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重点内容。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同样占有重要位置。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未的学习质量,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师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任务。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学观念;算理;算法;兴趣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数学能力之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所必备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重要学科奠定坚实基础。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普遍,也是学生为了将来更好适应生活和社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数学计算的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如果学生计算不过关,那么学好数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据我调查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没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是学生计算教学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教师教学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够跟上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的步伐,就是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一味的讲授填鸭,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是被动接受。这是计算教学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轻算理重算法现象严重。不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是一步到位直接讲算法,学生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进行计算,而对计算的算理却不理解。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进行机械枯燥重复计算,导致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计算能力也越来越差。比如在计算99×56+56或101×56-56这一类题型时,如果不理解算理,一味笔算,运算量会很大,还容易出错。
第三、教师对口算训练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口算基础差。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口算不过关,那么笔算速度、准确率都无法提高。很多学生20以内口算加减法不熟练,更有甚者10以内加减法都不能够做到脱口而出,还要借助数手指。这样严重的影响笔算速度。另外,乘法口诀背诵不熟练。口诀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乘法的笔算,还直接关系到除法的笔算。对于口诀有的孩子只是机械背诵,不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不能够熟练地用于乘除法计算中,这也是导致计算能力差的原因。要想提高学生的乘除法计算能力,基本的口算必须过关。
第四、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对计算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计算训练放到重要位置,训练量严重不足,练习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是计算能力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多方面原因使学生对数学计算兴趣淡薄,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教师要认真学习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更新教学观念。通过阅读,网络学习,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让孩子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使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比如在低年级的口算加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加法6+7时,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摆小棒,摆圆片的过程。左边摆6根小棒,右边摆7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让他们双手把小棒合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把两部分合起就是加得的总数。在计算6+7时,可以在7根基础上继续数出6根,一遍操作一边数;还可以从7根里拿出4根与6根凑成10,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是13。此时,教师引导设疑,还有其他方法吗?孩子在操作中受到启发,还会想到从6根小棒中拿出3根和7凑成10,10根再和剩下的3根就是1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孩子们直观感受,利用实物小棒和数学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同时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简单的加法入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相结合,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中去,将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体验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我们经常谈到算理和算法,而有的老师并没有真正的明确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简单的说“怎么算”就是算法,掌握了计算方法就会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就是所说的算理。在偏远农村,教师往往忽视算理的理解,只注重算法教学,孩子只是机械的简单的计算,就像一潭死水,短时有效,而在学习其他知识之后,回过头来,此部分内容也就淡忘差了。我们所说的理解性的记忆,就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学习,知识掌握才能够扎实。比如在教学99×56+56或101×56-56这一类题型时,如果直接笔算很麻烦,这是简算部分内容,利用乘法意义去理解,这(下转第65页)(上接第66页)道题就非常容易解答。99×56+56表示99个56再加上1个56,就是100个56,那么99×56+56=(99+1)×56=100×56=5600。触类旁通,对于101×56-56=(101-1)×56=100×56=5600.这类题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不教自会。如果不理解算理,学生就会对+1、-1造成模糊,不知道什么情况下+1,什么情况下-1。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非常重要。
加强口算训练,为笔算、估算、简算等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口算训练是一项长期工作,每天坚持几分钟,这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孩子口算速度必然会有所提高。口算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笔算速度。比如在学习笔算三位数加法358+196时,学生在列竖式时把相同数位对齐时,从个位加起,而每一个数位做加法时,都要用到20以内的口算加法,如果20以内的加法口算不熟练,直接影响到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的笔算加法速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计算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减法计算。再比如计算三位数乘法124×8=时,要用第二个因数8去乘124的每一位,都要用到乘法口诀。乘法口诀熟烂于心,熟练应用,再作乘法笔算就容易了。如果口诀不熟,或只会背不理解口诀意义,不能灵活应用,这道题将无法计算正确。如在估算97+106=时,把97估成100,把106估成100,这道题就变成了100+100,再口算;估算194×48时,把194估成200,把48估成50,这道题就变成200×50口算得出结果。可见,在估算中同样离不开口算。所以老师们要重视起口算,只有口算速度提高了,笔算,估算等才能够迅速准确。孩子的计算能力就才会提升。
