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重逻辑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与强化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务实之举。从理论逻辑角度来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契合;从价值逻辑角度来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以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逻辑角度来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和需要协调多样关系。大中小学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其建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基于此,学术界学术界新的聚焦点就成了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注。2022年4月25日,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考察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思政课在我国现行学校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的重要遵循。因此,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设定为一项整体工程系统推进,促进不同学段、不同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理论逻辑: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契合
(一)“存在是物质的和意识是精神的”的根本遵循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可知,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同时对存在的发展起着推进或延缓的作用。学校于学生而言是进行教育的场所,因而学校教育是社会存在;而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是学校众多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因而严格说来是一种社会意识。就现实情况而言,当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具体落实到位时,可见学校教育对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武装显得较为及时,对于促进大中小学生的良性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转而言之,若大中小学的思政课落实不到位时,可见学校教育对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武装显得较为薄弱,则可能影响到大中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当前,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中明显存在着“德育与智育二者不相平衡的导向性问题”、“同向同行不相一致的方向性问题”、“教育合力不相匹配的效率性问题”。因此,正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这一社会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学校教育这种社会存在,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对存在和意识基本原理的根本遵循。
(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彰显
根据认识的辩证发展基本原理可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逐步的、渐进的,对事物的认识就由肤浅走向深刻、由幼稚走向成熟。换而言之,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相关各种问题,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的途径来进行解决,这是因为人们在实践中所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及手段,能够使人的认识不断反复并且无限发展。其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是简单式的、直线式的上升,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曲折发展的过程。对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来说,我们应当准确辨识处于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程度、接受水平、识别能力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段的学生由于在身体、心理、思想上都存在各自阶段特点,随着年龄增加、心智成熟、知识丰富等变化,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也会发生变化。基于此,应当遵循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段的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根据其认知特点、思维水平以及接受程度,展开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针对性地设置好思政课,同时择取适当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教学,实现对大学、中学以及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层次化及阶段化教学。
(三)“普遍联系的整体与不断发展的过程”的具体体现
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其总特征。就客观世界来说,它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由于联系是事物所本身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世界上并不存在孤立事物。而正因联系的存在,才得以体现出事物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进程。否则发展没有联系来作为参照,就谈不上发展的具体变化与具体特征。而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而言,不是一开始就全然一体化,而是要率先把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行分层安排,针对年龄、学段以及内容难易程度来安排,最终再推进一体化建设,而这恰巧就是遵循了唯物辩证法中关于联系和发展观点的基本原理。因而,想要实现推进或者说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我们应该其各阶层之间存在的依次递进关心以及发展形式,明确大学、中学、小学各层面之间的渐进性、层次性及其衔接性,由此来进一步确定在这些层面中上好思政课的关键要素与教学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统筹发展与环环相扣,依照年级增长而随之增加课程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依照循序渐进、协调有序的原则以构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衔接有序、科学合理体系。
二、价值逻辑:深化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与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各阶段、各方面以及各环节,从而实现全覆盖、全贯穿以及全过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其根本宗旨在于构建一个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大思政环境下的育人格局,以此形成一个跨学段、跨层次、跨年龄的思政课共同体,最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方方面面。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注重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做到整体规划各阶段、各层次的课程目标,并有机衔接教学内容,这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学段间目标层次模糊、内容重复混乱等问题,而最为关键的是在于推动大中小学生思政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切实增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是立足于这样高站位和宽视野的背景之下,从整体上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并为其内涵式发展提供契机。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而言,它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首先需要践行顶层设计的理念与深挖优质理论资源,从而实现对思政课本身的思想性及理论性的增强;其次需要增强说理支撑为思政课提供丰盈的案例事实;最后要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以发挥出思政课的亲和力特点与针对性特征。这样的做法既能够涵盖思政课内容层面的建设,又可以囊括主要思想理论和社会现实案例,同时还推动了思政课教学手段的创新,做到了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规律,使其与大中小学思政课实现有序衔接。由此,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则是将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思路及理念实现了高度契合,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下,我们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打造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质、并能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政课。
(三)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关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这一问题上,也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坚持做到“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对此,我们须将一体化推进深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凝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合力,协同助力大中小学学段的学生成长与成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4]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教育前进方向与发展路线。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当中的核心课程、关键课程,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中格外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基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考量,对各个发展阶段的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与教育,促使其形成符合社会稳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让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同时这一举措也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的新要求,时代新人的培养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三、实践逻辑: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格局和汇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合力
