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家校一体化德育资源的开发 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 刘亚琦

【机构】 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课题以构建家校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开发和运用家校一体化德育资源为着力点,旨在通过研究,构建家校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开发出一整套针对学生品德素养培育的全方位、系列化、专题化教育资源,探索家校协同开展中小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并对这种德育方式和资源内容进行有效性验证。研究中选取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M=15723SD=1.367),随机分配为实验组(班级)和对照组(班级),对实验组进行家校一体化专题教育,对照组不接受系统性专题教育,探讨了家校一体化德育专题教育的对学生品德素养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对515名被试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品德素养水平问卷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t=10.314,p<0.001,说明学生通过家校一体化德育专题教育,其品德素养水平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家校一体化;德育专题教育;中小学;品德素养
  家校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以及资源运用效果的实践研究,以家长和学校的深度契合为前提,能改变以往学校和家庭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时间上不同步、内容上不一致、方向上不统一等相互割裂的现状,具有丰富德育理论的重要作用。同时,家校一体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以及运用研究,能够为基层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可资借鉴的有效教育方法,能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研究概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第一位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出了“德”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沟通合作、社会责任、身心健康等方面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德育研究更多的倾向于德育整体化创新以及德育方式方法改进等方面。
  目前,我国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既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工作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以及从“大德育”向“小德育”转化等方面的研究。
  从国外来看,世界德育研究也是以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主。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正朝着全方位、多渠道,少灌输、多诱导,少说教、重视行为训练,向多活动的方向发展。比如日本更是在特别活动(类似我国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个性,成为学生成长特色的一部分。
  (三)国内在家校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建构方面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尽管国内外在德育创新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各种德育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对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家校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方面的研究却很少。百度搜索本课题虽然也出现了部分相关研究论文,但多数属于怎样协调家校工作,共同提高德育效果的,和本课题致力于以编制专题化系列化的德育资源,构建家校一体化的体育体系,实现家校联动同步开展全方位、系列化的德育教育活动的目的有很大差异。
  (四)当前的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从目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德育内容缺乏全面性、系统性、丰富性。当前在学校的德育行为中,常常是想起来就做一下,忙起来就放下,有时上级上级通知搞一个活动学校就行动一下,缺乏全方位立体性的思考,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第二,德育的形式单一,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学校较少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灵活多样,符合现代青少年身心发展实际的德育活动。
  第三,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往往是学校在什么时间,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家长不知道,甚至在学校和家庭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因对孩子的思想、要求、期望存在差异,导致家校达不成共识。德育教育活动违背了教育的一致性原则,也不利于发展学生品德素养的培育。
  第四,学校对家长方面缺乏实务性德育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家长对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对学校德育教育的配合上存在缺失的问题。
  第五,家长缺少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优秀资源,有时存在心有余力不足的问题。
  为此,迫切需要针对学生和家长开发灵活多样、全方位、系列化、专题化德育教育资源,构建家校一体的德育教育新体系,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家校一体化”德育教育中落地。同时也为我国广大基层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意义
  实际意义:本课题瞄准学生品德素养的培育这一重要问题,以家校一体化为切入点,以开发学校和家长同时实用的专题化教育资源为依托,通过构建家校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实现系列化专题化的家校联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系列专题涵盖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品德素养的方方面面,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 便于家校形成合力。通过及时向家长推送德育教育资源,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情况,并指导其运用所开发的配套资源针对孩子实施同步的家庭德育。
  3.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课题资源除大量教育素材外,二十四个环节完整、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专题教育方案基本可供班主任老师、家长等德育工作者直接使用,帮助德育工作者省却了很多繁杂的劳动。
  4. 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在运用过程中,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完全可以在现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进,还可以另行选取能够针对学生实际的、符合当期实际的最新教育资源,因此具有很好的开放性。
  5. 可以真正实现德育工作的系列化、专题化。该资源完全针对学生品德培育这一重要工作,内容丰富、详实、全面、有计划、按步骤的实施教育活动,能使学生接受全方位的、专题化、系列化的德育教育,对全面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理论意义:“家校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以及资源运用效果的实践研究,以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深度契合为前提,能改变以往学校和家庭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时间上不同步、内容上不一致、方向上不统一、方法上不灵活等相互割裂的现状,拓展了德育研究的范围,丰富了德育研究的家校协同内容,开发的资源及效果检验对德育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研究内容
  (一) 构建家校一体化的德育体系。本课题以开发一系列完整的德育专题教育资源(包括面向中学、小学以及相应家长的德育资源)为依托。在资源的使用中,还将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方式,组建网上家校社区、班级师生家长群等,构建以“学校面向学生”、“学校面向家庭”、“家庭面向学生”的“家校一体化”德育新体系。