对于计算,要有一定的训练量。教师要合理设计练习题,做到题型多样化,训练形式多样化。可以设计如下题型:我是数学小医生(判断对错)、火眼金睛(选择题)、填空题、小蜜蜂去采蜜,找朋友等。训练形式可以设计开火车、夺红旗、同桌比一比、小组竞赛、男女生竟赛等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计算感兴趣,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孩子计算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学观念;算理;算法;兴趣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数学能力之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所必备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重要学科奠定坚实基础。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普遍,也是学生为了将来更好适应生活和社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数学计算的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如果学生计算不过关,那么学好数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村小学计算教学,据我调查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没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是学生计算教学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教师教学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够跟上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的步伐,就是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一味的讲授填鸭,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是被动接受。这是计算教学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轻算理重算法现象严重。不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是一步到位直接讲算法,学生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进行计算,而对计算的算理却不理解。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进行机械枯燥重复计算,导致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计算能力也越来越差。比如在计算99×56+56或101×56-56这一类题型时,如果不理解算理,一味笔算,运算量会很大,还容易出错。
第三、教师对口算训练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口算基础差。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口算不过关,那么笔算速度、准确率都无法提高。很多学生20以内口算加减法不熟练,更有甚者10以内加减法都不能够做到脱口而出,还要借助数手指。这样严重的影响笔算速度。另外,乘法口诀背诵不熟练。口诀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乘法的笔算,还直接关系到除法的笔算。对于口诀有的孩子只是机械背诵,不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不能够熟练地用于乘除法计算中,这也是导致计算能力差的原因。要想提高学生的乘除法计算能力,基本的口算必须过关。
第四、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对计算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计算训练放到重要位置,训练量严重不足,练习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是计算能力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多方面原因使学生对数学计算兴趣淡薄,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教师要认真学习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更新教学观念。通过阅读,网络学习,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让孩子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使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比如在低年级的口算加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加法6+7时,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摆小棒,摆圆片的过程。左边摆6根小棒,右边摆7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让他们双手把小棒合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把两部分合起就是加得的总数。在计算6+7时,可以在7根基础上继续数出6根,一遍操作一边数;还可以从7根里拿出4根与6根凑成10,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是13。此时,教师引导设疑,还有其他方法吗?孩子在操作中受到启发,还会想到从6根小棒中拿出3根和7凑成10,10根再和剩下的3根就是1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孩子们直观感受,利用实物小棒和数学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同时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简单的加法入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相结合,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中去,将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体验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我们经常谈到算理和算法,而有的老师并没有真正的明确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简单的说“怎么算”就是算法,掌握了计算方法就会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就是所说的算理。在偏远农村,教师往往忽视算理的理解,只注重算法教学,孩子只是机械的简单的计算,就像一潭死水,短时有效,而在学习其他知识之后,回过头来,此部分内容也就淡忘差了。我们所说的理解性的记忆,就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学习,知识掌握才能够扎实。比如在教学99×56+56或101×56-56这一类题型时,如果直接笔算很麻烦,这是简算部分内容,利用乘法意义去理解,这(下转第65页)(上接第66页)道题就非常容易解答。99×56+56表示99个56再加上1个56,就是100个56,那么99×56+56=(99+1)×56=100×56=5600。触类旁通,对于101×56-56=(101-1)×56=100×56=5600.这类题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不教自会。如果不理解算理,学生就会对+1、-1造成模糊,不知道什么情况下+1,什么情况下-1。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非常重要。
加强口算训练,为笔算、估算、简算等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口算训练是一项长期工作,每天坚持几分钟,这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孩子口算速度必然会有所提高。口算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笔算速度。比如在学习笔算三位数加法358+196时,学生在列竖式时把相同数位对齐时,从个位加起,而每一个数位做加法时,都要用到20以内的口算加法,如果20以内的加法口算不熟练,直接影响到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的笔算加法速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计算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减法计算。再比如计算三位数乘法124×8=时,要用第二个因数8去乘124的每一位,都要用到乘法口诀。乘法口诀熟烂于心,熟练应用,再作乘法笔算就容易了。如果口诀不熟,或只会背不理解口诀意义,不能灵活应用,这道题将无法计算正确。如在估算97+106=时,把97估成100,把106估成100,这道题就变成了100+100,再口算;估算194×48时,把194估成200,把48估成50,这道题就变成200×50口算得出结果。可见,在估算中同样离不开口算。所以老师们要重视起口算,只有口算速度提高了,笔算,估算等才能够迅速准确。孩子的计算能力就才会提升。
对于计算,要有一定的训练量。教师要合理设计练习题,做到题型多样化,训练形式多样化。可以设计如下题型:我是数学小医生(判断对错)、火眼金睛(选择题)、填空题、小蜜蜂去采蜜,找朋友等。训练形式可以设计开火车、夺红旗、同桌比一比、小组竞赛、男女生竟赛等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计算感兴趣,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孩子计算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
- 【发布时间】2022/11/20 3:21:08
- 【点击频次】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