(一)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绝不是仅喊着空洞飘渺的口号标语,它本身而言也不是阶段性的热点问题,它是需要我们长期扎实推进和稳步向前发展的举措。对此,当前主要问题是调动思政课相关人员的思想,将其集中统一到一体化建设的系统认识上,使之以严谨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抓好与落实这项建设工作。由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涉及到大中小学的各级组织、教育系统、宣传部门以及学工层面,因而要形成领导小组以为不同学校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交流平台与沟通渠道。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规律进行科学认识,并积累“好经验”与“好做法”,随之上升为典型案例加以推广传播,同时可形成相关具体的规章制度与模式体制,使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制度化、规范化及程序化得以显现,以为其他学校的推进与建设使得有章有规可循可依。就当前来说,推进大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始终紧扣两个层面的目标,首先就个体层面而言即“立德树人”,社会层面而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这两个顶层目标作为具体导向,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来逐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
(二)要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互动平台
平台搭建是实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非常重要的路径与关键渠道。第一,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以实现思政课内容的相互衔接,从而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系统性理解与把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重点。只有做到充分认识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内容的递进性,才能够有效地、合理地避免表达重复、讲述重复,最终强化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与渐进性的相统一。与此同时,也需关注到教学方法或教学形式同课程内容之间的契合度问题,特别是要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和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不断摸索适合该阶段该层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之满足大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习惯,从而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第二,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以开展教研活动与共享优质资源,从而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学活动在一体化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互动平台的搭建更易于创建协同创新中心、理论研究中心等重要机构,同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资源数据共享等方式,同时高校发挥出带头示范作用,辐射到各学段、各层次的教学科研之中,让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相关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相应的教研活动中,真正打造与实现教研平台共建、教研问题共治、教研成果共享的可能,最终确保各个学段、各个层次的思政课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各有水平并实现阶梯式推进向前。
(三)要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办好思政理论课其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实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容忽视。首先,要从整体范围内实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素质的提升。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5],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除了具备基本教学素质以外,还应当注重对一体化教育意识与教学素养的培养提升,逐步完善对思政课一体化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实际等情况的熟悉程度,并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能够用一体化思维进行解决。其次,要不断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能力。这个能力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统筹管理,有针对性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培养与训练,同时制定出相关的师资培养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去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使其逐渐形成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最后,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管理方面也要努力实现其一体化管理。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从宏观层面出发去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互动体系,这其中包括评价与监督、聘用与考核等具体内容,并以此实现对一体化培育机制的完善,培育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J].党建,2022(05):2.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中国电力教育,2019(08):6.
[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2018(10):4-6.
[5]颜晓峰,孙兰英,栾淳钰,谭小琴,马明,程斯宇,秦立海,张巍,张宇,孙利,张畅,柳洲,杨丽雯,刘志华,闫涛.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3):193-201.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基于此,学术界学术界新的聚焦点就成了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注。2022年4月25日,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考察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思政课在我国现行学校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的重要遵循。因此,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设定为一项整体工程系统推进,促进不同学段、不同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理论逻辑: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契合
(一)“存在是物质的和意识是精神的”的根本遵循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可知,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同时对存在的发展起着推进或延缓的作用。学校于学生而言是进行教育的场所,因而学校教育是社会存在;而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是学校众多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因而严格说来是一种社会意识。就现实情况而言,当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具体落实到位时,可见学校教育对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武装显得较为及时,对于促进大中小学生的良性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转而言之,若大中小学的思政课落实不到位时,可见学校教育对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武装显得较为薄弱,则可能影响到大中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当前,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中明显存在着“德育与智育二者不相平衡的导向性问题”、“同向同行不相一致的方向性问题”、“教育合力不相匹配的效率性问题”。因此,正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这一社会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学校教育这种社会存在,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对存在和意识基本原理的根本遵循。
(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彰显
根据认识的辩证发展基本原理可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逐步的、渐进的,对事物的认识就由肤浅走向深刻、由幼稚走向成熟。换而言之,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相关各种问题,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的途径来进行解决,这是因为人们在实践中所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及手段,能够使人的认识不断反复并且无限发展。其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是简单式的、直线式的上升,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曲折发展的过程。对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来说,我们应当准确辨识处于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程度、接受水平、识别能力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段的学生由于在身体、心理、思想上都存在各自阶段特点,随着年龄增加、心智成熟、知识丰富等变化,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也会发生变化。基于此,应当遵循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段的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根据其认知特点、思维水平以及接受程度,展开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针对性地设置好思政课,同时择取适当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教学,实现对大学、中学以及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层次化及阶段化教学。
(三)“普遍联系的整体与不断发展的过程”的具体体现
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其总特征。就客观世界来说,它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由于联系是事物所本身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世界上并不存在孤立事物。而正因联系的存在,才得以体现出事物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进程。否则发展没有联系来作为参照,就谈不上发展的具体变化与具体特征。而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而言,不是一开始就全然一体化,而是要率先把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行分层安排,针对年龄、学段以及内容难易程度来安排,最终再推进一体化建设,而这恰巧就是遵循了唯物辩证法中关于联系和发展观点的基本原理。因而,想要实现推进或者说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我们应该其各阶层之间存在的依次递进关心以及发展形式,明确大学、中学、小学各层面之间的渐进性、层次性及其衔接性,由此来进一步确定在这些层面中上好思政课的关键要素与教学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统筹发展与环环相扣,依照年级增长而随之增加课程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依照循序渐进、协调有序的原则以构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衔接有序、科学合理体系。