  (二)开发一套针对学生的德育系列化专题化教育资源
  课题组将认真分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学生应当着力培育的品德素养,拟将这些内容合理划分为24个既相互独立,又协调统一的教育专题,力图确保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全面性。这些专题分别是,理想教育、习惯教育、纪律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自律教育、网络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荣辱教育、挫折教育、审美教育、心理教育、友善教育、孝心教育、责任教育、环境教育、公德教育、和谐教育、爱国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廉洁教育、敬业教育。以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加以补充。
  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家长对专题应当掌握的知识,应当具备的品行,课题组认真设计了单个教育专题的基本框架和结构方案(如下)。












  【专题概述】旨在让德育工作者把握本专题的德育目的、意义,以及重点、难点和实施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名人名言】用于使学生了解历史上伟人、名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看法,选择时侧重考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维度,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在实际运用中,我们是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能够背诵这些名人名言。
  【文章选粹】精选有关该专题的较为经典、精辟的论述,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的、逻辑的乃至史学的高度加以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学习这一专题的自觉性。
  【典型案例】精选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或事例,案例的选择本着经典、感人、富有启发意义的原则。旨在对专题立意起到良好的支撑和印证作用,从而使学生从生活和人生实践的层面加深对相关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音像资料】精选有关本专题的典型歌曲、电影、专题片等音像材料,旨在以新媒体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对相关观点进行阐释,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和认识,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思想过度。
  【活动方案】精心设计诸如网络社区讨论、参观访问、思想沙龙、辩论赛、生活体验、主题班会、等学生喜闻乐见、乐意参与的德育活动,促进优秀思想的内化和思想向行为的转化。这部分是设计的难点,也是教育实践中的难点。
  在德育素材的选取上,我们将力求做到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内容详实而又富有感染力,既植根于丰富的传统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活动的策划上,一方面大量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展网上祭奠英烈、网上签名活动等,另一方面又充分考虑到处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诵经典、答辩赛、说相声、演小品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正确的价值观在活动参与中得到内化,使品行得到锻造和历练。
  (三)开发一套适宜于家长使用的专题化资源
  为解决德育教育学校唱独角戏的问题,课题组拟对“学校面向家庭”和“家庭面向学生”两个版块进行专题资源开发。学校通过向家长推送相应的资源,让家长根据要求结合实际合理的加以运用,同时告诉家长怎样运用这些资源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这样,就能做到在学校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家长也开始相应的行动。
  (四)实时监测教育效果,不断对方案和资源加以改进
  课题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六大素养,依照“一生一册”、班主任一对一谈话记录,所获荣誉,学生在品德操守、责任义务、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编制出一套北师大静海附校学生品德评价问卷,此问卷由6个一级指标(家国情怀,国际精神,丰富学识,健康生活,责任担当,非凡能力),12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构成。旨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分时段监测教育效果,并根据师生和家长的反应,随时对方案和资源进行合理的修订,使之不断完善。
  四、研究思路
  课题组根据工作需要,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策划。将课题研究工作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1月):前期酝酿、探讨阶段。我校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已初步形成了让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并全面策划学校德育教育的思想。适逢天津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我们根据前期工作所获取的成效,认为这既然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为什么不正式作为一个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呢?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组成了课题组,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梳理,完成了全方位的筹备工作,形成了申报材料并进行申报。这一阶段主要是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前的筹备工作。这一阶段不仅对现有德育工作的形式、内容进行了认真探讨,找出了所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初步形成了构建家校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思想。同时,还形成了每一个专题教育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搜集到了相当一部分资源,并将所形成的部分专题在实践中进行了运用。
  第二阶段(2021年1月-10月):同步进行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德育资源开发,构建家校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做好资源运用前的前期测量、动员发动。
  关于效果检测,由于学生品德水平具有明显的隐形特征,为使检测尽可能真实的反应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经查阅大量资料,最后确定采取问卷检测和阶段性集体表现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课题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六大素养,依照“一生一册”、班主任一对一谈话记录,所获荣誉,学生在品德操守、责任义务、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经多次集体讨论修订,最终完成了中小学生品德素养评价问卷编制。其中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分时段监测教育效果,并根据师生和家长的反应,随时对方案和资源进行合理的修订,使之不断完善。
  这一阶段主要是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前的筹备工作。4月份,我们的申报得到天津市教两委的立项后,我们按要求及时完成了课题开题。与此同时,我们采取了边开发边运用的方式,全面铺开了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品德素养的前测,同时全面关注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效果的监测等工作。
  第三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5月):全面进行部分资源的运用,数据搜集、问题反馈及矫正。其中包括确定资源的运用方案、选取实验对象、实施专题教育、阶段性效果检测以及完成中期报告。
  与此同时,德育资源家长版资源也在同步开发。截止4月底,课题组已完成全部中小学生家长德育资源推送框架并向家长资源、小学生德育专题框架及全部专题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课题资源以及实施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课题资源进行充实、改进。
  第四阶段(2022年5月至2022年6月):课题组在这一阶段进行了第三次效果检测,并针对家校一体化德育资源进行全面推广、宣传,同时针对研究过程和实验数据,撰写论文,撰写实验报告。
  五、课题实施
  为充分的检验所开发的德育资源的应用效果,课题组认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具体做法是:
  (一)确定检测工具编制框架。为使检测尽可能真实的反应中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发展水平,课题组经查阅大量资料,依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经多次集体讨论修订,最终形成了中小学生品德素养评价指标54个问题条目库,6个维度:家国情怀(1、2、15、16、28、29、41、42),国际精神(3、4、17、18、30、31、43、44),丰富学识(6、7、19、20、32、33、45、46),健康生活(8、9、21、22、34、35、47、48),责任担当(10、11、23、24、36、37、49、50),非凡能力(12、13、25、26、38、39、51、52),6个测谎题(5、14、27、40、53、54)。其联合解释量为78.026%;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模型拟合指标良好;整体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0.972,本分信度系数为0.938,可见,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检测我校学生品德素养水平的有效工具。
  (二)选取实验对象。我们在同一所学校分别对各年级随机分配为实验组(班级)和对照组(班级)各336人。
  (三)确定实验流程。首先,对实验组进行家校一体化专题教育,对照组不接受系统性专题教育,比较了家校一体化专题教育在两组前后的变化。
  整个实验过程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




