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束龙林

【机构】 安徽省无为市鼓楼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校特色发展渐渐成为新课改以来教育实践领域的热门,借助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实施途径,是大多数学校的选择。学校特色化发展受政策导向、实施力度、文化、主体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特色发展观念不成熟、形式化倾向严重、推广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维度进行探讨,提出完善措施,确保学校特色化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学校;特色化;实践;反思
  学校特色指的是一个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办学风格和学校风貌。由于特色化发展理念、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不足,一些学校在特色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和难题,影响着学校特色的持续性发展。现以学校特色化发展的现状为视角,探寻当前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宏观情况和主流趋势,揭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总体情况
  从不同学段的分布来看,小学段学校特色发展方向涉及到了全部十四个方向,尤为丰富和多元,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和立德树人三个方向的比率达到4成以上,体现了对小学生思想与品德教育的重视;初中组学校特色发展主要集中在教学创新、学校整体改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文化资源等方向;高中学段涉及最多的是教学创新,反映了新课改下的高考对教师的教学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挑战。
  二、学校特色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学校特色化发展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对特色发展内涵认识不足、形式化倾向严重、主体精神文化缺失、推广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现以学校特色化发展的现状为基点,探讨和分析学校特色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自身三个方面的关系状态能够对学特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学者提出了构成学校特色发展的“三重结构”,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三重前提,即:外部庇护层、中间组织层和内部特质层。③其中,外部庇护层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及社区等领域;中间组织层是指“学校根据实际所形成的独特组织模式,它主要反映学校与其他同类学校之间的生存状况。”④学校特色发展的内部特质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以及学校主体的个性状态和行为状态,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精髓所在。在此,分别从外部条件、中间组织层和内部特质层三方面进行探讨。
  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力度依据学校办学能力的高低而有所不同,有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仅停留在宏观的框架和纲目规划上,没能在课程与教学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对特色发展的实施主体而言,校长和教师的特色发展主体自觉性参差不齐,每位教师追求特色发展的意识、自主办学的权力、行为的创造力程度的不同,直接导致特色教学的成效差异;有些学校特色化发展并没有针对全体学生展开,学生的真实意愿不得而知,个体的活跃程度和配合度亦会对导致学习结果的不同。特色发展主体的个性状态和行为状态的差异导致内在驱动力不足,学校特色化发展难以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改进建议
  有学者指出,“学校的特色发展, 既是学校和人作为创造主体的一种自主能力, 又是学校和人作为创造主体的一种自主权利, 还是学校和人作为创造主体实现自主发展的一种模式。”⑤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和内涵是人的成长,实质是学校的自主发展。在这里,主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文化、主体、校际间推广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一) 加强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保障
  首先,国家和地方教育领导部门应该完善有关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少谈大而空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制定符合地方特色化发展实际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学校特色化发展在方案制定、实施、评价、总结方面的指标体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反思教育行政化严重的现状,将一定权力下放到学校,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社会各部门加大对学校特色化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为学校特色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等。
  其次,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上级教育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对学校特色化发展方案的评选活动,建立起与学校特色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机制,综合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对学校特色化发展前期目标与方案的制定、教师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成果评价进行“全程”监督,明确学校各部门及成员在学校改革创新中的通力合作关系,从而评定特色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现实意义。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主体,贯穿学校特色发展实施过程的,是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指向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的直接感受者学生而言,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以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行为表现等方面做参照,尽量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促进特色化发展主体的自我发展
  首先,学校领导的责任。学校领导作为特色化发展的决策者,在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评价阶段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而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学校的领导的行政职能被强化,学术身份逐渐式微。为了消除这种隐患,需要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构建主体性文化精神
  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类创造文化的本意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优秀的文化能给人以正面的稳重力量,在恢复和重塑积极向上的精神层面方面起到极大的引领作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指出:“个体生活的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日起,他生活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和行为。”⑥学校文化精神是特色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将理性的、人本的现代教育精神融入特色发展的实践,是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最高境界。
  (四)促进特色化发展成果的交流与推广
  学校特色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内层的发展能量问题, 更是一个学校特色发展外层存在环境和中层生存方式的改造问题。⑦学校特色化发展虽然是以个体的独特方式求得生存发展,最终还是要置身于整体教育环境下彰显自己的价值。学校特色品牌化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高层次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对学校特色化发展成果进行推广。因此,需要校与校之间加强交流与协作,分享特色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还可以通过开展学校特色化发展评选活动等激发提高外部驱动力的举措,使校际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大环境的健康发展。在推广学校特色化品牌的时候,首先要衡量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成熟度,也要考虑学校特色化发展是否达到应有的社会效益,盲目追求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品牌化是不足取的。
  总的来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和文化素养,为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同时注重个体个性的发展。虽然学校特色发展的生命之苞尚稚嫩,但只要给予光照和雨露,总有一天会开出五彩炫灿之花!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39:48
  • 【点击频次】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