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当前,新课改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更新了大众的教育观念,对于美术教育也是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以往的教学知识框架被赋予了新的面貌,摒弃了传统教学角度,转而从学习方法上将美术教学分为了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此外,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教师个体,使得学生处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并在课堂中获得基础知识,感知生活的美好,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除了要教授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并使学生领悟美术的魅力,从中获得审美体验。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教师借助多媒体等教具,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这是现代美术课堂教学的常见选择。特别是多媒体声光电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色彩丰富、动感十足的图片、画面、视频、文字等素材,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这些学习素材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触动,唤醒学生对美的事物的热爱,接受美的洗礼,这对培养学生高尚品质有重要作用。
学习《端午节》相关内容时,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一个比较有趣味的教学导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然后问学生:“你们儿时的端午节都是怎么过的?”学生回答:吃粽子、吃十二红、扣百索子、挂鸭蛋络子、碰蛋、挂艾草等。教师将相关内容投放大屏幕,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下面的教学就进行得自然顺利而高效。
教师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用丰富的感知元素激发学生兴趣点,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了解学生的审美的特点,关注学生的自身感受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审美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美术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美”的概念有自己的认识,教师教学不能一味的灌输概念,对美的事物强行界定,忽略了学生的不同感受,因此教师应该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审美特点有所了解。初中学生的审美对象涉及到自然、社会、建筑等多个领域,已经能够对艺术形象代表的作者深层次感情有所体会。初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艺术品外在美,还对内在精华有所理解。例如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留白、建筑作品中,阴影处理所表现的协调、精美等特点。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美术审美能力
在我国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在课前制作的课件,为学生们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自然景观以及经典的建筑作品,为学生们提供更直观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相关视频,并配以音乐作为背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熏陶学生们的心灵、陶冶情操,带学生们徜徉在美丽事物、美丽景色的海洋中。综上所述,将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欣赏美丽、培养其对于美丽事物的欣赏能力以及欣赏意识,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四、积极开展课外拓展,延伸教学内容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比如说,带领学生组织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其审美能力。学校应定期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得到灵感后积极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例如,组织画展。教师可指导学生以某个主题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力表现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难,使学生不至于遇到困难望而却步。等到画展结束时,优秀作品应挂在教师墙壁上供大家欣赏,学生周边就应该有艺术来熏陶,使人耳濡目染地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让美术教育走进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让学生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就失去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教育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野外果园,农贸市场等,描绘自然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课不防带学生去放风筝,在快乐中学习。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装饰品。废物利用,保护环境。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玉洁.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8年14期.
[2]常霜.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年4期.
[3]张蕾蕾.浅析初中美术课堂对学生审美能力地提升[J].情感读本,2018年18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除了要教授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并使学生领悟美术的魅力,从中获得审美体验。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教师借助多媒体等教具,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这是现代美术课堂教学的常见选择。特别是多媒体声光电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色彩丰富、动感十足的图片、画面、视频、文字等素材,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这些学习素材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触动,唤醒学生对美的事物的热爱,接受美的洗礼,这对培养学生高尚品质有重要作用。
学习《端午节》相关内容时,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一个比较有趣味的教学导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然后问学生:“你们儿时的端午节都是怎么过的?”学生回答:吃粽子、吃十二红、扣百索子、挂鸭蛋络子、碰蛋、挂艾草等。教师将相关内容投放大屏幕,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下面的教学就进行得自然顺利而高效。
教师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用丰富的感知元素激发学生兴趣点,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了解学生的审美的特点,关注学生的自身感受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审美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美术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美”的概念有自己的认识,教师教学不能一味的灌输概念,对美的事物强行界定,忽略了学生的不同感受,因此教师应该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审美特点有所了解。初中学生的审美对象涉及到自然、社会、建筑等多个领域,已经能够对艺术形象代表的作者深层次感情有所体会。初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艺术品外在美,还对内在精华有所理解。例如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留白、建筑作品中,阴影处理所表现的协调、精美等特点。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美术审美能力
在我国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在课前制作的课件,为学生们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自然景观以及经典的建筑作品,为学生们提供更直观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相关视频,并配以音乐作为背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熏陶学生们的心灵、陶冶情操,带学生们徜徉在美丽事物、美丽景色的海洋中。综上所述,将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欣赏美丽、培养其对于美丽事物的欣赏能力以及欣赏意识,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四、积极开展课外拓展,延伸教学内容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比如说,带领学生组织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其审美能力。学校应定期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得到灵感后积极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例如,组织画展。教师可指导学生以某个主题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力表现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难,使学生不至于遇到困难望而却步。等到画展结束时,优秀作品应挂在教师墙壁上供大家欣赏,学生周边就应该有艺术来熏陶,使人耳濡目染地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让美术教育走进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让学生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就失去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教育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野外果园,农贸市场等,描绘自然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课不防带学生去放风筝,在快乐中学习。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装饰品。废物利用,保护环境。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玉洁.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8年14期.
[2]常霜.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年4期.
[3]张蕾蕾.浅析初中美术课堂对学生审美能力地提升[J].情感读本,2018年18期.
- 【发布时间】2022/11/20 3:35:38
- 【点击频次】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