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读书法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
【正文】 “朱子读书法”是宋代教育家朱熹阅读经验的总结,是比较系统全面的阅读方法,不仅在指导人们阅读上有积极作用,对语文阅读教学也存在积极启示。语文教师可以借鉴“朱子读书法”,运用其精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一、“朱子读书法”的内涵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儒学的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
“朱子读书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
循序渐进是六条之首,是指读书必须按照次序,逐步推进,这实际上包含着层递性原则。它包括三个意思,第一,读书要按照次序,不能颠倒。朱熹认为,不仅在选择要读的书时要注意次序,在读同一本书时也要注意次序。这种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正好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第二,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做好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朱熹认为,一个人受教育的阶段可以分为童蒙、小学、大学,在每个阶段学习任务也是不同的,都要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是指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能精于思考,这实际上包含着巩固性原则。朱熹提出,熟读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因此,朱熹主張读书要能成诵,强调读书要读足一定的遍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熟读是为了精思。朱熹认为,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精思的方法是从“无疑—有疑—解疑”。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熟读精思”中,读是思的基础,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并在阅读中反复思考,才能对书中深邃的道理逐渐领悟,并有透彻的理解,可见熟读使文章若为己出,继而精思,才会有所收获。
虚心涵泳是指读书时既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又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这实际上包含着客观性原则。朱熹既反对“以己之意,卒然穿凿起”,也反对“旧有先入之说”。前者是根据自己的意思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为我所用,后者是以自己先前接受的主张为主,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这两种做法必然导致在理解上主观意味过浓,产生偏见、故步自封,自然不能彻底理解书中本义,这不仅影响学习效果,也不利于个人获得新知。因此,朱熹认为,读书要尊重原著,不持有偏见,不执着于旧见,也要有公正态度,独立思考,从更高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思考,求同存异,并形成自己的结论。
切己体察是指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与口头上,而要见之于实际行动,即身体力行,这实际上包含着结合实际的原则。朱熹认为,“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他竭力反对只向书本上求义理,而不体之于身,他认为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与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同时,在践行书中道理时要注意首先需“切己”,即依据自身实际与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而不是不结合实际,死搬教条,并且要用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实践,并使之在实践中受到检验。
着紧用力是指读书要抓紧时间,持之以恒,这包含着积极性和主动性原则。着紧用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读书要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第二是读书要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朱熹说:“如发愤忘食,乐而忘忧,是甚么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这句话把读书形象深刻地比喻为救火治病、撑上水船和破釜沉舟,朱熹认为读书应该具有犹如救火治病那样的紧迫感、撑上水船那样不进则退的顽强作风以及破釜沉舟那样勇往直前的精神。因此,读书不仅要在时间上做到争分夺秒、发愤忘食,还要在精神上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居敬持志是指读书要专心致志,明确目标。朱熹指出:“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具体来说,居敬是指读书时要专心认真,注意力要集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钻进书中,徜徉书海。所谓持志是指读书首先树立目标与信念并矢志追求。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志向,才能一味向前,居敬持志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读书六法之根本。
“朱子读书法”中的循序渐进要求我们读书时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要求我们读书时要掌握合理的方法,着紧用力与居敬持志则要求我们读书时要抱以正确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探索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朱子读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认知规律的遵循。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将人的身心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能够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符号功能,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演化为运算图式,其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可见,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步步推进的,而“朱子读书法”的循序渐进要求正是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要求人在读书时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渐深入。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能力分阶段层层深入。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时,语文教师在分析赞美白杨树的原因时,可以通过白杨树—白杨树的象征性—赞扬白杨树的原因,这样的步骤引导学生步步推进,顺理成章。
2.阅读方法的掌握。
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朱熹要求读书要熟读精思,主张熟读成诵,并在读的基础上思考,这一点与语文阅读教学中诗歌教学方法的朗读法不谋而合。朗读法是我国优秀的教学传统方法,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本,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然而,在如今大多数语文的课堂上,朗朗书声很多时候已经成为奢望,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分析和训练。因此在进行诗歌与散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读、齐读的方式深入文本,通过朗读文段使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与阅读鉴赏能力。
虚心涵泳是指读书时要虚心,切忌以先入为主的思想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当然读书也不能只停留在书本表面,而要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进行解读,注意弹性。例如,在教学《散步》时,有的学生看完文本后得出的结论是要尊老,有的学生则认为要爱幼,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但是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不管是尊老还是爱幼,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从这个高度教学生热爱生命不是更好吗?
