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习题设计的几点探索
【关键词】 ;
【正文】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素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物理的学习应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习题是物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教科书中的习题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做完课本上的习题以后,面对茫茫的题海,我们如何为学生筛选习题,如何使这些习题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成了我们每位教师的严峻课题。笔者认为在筛选习题方面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所选习题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形势下,我们的物理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选的习题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获得新的知识进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在选取习题时,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选取探究性的习题。探究性的习题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从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实践证明,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是热烈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探究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例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中,有这样两道习题: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声音以__________的形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真空__________传声。
2、发出声音的物体我们是怎样听见的呢?同学们非常好奇,有的做了实验,有的说出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
a.小明用铅笔敲打铅笔盒,盒子发出声音,并且声音不断,用手轻轻的摸盒子,手感到振动,将耳朵放到盒子上,声音更响。用手按住盒子后,声音立即停止。
b.李宁说:“天下雨,雨水不断。落在地上,声音不断。雨水落在水汪处,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
c.小林、小东、小雷在摆弄闹钟时,小东说:“用手摸闹钟,感到振动。”他们将闹钟放进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慢慢的抽出里面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上面三个实验都说明了:一切的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实验a说明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的传声效果__________。
实验b说明声音以__________形式向外传播。
实验c说明声音通过__________也可以传播;真空__________传声。
这两道题都不难,但第一题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体现,第二道题却让初学者得到了乐趣。学生乐于做实验,更乐于在做题过程中回味课堂中自己探究过的物理现象、概念。因此,学生在完成第二题的时候,其思维随着习题的不断深入,并且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自己的实验成果对他们也有很大的激励,他们完全沉浸在习题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真正的变成了活动的主体。
二、所选习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我们都希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筛选习题时,应注意精选习题,不搞“一刀切”。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充足的成功经验。
选择层次性习题,还包括同样一道题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如下面的一道题:
一辆汽车的总质量是2t,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1.8km。汽车的速度是90km/h。
(1)若汽车的四个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m2,则汽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g取10N/kg)
(2)若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为40kW,,则汽车在行驶中收到的阻力是多少?
(3)若汽车行驶1.8km消耗了0.25公斤汽油,其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q汽油=4.6X107J/kg)
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压强、功、功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后,都会对压强、功、功率形成一定的认识,但认识的深度不同,从而表现出解答的差异;但每一位学生都不会无法作答,保证了每位学生都能完成该题。
三、习题要紧密联系生活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索并认识物理规律,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下面两道习题;
例1、李明经常光脚在沙堆旁边玩耍,站在沙堆上脚不感到痛,可是站在几个沙粒上,却很不舒服,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例2、小明经常打篮球,篮球触地反弹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1)请分析:篮球从高处落下,又被弹起而上升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小明想探究:自由落下的篮球,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a.请你提出两个猜想。
b.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两个猜想,简述实验方法。
上面的两个习题都选取了生活中大家熟悉的物理现象作为素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习题应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并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的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出他们独特的解决方案,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的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之为“热岛效应”其形成原因大致有: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通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散发出去等。这种效应给城市和周围的乡村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提出解决“热岛效应”的方案。
该习题渗透了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不仅使学生将物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还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而言之,题海茫茫,我们物理老师应该审时度势,让学生在做少而精的物理习题后,轻松、愉快的学好物理。
一、所选习题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形势下,我们的物理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选的习题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获得新的知识进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在选取习题时,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选取探究性的习题。探究性的习题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从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实践证明,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是热烈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探究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例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中,有这样两道习题: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声音以__________的形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真空__________传声。
2、发出声音的物体我们是怎样听见的呢?同学们非常好奇,有的做了实验,有的说出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
a.小明用铅笔敲打铅笔盒,盒子发出声音,并且声音不断,用手轻轻的摸盒子,手感到振动,将耳朵放到盒子上,声音更响。用手按住盒子后,声音立即停止。
b.李宁说:“天下雨,雨水不断。落在地上,声音不断。雨水落在水汪处,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
c.小林、小东、小雷在摆弄闹钟时,小东说:“用手摸闹钟,感到振动。”他们将闹钟放进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慢慢的抽出里面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上面三个实验都说明了:一切的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实验a说明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的传声效果__________。
实验b说明声音以__________形式向外传播。
实验c说明声音通过__________也可以传播;真空__________传声。
这两道题都不难,但第一题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体现,第二道题却让初学者得到了乐趣。学生乐于做实验,更乐于在做题过程中回味课堂中自己探究过的物理现象、概念。因此,学生在完成第二题的时候,其思维随着习题的不断深入,并且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自己的实验成果对他们也有很大的激励,他们完全沉浸在习题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真正的变成了活动的主体。
二、所选习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我们都希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筛选习题时,应注意精选习题,不搞“一刀切”。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充足的成功经验。
选择层次性习题,还包括同样一道题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如下面的一道题:
一辆汽车的总质量是2t,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1.8km。汽车的速度是90km/h。
(1)若汽车的四个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m2,则汽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g取10N/kg)
(2)若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为40kW,,则汽车在行驶中收到的阻力是多少?
(3)若汽车行驶1.8km消耗了0.25公斤汽油,其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q汽油=4.6X107J/kg)
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压强、功、功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后,都会对压强、功、功率形成一定的认识,但认识的深度不同,从而表现出解答的差异;但每一位学生都不会无法作答,保证了每位学生都能完成该题。
三、习题要紧密联系生活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索并认识物理规律,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下面两道习题;
例1、李明经常光脚在沙堆旁边玩耍,站在沙堆上脚不感到痛,可是站在几个沙粒上,却很不舒服,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例2、小明经常打篮球,篮球触地反弹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1)请分析:篮球从高处落下,又被弹起而上升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小明想探究:自由落下的篮球,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a.请你提出两个猜想。
b.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两个猜想,简述实验方法。
上面的两个习题都选取了生活中大家熟悉的物理现象作为素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习题应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并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的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出他们独特的解决方案,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的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之为“热岛效应”其形成原因大致有: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通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散发出去等。这种效应给城市和周围的乡村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提出解决“热岛效应”的方案。
该习题渗透了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不仅使学生将物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还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而言之,题海茫茫,我们物理老师应该审时度势,让学生在做少而精的物理习题后,轻松、愉快的学好物理。
- 【发布时间】2022/10/1 12:34:06
- 【点击频次】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