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语文导学单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 姜秀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屏山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导学单是落实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助推器,导学单的设计要有基本的框架,要遵循整体性、特色性、差异性等基本原则,在设计策略上要引领学生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和不断创新。
  关键词:导学单;设计;策略
  伴随着核心素养理念深入人心,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前置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前置性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新学知识的预习,还是习得语文学习方法,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导学单的设计是提高前置性学习效率的根本保证。
  一、 导学单设计的基本框架
  为了便于设计导学案,要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我们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初步确定了导学单的基本框架。
  1. 学习目标:把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用简洁的、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预习之前就了解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无名岛》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大意,品读课文,感受海岛战士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精神和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2. 自主预习。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出学生通过预习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读、写、思、注、查等环节,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无人岛》的自主预习有:
  (1)读: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②读词语,给课后生字注音组词,再读好“摄氏度、暗堡、遮挡、蔬菜”等十五个词语,并通过查找工具书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写:重点写好下列生字“舀”“蔬”。
  (3)思: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注:梳理自己读不懂的问题,在文中作标注。
  (5)查:搜集有关海岛的资料。
  3. 质疑问难:“先学后教”最关键的是掌握学情,学生通过预习有哪些疑问,哪些困难?导学单中有了质疑问难的环节,老师对学情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就能对症下药。
  4. 研读探究。“先学后教”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精心设计研读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达到思维碰撞、集思广益、善于学习的效果。《无人岛》可以设计两个探究问题:(1)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到海岛战士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2)将军有什么品质?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5. 精练反馈。精练反馈环节是指教师根据学习的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巩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要典型、适量和适度,尽量面向全体学生。《无名岛》可以设计这样练习: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事,祖国有辽阔的海域,有无数战士日夜守卫着海岛。你想对守卫海岛的战士说什么?
  二、 导学单设计的基本原则
  导学单的设计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以教材为基础,精心设计有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学生的成长作为主要目标。
  1. 坚持整体性原则。导学单的设计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有明晰的指导性,对课堂教学具有辅助性,对课后复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导学单设计要有完整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清晰的思路,突破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 坚持特色性原则。每一篇课文各有特色,写景如诗如画,写人栩栩如生,故事引人入胜,状物准确具体。在设计导学单之前,要深入研究文本,找准文本的特色,挖掘文本的语用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点。比如《乡下人家》描绘了乡村生活的一幅幅精彩画面,在制定导学单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想想课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并给画面分别取名。通过“取名字”的形式,进行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对精美的语言进行品味。
  3. 坚持差异性原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的学生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特别是学习的基础不同,学习的能力不同。在制定导学单的时候要有弹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他们深入探究新知的兴趣。比如四上《母鸡》一课的导学单设计了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知识水平选做一道或两道题:
  挑战题一: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批注在相关的词句旁边。挑战题二:作者只是在写母鸡吗?说说你的理解。
  三、 导学单设计的基本策略
  教师在设计导学单时,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素养,因此导学案要合理设计,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飞跃,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导学单设计有哪些策略呢?
  (一)引领学生认真阅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只要多读,就能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目前学生预习的现状是:学生很少去读课文,课文没有阅读就马上提起笔做其他题目。没有学生的阅读,前置性学习就变得肤浅,走过场。
  教师设计导学单,首要任务就是设计“读”。有些老师把课文读三遍,然后读生字、读新词作为常规作业,目的就是养成读的习惯。比如《匆匆》,设计了读课文三遍的练习:第一遍读通读顺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第二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第三遍结合课后思考题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时间“匆匆”?有三次不同要求的读,学生基本熟悉课文了,授课时候既节省时间,又能深入品析课文。
  针对不同的课文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阅读。如学生读古诗时可以分成几步:首先是读准字音,读通读顺;接着划出停顿处,读出节奏,读出抑扬顿挫;第三是读出韵脚,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二)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在导学案的制定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和科学的思考,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
  1. 指示性明确,问题引导思维   
  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只有明确具体的问题,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掌握、领悟到更多的知识。语文老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积累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語文核心素养提升到更高层次和水平。教师编写的导学案是给学生使用的,因此,老师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相结合,不仅要能有效梳理教学流程,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做到有的放矢,在这基础上最终达成语文素养的提升。比如,在设计《圆明园的毁灭》时设计了两道思考题:(1)能不能把课文中“闯进”换成“进入”?能否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连”这些词去掉?为什么?(2)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深切感受侵略者残暴,第二个问题通过描写昔日的辉煌,更突出了圆明园被毁灭后的悲痛和惋惜之情。
  2. 统领性特出,问题提纲挈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了加强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知,应该精准区分语文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导学案的问题必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完美结合。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问题设计从整体着眼,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比如,五年级上册的《无名岛》,可以设计这样的统领全文的问题:“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到海岛战士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减少了学习过着中遇到的困难,提升了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学习长生产生比较深远的积极影响。
  (三)引领学生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创新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所以,在设计导学单时也要有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比如,有老师在设计《将相和》第二课时的导学单,设计了这样一道创新题:“是呀,廉颇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位居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最后竟然靠一张嘴爬到了廉颇的上面。假如你是廉颇,会不会不服气?请同学把此时的心情写出来。”这道题以替换角色的手法,让学生当廉颇,学生就能感同身受地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有的人为廉颇打抱不平,有的人善意地批评廉颇,从而训练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了素养。
  导学单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老师在制定导学单时要讲究方法策略,才能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曲文双.小学语文课堂导学稿有效设计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9(5).
  [2]赵红兵.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导学案问题设计[J].作文成功之路,2019(1).
  [3]李海容.小学语文导学案的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
  • 【发布时间】2022/11/20 3:21:56
  • 【点击频次】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