切己体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人生体会去理解文本。因为只有经由自己的实际经验理解过的作品,才会更加深刻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独创性阅读体验。
3.阅读态度的培养。
着紧用力与居敬持志都是对阅读态度的要求,前者要求读书要有紧迫感,后者要求读书要有远大志向。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获取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这为我们阅读提供了大量材料,也要求我们在阅读时报以高度紧迫感,抓住分秒时间,每天读一点,日积月累就有很大收获。当然,阅读也是有目标的,否则就如同没有指明灯的帆船在大海里航行。从小的角度说,我们在进行阅读时,要注意不能偏离阅读目的,从大的角度说,我們进行阅读是为了不断提高自身,获得人生的智慧。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着紧用力与居敬持志的阅读态度。例如,对一篇篇幅不太长,教师可以用一个课时解决教学目标,切忌不要引导学生过度解读,否则既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养成学生懒懒散散的阅读态度。再者,教师要在课堂上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即阅读不仅仅是一项学习任务,更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阅读是一种充实人生,提升自我的方式。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从古代发展而来,认真了解中国古代的阅读思想,研读教育家们的读书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语文阅读教学困境是有着积极启示意义的。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科学性,尽管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我们可以将“朱子读书法”的精华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3]孙彩霞.朱子读书法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4]邓露兰.朱子读书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4.
[5]郝如新.朱子读书法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
[6]曹玉慧.“朱子读书法”研究综述[J].商情,2011(33):98.
[7]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0):59-60.
[8]刘真.浅解“朱子读书法”[J].学理论杂志,013(36):236-237.
[9]何秀,王宁.“朱子读书法”的现代心理学分析[N].怀化学院学报,2015(2):121-125.
[10]朱芸莹.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4):30-31.
一、“朱子读书法”的内涵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儒学的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
“朱子读书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
循序渐进是六条之首,是指读书必须按照次序,逐步推进,这实际上包含着层递性原则。它包括三个意思,第一,读书要按照次序,不能颠倒。朱熹认为,不仅在选择要读的书时要注意次序,在读同一本书时也要注意次序。这种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正好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第二,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做好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朱熹认为,一个人受教育的阶段可以分为童蒙、小学、大学,在每个阶段学习任务也是不同的,都要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是指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能精于思考,这实际上包含着巩固性原则。朱熹提出,熟读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因此,朱熹主張读书要能成诵,强调读书要读足一定的遍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熟读是为了精思。朱熹认为,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精思的方法是从“无疑—有疑—解疑”。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熟读精思”中,读是思的基础,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并在阅读中反复思考,才能对书中深邃的道理逐渐领悟,并有透彻的理解,可见熟读使文章若为己出,继而精思,才会有所收获。
虚心涵泳是指读书时既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又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这实际上包含着客观性原则。朱熹既反对“以己之意,卒然穿凿起”,也反对“旧有先入之说”。前者是根据自己的意思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为我所用,后者是以自己先前接受的主张为主,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这两种做法必然导致在理解上主观意味过浓,产生偏见、故步自封,自然不能彻底理解书中本义,这不仅影响学习效果,也不利于个人获得新知。因此,朱熹认为,读书要尊重原著,不持有偏见,不执着于旧见,也要有公正态度,独立思考,从更高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思考,求同存异,并形成自己的结论。
切己体察是指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与口头上,而要见之于实际行动,即身体力行,这实际上包含着结合实际的原则。朱熹认为,“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他竭力反对只向书本上求义理,而不体之于身,他认为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与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同时,在践行书中道理时要注意首先需“切己”,即依据自身实际与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而不是不结合实际,死搬教条,并且要用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实践,并使之在实践中受到检验。
