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效增质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单一的实践策略不仅不能使道德与法治这样重思政教育学科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反而易使学生倍感枯燥。在践行“双减”的今天,我们可以在“三活课堂”理念引领下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主体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情境学习和采取情染式实施等三种提效增质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提效增质;实践策略
随着“双减”推进,提效增质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者如何应政策要求而进行落实呢?虽然这一呼声和我们教师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追求是相同的,但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我们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方法和理念的事。特别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这样的思政课程,容易落入“满堂宣”桎梏,整个课堂都是教师独家分析。这样的课堂易使学生倍感枯燥而没有主体性。显然,这是不利于提效的,更不利于增质而实现“五育合一”这样高要求的。那如何进行呢?这几年“双减”推进实践告诉我,必须利用“三活课堂”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施,方可让学生在“活用教法”“活化资源”“活力展现”过程中获得良好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主体探究
学生是课堂主体。自主探究是新课标提倡的与接受性学习并行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虽然我们学生乐于“调查、参观、讨论、访谈、情景研究”等这样的学习方式,但是他们主动探索现实问题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效果方面不注重方法的创新,而且他们在学习中的收获不够引起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将研究的结果变成内化于心的道德认同。故而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是不足以助力我们目标的实现。而多媒体的搭建,可以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平台、有氛围、有方法导引。特别是微课式的方法引航更能增强趣味性和学生主体性,可以使他们在探究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我们知道,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强制性的外在加压而获得的,而是在道德实践中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的自觉内化结果。而运用多媒体“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通过营造道德践行环境,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来设计出情境内容,我们就可以在多媒体大屏下引导学生边欣赏、边观察、边思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并在亲身经历中增强道德实践体验,促进知情意行发展。例如,利用动漫展示“合理利用网络”这一知识的教学。在动态展示中加入沉迷网络有危害的事件在其中,不仅能增强育人真实性,还能增强过程氛围,增强课堂活力。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展示其危害性,既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积极探究的兴趣,达到多育合一的增质效果。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情境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只重教材而不注重道德事件的利用。生活中虽然众多的道德事件,但这些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事件却易逝难留,不能呈现在课堂上。为了使我们教学更真实生动感人,我们就可走进互联网,引进网络资源,把相关的道德事件视频合理地安排在我们教学的某个环节上,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参与了。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教学很注重思想性,但也强调实践性,因为道德的内因要通过外因而发生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能力培养时我们最好就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让他们学以致用。而利用网络资源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的,其丰富的道德事件资源只要我们通过百度视频或其他途径,如云课堂等也是较丰富的。把这些资源引进课堂既体现了“活用资源”的理念又的确使我们的课堂有了更多的真实性和较强的教育性,学生通过视听的触感而倍受影响,其内心也必然打下深深烙印。而且这样的教育实施不仅让我们快速达到了目标实现了提效,而且道德事件中往往不是一个问题而是“生活的百态”,涉及多样化的信息在其中。不同的视角又可获得不同的感知,从而达到了增智效果。
三、采取情染式方法助力道德发展
情染式教学,又叫情感渲染式教学,这种教学策略主要源于道德与法治不是以知识为目标的教学而设计的,因为思想教育需要从“心”开始,注重从学生心灵深处、感情深处着手,从而达到促进他们心与心的交流。例如,在教学《我与集体共成长》中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采取情染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在智能教学一体机大屏呈现中的汶川、雅安等大地震中人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到中国人民是一个无比坚强、无畏、勇往直前的民族。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相互帮助的品质。让他们明白,生命最大的意义就是对社会的负责、担当与贡献,从小处开始,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力量去书写人生,去规划人生宏图。这就是情染式教学,一种催人励志的育人方式,这种方法的教学应用可以把单一的课堂内容扩展到现实的生活中变得无比丰富,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上的体验的同时使他们的感情也得到培养和净化,进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促进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总之,要使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提效增质就必须在“活用教法”理念下进行实践,必须在“活用资源”的基础上增强教学趣味性和诱思性,尽最大可能地将我们学生从被动中“拉”出来成为“我要学”的主体,从而实现以“三活课堂”为径促进“双减”提效增质的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小平,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18年。