二、价值逻辑:深化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与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各阶段、各方面以及各环节,从而实现全覆盖、全贯穿以及全过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其根本宗旨在于构建一个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大思政环境下的育人格局,以此形成一个跨学段、跨层次、跨年龄的思政课共同体,最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方方面面。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注重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做到整体规划各阶段、各层次的课程目标,并有机衔接教学内容,这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学段间目标层次模糊、内容重复混乱等问题,而最为关键的是在于推动大中小学生思政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切实增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是立足于这样高站位和宽视野的背景之下,从整体上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并为其内涵式发展提供契机。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而言,它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首先需要践行顶层设计的理念与深挖优质理论资源,从而实现对思政课本身的思想性及理论性的增强;其次需要增强说理支撑为思政课提供丰盈的案例事实;最后要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以发挥出思政课的亲和力特点与针对性特征。这样的做法既能够涵盖思政课内容层面的建设,又可以囊括主要思想理论和社会现实案例,同时还推动了思政课教学手段的创新,做到了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规律,使其与大中小学思政课实现有序衔接。由此,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则是将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思路及理念实现了高度契合,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下,我们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打造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质、并能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政课。
(三)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关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这一问题上,也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坚持做到“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对此,我们须将一体化推进深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凝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合力,协同助力大中小学学段的学生成长与成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4]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教育前进方向与发展路线。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当中的核心课程、关键课程,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中格外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基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考量,对各个发展阶段的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与教育,促使其形成符合社会稳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让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同时这一举措也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的新要求,时代新人的培养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三、实践逻辑: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格局和汇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合力
(一)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绝不是仅喊着空洞飘渺的口号标语,它本身而言也不是阶段性的热点问题,它是需要我们长期扎实推进和稳步向前发展的举措。对此,当前主要问题是调动思政课相关人员的思想,将其集中统一到一体化建设的系统认识上,使之以严谨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抓好与落实这项建设工作。由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涉及到大中小学的各级组织、教育系统、宣传部门以及学工层面,因而要形成领导小组以为不同学校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交流平台与沟通渠道。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规律进行科学认识,并积累“好经验”与“好做法”,随之上升为典型案例加以推广传播,同时可形成相关具体的规章制度与模式体制,使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制度化、规范化及程序化得以显现,以为其他学校的推进与建设使得有章有规可循可依。就当前来说,推进大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始终紧扣两个层面的目标,首先就个体层面而言即“立德树人”,社会层面而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这两个顶层目标作为具体导向,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来逐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
(二)要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互动平台
平台搭建是实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非常重要的路径与关键渠道。第一,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以实现思政课内容的相互衔接,从而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系统性理解与把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重点。只有做到充分认识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内容的递进性,才能够有效地、合理地避免表达重复、讲述重复,最终强化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与渐进性的相统一。与此同时,也需关注到教学方法或教学形式同课程内容之间的契合度问题,特别是要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和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不断摸索适合该阶段该层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之满足大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习惯,从而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第二,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以开展教研活动与共享优质资源,从而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学活动在一体化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互动平台的搭建更易于创建协同创新中心、理论研究中心等重要机构,同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资源数据共享等方式,同时高校发挥出带头示范作用,辐射到各学段、各层次的教学科研之中,让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相关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相应的教研活动中,真正打造与实现教研平台共建、教研问题共治、教研成果共享的可能,最终确保各个学段、各个层次的思政课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各有水平并实现阶梯式推进向前。
(三)要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办好思政理论课其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实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容忽视。首先,要从整体范围内实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素质的提升。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5],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除了具备基本教学素质以外,还应当注重对一体化教育意识与教学素养的培养提升,逐步完善对思政课一体化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实际等情况的熟悉程度,并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能够用一体化思维进行解决。其次,要不断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能力。这个能力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统筹管理,有针对性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培养与训练,同时制定出相关的师资培养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去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使其逐渐形成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最后,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管理方面也要努力实现其一体化管理。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从宏观层面出发去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互动体系,这其中包括评价与监督、聘用与考核等具体内容,并以此实现对一体化培育机制的完善,培育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J].党建,2022(05):2.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中国电力教育,2019(08):6.
[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2018(10):4-6.
[5]颜晓峰,孙兰英,栾淳钰,谭小琴,马明,程斯宇,秦立海,张巍,张宇,孙利,张畅,柳洲,杨丽雯,刘志华,闫涛.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3):193-201.
- 【发布时间】2022/11/20 3:14:10
- 【点击频次】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