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班级管理的反思路径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下,落实班级管理。从师生关系的构建、管理方法的实施和联动成效的达成等角度反思,为后续工作的完善和改进提供思路。
关键词:三全育人;班级管理;反思
三全育人,是指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长效机制。
中学教师以三全育人为指导,落实动员全员参与育人、从全方位介导、关注全过程的教育实践,反思改进是践行该理念的必要环节。
1、 反思三全育人落地的基底石——师生关系的构建 消融障碍
育人是师生互动的最终目标。师生关系是育人的基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三全育人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1.1以人为本,平等对话
教师自身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一位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学生从教师那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转移和观念投射。教师可以借助亲密的师生关系建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方向和高度。
一位拥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卓越管理能力的可亲之师,必定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同化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可让学生放下畏惧权威和防范抵触的心理,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增加彼此沟通的流畅度及亲和度,使师生关系具有生命温度。
课堂上,教学不再是教师单频的知识传送,而是师生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双向共振的有效活动,让学生敢提问,敢质疑,让教学活动充满着思维碰撞的活力。
1.2自我提升 民主引领
人的一生必然伴随着经验的更新,知识的更新和理念的更新,教师亦然。教师一旦停止学习,固步自封,知识体系陈旧单薄,会导致其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左支右绌。
善于学习的教师通过不断的与时俱进,增长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直接、间接经验,在角色多样化的工作之中,遇到各种情况判断能力和建立逻辑关联的能力越强,处理起问题来更得心应手。
善于学习的教师更博学有内涵,教学中常旁征博引,串联贯通各种生活实例以及背后的原理技巧,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听来如行云流水,妙趣生花。有功底有内涵有实料的教师能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增强学生的求知精神和探索意识。
学科教学之外,班级管理也要通过民主引领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接纳学生的不同声音,从反馈中不断的去修正偏差。
2 、反思三全育人推行的主渠道——管理方法的实施 谱写章法
要高效有序的推进三全育人,必须依赖于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育人提供依据和保证。
2.1制度为框 文化为核
如果说管理制度是硬的外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基本框架,约束并规范集体中成员的行为。
那么,精神文化就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更偏向于一种价值取向和观念,会投射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集体价值判断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人风采栏,学习标兵,名人事迹,优化教学环境等方式营造班级物质文化氛围。开展图书分享、名人传记、学生经验交流、经典传诵、围绕易产生价值取向偏差的热门话题开展辩论等方式,沉淀班级精神文化。
以班级文化观念为核,管理制度为框,大家有共同的价值判断和认知共识,这是三全育人的能顺畅落地的制度和文化的保证。
2.2评价多元 自主管理
百年树人,过程漫长,须有评价给学生反馈,让学生明确自身所处的阶段和位置,以便及时去调整。评价时须以人为本,勿用工业制造的标准化的模型套进每个灵动生命里。评价体系角度须多元化、全面化;评价方式要灵活化、实用化;评价内容宜正面化,激励化。
评价可以是口头评价,作业评价,及时评价以及期末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终结性评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鼓励和肯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以采用操行分记录,结合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记载,定期对分数进公示,并以此依据评优评先。
多方位的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学生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从被动的“我要你怎样”转变为主动的“我要怎样”,力求让学生从他律转为自律。
结合学生的意见形成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发展学生小组管理模式;加强对小组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定期公示各小组积分情况;采用干部定期轮换的制度,让学生在人人有事做的氛围里广泛参与,找到自身的参与感和使命感。
只有每个同学都参与一起劲往一处使,共同维护班集体,才能保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3、反思三全育人成果的综合性——联动成效的达成 指引方向
三全育人要集结多方资源力量,同频共振。育人过程中不仅考虑学生的成长,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老师也要共同成长。
3.1资源整合 多方联动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达成统一的共识,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家长的力量其实也是社会力量的一部分,建立起家校共联共创机制是对学生教育的有利举措。通过定期组织家长会,及时的把学校的办学方向、教学水平、教学成果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活动告知家长,同时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可举办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观摩听课和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宣传主阵地,邀请家长共同策划如生命常识,习惯养成等主题班会及讲座。