图1对照组流程图(n=336)




图2实验组流程图(n=336)
  (四)实施专题教育。课题组将专题教育划分为三个递进的阶段,分别对应中小学生在校的三个学年(其中小学6年分为两个“三学年”: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针对三个学年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中学二十四个,小学二十个专题根据教育意图,合理分布在学生在校六个学期的不同时期,总体思路上按照学生成长的递进规律进行。每个专题教育的开展周期为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年级组会将专题教育浸润于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我们对实验组进行家校一体化专题教育,每一个专题教育工作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 动员阐释「专题概述」。班主任根据学生成长中或者未来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提出开展这一专题教育的问题并阐释其重要性。同时通过家校联系微信群,告知家长近期的教育安排,让家长做好配合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家校良性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2. 布置背诵「名人名言」。开设“名人名言”DIY墙,学生通过自由设计,可加强对名人名言含义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展现学生才艺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向家长推送这些「名人名言」,让家长积极引导孩子对名人名言的广泛应用。
  3. 组织学习「文章选萃」。利用一到两次班会课的时间,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可通过演绎、摘抄节选的方式进行。与此同时,向家长推送这些「文章选萃」,让家长积极引导孩子将这些经典的文章分享给他人。
  4. 班会讲述「经典案例」。在专题月的最后一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采取说故事比赛的方式进行,评选出“案例精讲人”。当然,学生也可以提前制作音频材料推送给全班同学。
  5. 组织召开「主题活动」。专题月期间,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项活动参与中不断历练、不断内化,使品德素养得到良好地发展。其主题活动包含专题教育国旗下讲话,诵经典、辩论赛、文艺展演、科技比赛等。
  (五)研究结果。采用R 4.1.1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 家校一体化专题教育的实施性检验
  为了更好的检测家校一体化专题教育实施效果,在被试完成学生品德素养水平问卷后测。题项分5级评分。分数越高则表示品德素养水平越高。在我们的研究中,将对照组和实验组被试的品德素养水平问卷的分数做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验家校一体化专题教育的实施有效,检验结果如下:

表1家校一体化专题教育实施检验(n=515)






  注:*p<0.05,**p<0.01,***p<0.001
  表1数据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品德素养水平问卷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t=10.314,p<0.001,说明家校一体化专题教育实施是有效的。
  2. 两组被试启动前对其品德素养水平前测差异检验
  将两组被试前测的品德素养水平分数做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两组被试的同质性,并为后测的数据做前提准备。检验结果如下:

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品德素养水平前测差异检验(n=515)






  注:*p<0.05,**p<0.01,***p<0.001
  表2数据表明,两组被试品德素养前测分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89),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是两组同质性群体,可以通过家校一体化专题教育实施以考察其品德素养水平发展的情况。
  (六)分析与讨论。当前研究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通过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被试通过一学期家校一体化德育专题体系下的教育,其品德素养水平有明显提升。
  (七)反馈矫正。根据每个过程的实验情况,及时发现课题资源以及实施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课题资源进行充实、改进。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创新
  (一)研究成果
  1. 《中小学品德素养专题培养》(中学生版)装订成册1份;
  2. 《中小学品德素养专题培养》(小学生版)装订成册1份;
  3. 《中小学品德素养专题培养》(中学生家长版)装订成册1份;
  4. 《中小学品德素养专题培养》(小学生家长版)装订成册1份;
  5. 编制《中学生德育测评量表》1套,并完成前后测检验;
  6. 发表家校一体化德育专题教育相关研究论文共7篇,所获相关奖项3个;
  7. 文章《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开发构建家校一体化德育资源的研究与实践》于2022年5月25日被天津教育报刊登报道。
  (二)研究创新
  1. 专题化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力求融文字材料、音视频材料、网络材料、活动方案等资源为一体,以便于学生、家长、教师操作使用,具有开放性、实务性。
  2. 考虑到最初单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的弊端,我们在过程中做了新调整,改为组间混合实验设计,使其德育方式和资源内容的验证更规范化。
  3. 采用R 4.1.1统计软件来分析数据是本次实验的一大突破,为家校一体化德育专题教育的实施效果情况提供了更科学严谨、更有说服力的检验保障。
  七、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从研究的整个过程来看,我们认为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 所设计的教育专题还不够完善,和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际要求仍有一段距离。
  2. 怎样让家长乐于加入这种体系并能科学运用学校的资源,配合学校做好这项工作,是目前存在的不足。
  3. 样本量不全面。本研究只在于本校的小、初、高开展,缺乏代表性。
  4. 素材的实时更新在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还有待于检验。
  5. 编制问卷的信效度检验样本数量少,具有局限性,后期的工作中计划增至1500-2000。
  (二)今后的工作:
  1. 根据需要,及时充实和完善有关专题,使专题的设计更加全面。
  2. 及时补充和更新相应的德育资源。使资源更具有时政特征。
  3. 及时调整德育活动的方案,尤其是要更加注重和家长间的配合度。
  4. 扩大实验范围,搜集更多更丰富的实验数据,让研究更具有说服力。
  5. 对改进的资源进行及时实验并检测效果。从而为该成果的推广和运用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方案和资源。
  家校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建构对包括德育课程建设、德育过程实施等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谋划、科学安排,能够更好地确保德育工作扎实稳妥地达到目标。当然,这一德育构建体系建构在量化验证、专题设置的全面性、家长课程的实效性、不同学段的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课题组始终坚信:有了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担当的气度和良好的开端,开发构建家校一体化德育资源的工作一定会不断深入,也一定会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重点课题”《家校一体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JDYZ2021010.
  [2].习近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J].支部建设,2019(02):4-5.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2017(20):3.
  [4].《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2017(20):3-5.
  [5].吴颖《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https://wenku.baidu.com/view/d78a9189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8c.html
  [6].朱鹏,中小学品德素养专题培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7].杨峰,初中生品德发展测试量表的研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第1期。
  [8].陈红兵.学生品德评价方法的探讨─—品德评价的量表化[J].学科教育,1994(01):28-41.
  [9].毛昊文.小学品德评价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21.DOI:10.27441/d.cnki.gyzdu.2021.001754.
  • 【发布时间】2022/11/20 3:15:07
  • 【点击频次】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