[2]杨国庆,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探究[J].吉林教育,2020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提效增质;实践策略
随着“双减”推进,提效增质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者如何应政策要求而进行落实呢?虽然这一呼声和我们教师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追求是相同的,但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我们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方法和理念的事。特别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这样的思政课程,容易落入“满堂宣”桎梏,整个课堂都是教师独家分析。这样的课堂易使学生倍感枯燥而没有主体性。显然,这是不利于提效的,更不利于增质而实现“五育合一”这样高要求的。那如何进行呢?这几年“双减”推进实践告诉我,必须利用“三活课堂”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施,方可让学生在“活用教法”“活化资源”“活力展现”过程中获得良好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主体探究
学生是课堂主体。自主探究是新课标提倡的与接受性学习并行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虽然我们学生乐于“调查、参观、讨论、访谈、情景研究”等这样的学习方式,但是他们主动探索现实问题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效果方面不注重方法的创新,而且他们在学习中的收获不够引起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将研究的结果变成内化于心的道德认同。故而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是不足以助力我们目标的实现。而多媒体的搭建,可以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平台、有氛围、有方法导引。特别是微课式的方法引航更能增强趣味性和学生主体性,可以使他们在探究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我们知道,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强制性的外在加压而获得的,而是在道德实践中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的自觉内化结果。而运用多媒体“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通过营造道德践行环境,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来设计出情境内容,我们就可以在多媒体大屏下引导学生边欣赏、边观察、边思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并在亲身经历中增强道德实践体验,促进知情意行发展。例如,利用动漫展示“合理利用网络”这一知识的教学。在动态展示中加入沉迷网络有危害的事件在其中,不仅能增强育人真实性,还能增强过程氛围,增强课堂活力。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展示其危害性,既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积极探究的兴趣,达到多育合一的增质效果。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情境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只重教材而不注重道德事件的利用。生活中虽然众多的道德事件,但这些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事件却易逝难留,不能呈现在课堂上。为了使我们教学更真实生动感人,我们就可走进互联网,引进网络资源,把相关的道德事件视频合理地安排在我们教学的某个环节上,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参与了。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教学很注重思想性,但也强调实践性,因为道德的内因要通过外因而发生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能力培养时我们最好就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让他们学以致用。而利用网络资源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的,其丰富的道德事件资源只要我们通过百度视频或其他途径,如云课堂等也是较丰富的。把这些资源引进课堂既体现了“活用资源”的理念又的确使我们的课堂有了更多的真实性和较强的教育性,学生通过视听的触感而倍受影响,其内心也必然打下深深烙印。而且这样的教育实施不仅让我们快速达到了目标实现了提效,而且道德事件中往往不是一个问题而是“生活的百态”,涉及多样化的信息在其中。不同的视角又可获得不同的感知,从而达到了增智效果。
三、采取情染式方法助力道德发展
情染式教学,又叫情感渲染式教学,这种教学策略主要源于道德与法治不是以知识为目标的教学而设计的,因为思想教育需要从“心”开始,注重从学生心灵深处、感情深处着手,从而达到促进他们心与心的交流。例如,在教学《我与集体共成长》中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采取情染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在智能教学一体机大屏呈现中的汶川、雅安等大地震中人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到中国人民是一个无比坚强、无畏、勇往直前的民族。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相互帮助的品质。让他们明白,生命最大的意义就是对社会的负责、担当与贡献,从小处开始,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力量去书写人生,去规划人生宏图。这就是情染式教学,一种催人励志的育人方式,这种方法的教学应用可以把单一的课堂内容扩展到现实的生活中变得无比丰富,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上的体验的同时使他们的感情也得到培养和净化,进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促进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总之,要使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提效增质就必须在“活用教法”理念下进行实践,必须在“活用资源”的基础上增强教学趣味性和诱思性,尽最大可能地将我们学生从被动中“拉”出来成为“我要学”的主体,从而实现以“三活课堂”为径促进“双减”提效增质的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小平,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18年。
[2]杨国庆,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探究[J].吉林教育,2020年。
- 【发布时间】2022/11/20 3:15:37
- 【点击频次】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