除科任老师的有效联动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保证,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默剧。各科任老师与学生接触的空间跟范围更广泛,学生在科任老师面前所流露的行为和思想更率直真实。可邀请科任老师参与主题班会、拓展活动、家长会;及时反馈特殊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变化及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收集科任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反馈,共同育人。
总之,教育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多方协调的持续性活动,不是仅凭某一方或班主任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单方任务。唯有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整合多方的力量和资源,才能辐射到整个群体,为三全育人的实现建立起牢固的护城河。
3.2 教育机智 师生成长
每个人的本性中都具有不驯服的烈性。面对后进生、问题学生,教师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及方法策略是化解问题的关键点。
赏识教育中蕴含着巨大的动力源泉,正面评价能为学生带来价值感、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教育的目的是激励和唤醒,处理问题时,如何保持教育的高效性和严肃性,达到使学生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成长进步的教育目的,亟需教师去平衡和把握方法。有效的激励策略,是捕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细微处,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范的前提下,把握好尺度,给学生及时的恰当的提示和引导。
在实施奖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因势利导,惩罚方式多元化,核心在于育人。可运用信号化惩戒,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是信号。注意惩戒的时机,规避伦理风险。如情绪控制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采取借喻明理和个别谈话的方式,力求润物细无声的化解问题,保护其自尊心并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持续观察跟进。
教育是一场师生教学相长的双边活动。育人过程,教师也从学生的成长中呈现自身的价值,构筑自己的丰沛精神世界。事非经过不知难,教师在实践中去践行教育理论,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锻炼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学会了处理各类问题、班级的统筹管理及自身心态的调整;提升了同理心;升华生命认知和教育理论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文明智慧传承的重要活动,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前进方向。以三全育人为指导,不断反思,坚持改进,是教师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履行育人职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 张馨月. 生态型师生关系的本质及其实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4):46-49.
关键词:三全育人;班级管理;反思
三全育人,是指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长效机制。
中学教师以三全育人为指导,落实动员全员参与育人、从全方位介导、关注全过程的教育实践,反思改进是践行该理念的必要环节。
1、 反思三全育人落地的基底石——师生关系的构建 消融障碍
育人是师生互动的最终目标。师生关系是育人的基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三全育人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1.1以人为本,平等对话
教师自身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一位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学生从教师那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转移和观念投射。教师可以借助亲密的师生关系建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方向和高度。
一位拥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卓越管理能力的可亲之师,必定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同化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可让学生放下畏惧权威和防范抵触的心理,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增加彼此沟通的流畅度及亲和度,使师生关系具有生命温度。
课堂上,教学不再是教师单频的知识传送,而是师生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双向共振的有效活动,让学生敢提问,敢质疑,让教学活动充满着思维碰撞的活力。
1.2自我提升 民主引领
人的一生必然伴随着经验的更新,知识的更新和理念的更新,教师亦然。教师一旦停止学习,固步自封,知识体系陈旧单薄,会导致其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左支右绌。
善于学习的教师通过不断的与时俱进,增长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直接、间接经验,在角色多样化的工作之中,遇到各种情况判断能力和建立逻辑关联的能力越强,处理起问题来更得心应手。
善于学习的教师更博学有内涵,教学中常旁征博引,串联贯通各种生活实例以及背后的原理技巧,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听来如行云流水,妙趣生花。有功底有内涵有实料的教师能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增强学生的求知精神和探索意识。
学科教学之外,班级管理也要通过民主引领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接纳学生的不同声音,从反馈中不断的去修正偏差。
2 、反思三全育人推行的主渠道——管理方法的实施 谱写章法
要高效有序的推进三全育人,必须依赖于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育人提供依据和保证。
2.1制度为框 文化为核
如果说管理制度是硬的外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基本框架,约束并规范集体中成员的行为。
