是磁铁的各部分强弱不一致造成的,这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对比实验,将小钢珠放在塑料直尺上,观察其运动情况,发现它并不总是向两边滚。因此小钢珠的滚动主要是磁铁两边小钢珠的吸引力较大而引起的,从而明确问题:磁铁各部分磁性一样强吗?
  三、引导解决问题
  集体探索、允许争论、假设结论、问题解决是目前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基本要求。而且解决问题也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它体现了学生创造性,学生的学习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即知识没有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不断地对认知框架进行重组,变革,构建出科学的模型解决问题。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能记得,做过的我才理解”。在实施解决方案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相信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并且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
  如在设计“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教学时,为各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支架、回形针,直尺,让他们利用给定的材料或者是其他材料设计实验。在引导解决问题环节中,要相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他们会还你加倍的精彩:
  生1:将小钢珠放在磁铁的中间,观察小钢珠的运动轨迹;
  生2:比较磁铁各部分吸引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
  生3:比较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
  而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完善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则应按吸起几个进行统计?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A、B、C、D、E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 
  四、反馈评价总结
  反馈评价总结是问题解决的形成结论的阶段。在反馈与评价总结过程中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善于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积极地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如果通过检验,其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不正确或不是完全正确,那么再重新进入问题解决的步骤。这种评价和结论最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学会检验和评价自己的工作,这也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
  在交流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有目的地架设问题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互助中得到发展;也可以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与周围环境产生信息交互,小组讨论、小结,教师给予引导、评价;或者是个人思考后,班级展示,全体学生和教师对不同解决方案进行评价、辨别或完善,最终得出结论。
  如在问题解决阶段后,有的学生就以实验活动单的形式畅谈小组成员的发现: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应用所发现的知识,利用水笔芯及两个环形磁铁模拟了“磁悬浮”现象。学生们异常高兴,就如同是他们发明了磁悬浮列车一样。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为顺应时代的潮流,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作为一名教育者,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注重研究新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中将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精神落实到实处。
  • 【发布时间】2022/10/1 12:28:30
  • 【点击频次】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