着紧用力是指读书要抓紧时间,持之以恒,这包含着积极性和主动性原则。着紧用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读书要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第二是读书要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朱熹说:“如发愤忘食,乐而忘忧,是甚么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这句话把读书形象深刻地比喻为救火治病、撑上水船和破釜沉舟,朱熹认为读书应该具有犹如救火治病那样的紧迫感、撑上水船那样不进则退的顽强作风以及破釜沉舟那样勇往直前的精神。因此,读书不仅要在时间上做到争分夺秒、发愤忘食,还要在精神上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居敬持志是指读书要专心致志,明确目标。朱熹指出:“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具体来说,居敬是指读书时要专心认真,注意力要集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钻进书中,徜徉书海。所谓持志是指读书首先树立目标与信念并矢志追求。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志向,才能一味向前,居敬持志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读书六法之根本。
“朱子读书法”中的循序渐进要求我们读书时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要求我们读书时要掌握合理的方法,着紧用力与居敬持志则要求我们读书时要抱以正确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探索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朱子读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认知规律的遵循。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将人的身心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能够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符号功能,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演化为运算图式,其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可见,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步步推进的,而“朱子读书法”的循序渐进要求正是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要求人在读书时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渐深入。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能力分阶段层层深入。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时,语文教师在分析赞美白杨树的原因时,可以通过白杨树—白杨树的象征性—赞扬白杨树的原因,这样的步骤引导学生步步推进,顺理成章。
2.阅读方法的掌握。
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朱熹要求读书要熟读精思,主张熟读成诵,并在读的基础上思考,这一点与语文阅读教学中诗歌教学方法的朗读法不谋而合。朗读法是我国优秀的教学传统方法,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本,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然而,在如今大多数语文的课堂上,朗朗书声很多时候已经成为奢望,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分析和训练。因此在进行诗歌与散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读、齐读的方式深入文本,通过朗读文段使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与阅读鉴赏能力。
虚心涵泳是指读书时要虚心,切忌以先入为主的思想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当然读书也不能只停留在书本表面,而要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进行解读,注意弹性。例如,在教学《散步》时,有的学生看完文本后得出的结论是要尊老,有的学生则认为要爱幼,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但是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不管是尊老还是爱幼,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从这个高度教学生热爱生命不是更好吗?
切己体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人生体会去理解文本。因为只有经由自己的实际经验理解过的作品,才会更加深刻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独创性阅读体验。
3.阅读态度的培养。
着紧用力与居敬持志都是对阅读态度的要求,前者要求读书要有紧迫感,后者要求读书要有远大志向。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获取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这为我们阅读提供了大量材料,也要求我们在阅读时报以高度紧迫感,抓住分秒时间,每天读一点,日积月累就有很大收获。当然,阅读也是有目标的,否则就如同没有指明灯的帆船在大海里航行。从小的角度说,我们在进行阅读时,要注意不能偏离阅读目的,从大的角度说,我們进行阅读是为了不断提高自身,获得人生的智慧。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着紧用力与居敬持志的阅读态度。例如,对一篇篇幅不太长,教师可以用一个课时解决教学目标,切忌不要引导学生过度解读,否则既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养成学生懒懒散散的阅读态度。再者,教师要在课堂上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即阅读不仅仅是一项学习任务,更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阅读是一种充实人生,提升自我的方式。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从古代发展而来,认真了解中国古代的阅读思想,研读教育家们的读书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语文阅读教学困境是有着积极启示意义的。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科学性,尽管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我们可以将“朱子读书法”的精华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3]孙彩霞.朱子读书法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4]邓露兰.朱子读书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4.
[5]郝如新.朱子读书法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
[6]曹玉慧.“朱子读书法”研究综述[J].商情,2011(33):98.
[7]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0):59-60.
[8]刘真.浅解“朱子读书法”[J].学理论杂志,013(36):236-237.
[9]何秀,王宁.“朱子读书法”的现代心理学分析[N].怀化学院学报,2015(2):121-125.
[10]朱芸莹.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4):30-31.
- 【发布时间】2022/11/20 3:10:30
- 【点击频次】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