那么,精神文化就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更偏向于一种价值取向和观念,会投射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集体价值判断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人风采栏,学习标兵,名人事迹,优化教学环境等方式营造班级物质文化氛围。开展图书分享、名人传记、学生经验交流、经典传诵、围绕易产生价值取向偏差的热门话题开展辩论等方式,沉淀班级精神文化。
以班级文化观念为核,管理制度为框,大家有共同的价值判断和认知共识,这是三全育人的能顺畅落地的制度和文化的保证。
2.2评价多元 自主管理
百年树人,过程漫长,须有评价给学生反馈,让学生明确自身所处的阶段和位置,以便及时去调整。评价时须以人为本,勿用工业制造的标准化的模型套进每个灵动生命里。评价体系角度须多元化、全面化;评价方式要灵活化、实用化;评价内容宜正面化,激励化。
评价可以是口头评价,作业评价,及时评价以及期末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终结性评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鼓励和肯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以采用操行分记录,结合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记载,定期对分数进公示,并以此依据评优评先。
多方位的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学生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从被动的“我要你怎样”转变为主动的“我要怎样”,力求让学生从他律转为自律。
结合学生的意见形成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发展学生小组管理模式;加强对小组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定期公示各小组积分情况;采用干部定期轮换的制度,让学生在人人有事做的氛围里广泛参与,找到自身的参与感和使命感。
只有每个同学都参与一起劲往一处使,共同维护班集体,才能保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3、反思三全育人成果的综合性——联动成效的达成 指引方向
三全育人要集结多方资源力量,同频共振。育人过程中不仅考虑学生的成长,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老师也要共同成长。
3.1资源整合 多方联动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达成统一的共识,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家长的力量其实也是社会力量的一部分,建立起家校共联共创机制是对学生教育的有利举措。通过定期组织家长会,及时的把学校的办学方向、教学水平、教学成果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活动告知家长,同时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可举办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观摩听课和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宣传主阵地,邀请家长共同策划如生命常识,习惯养成等主题班会及讲座。
除科任老师的有效联动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保证,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默剧。各科任老师与学生接触的空间跟范围更广泛,学生在科任老师面前所流露的行为和思想更率直真实。可邀请科任老师参与主题班会、拓展活动、家长会;及时反馈特殊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变化及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收集科任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反馈,共同育人。
总之,教育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多方协调的持续性活动,不是仅凭某一方或班主任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单方任务。唯有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整合多方的力量和资源,才能辐射到整个群体,为三全育人的实现建立起牢固的护城河。
3.2 教育机智 师生成长
每个人的本性中都具有不驯服的烈性。面对后进生、问题学生,教师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及方法策略是化解问题的关键点。
赏识教育中蕴含着巨大的动力源泉,正面评价能为学生带来价值感、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教育的目的是激励和唤醒,处理问题时,如何保持教育的高效性和严肃性,达到使学生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成长进步的教育目的,亟需教师去平衡和把握方法。有效的激励策略,是捕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细微处,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范的前提下,把握好尺度,给学生及时的恰当的提示和引导。
在实施奖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因势利导,惩罚方式多元化,核心在于育人。可运用信号化惩戒,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是信号。注意惩戒的时机,规避伦理风险。如情绪控制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采取借喻明理和个别谈话的方式,力求润物细无声的化解问题,保护其自尊心并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持续观察跟进。
教育是一场师生教学相长的双边活动。育人过程,教师也从学生的成长中呈现自身的价值,构筑自己的丰沛精神世界。事非经过不知难,教师在实践中去践行教育理论,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锻炼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学会了处理各类问题、班级的统筹管理及自身心态的调整;提升了同理心;升华生命认知和教育理论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文明智慧传承的重要活动,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前进方向。以三全育人为指导,不断反思,坚持改进,是教师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履行育人职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 张馨月. 生态型师生关系的本质及其实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4):46-49.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38:55
- 【点击频次】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