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作者】 吴 希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培养语感最关键的一门学科,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可以学会如何阅读,还能渐渐地将好的习惯衍生到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去。与阅读量息息相关的一项技能就是写作,阅读是一种输入,而写作无疑就是一种输出,写作所输出的内容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打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阅读和写作积极结合起来。本文将利用词语、仿写、观察和课堂四个方面,提升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一定的阅读量的支撑下,学生的写作就会变得如鱼得水。但是现在很多教学往往将阅读课和写作课独立开,阅读仅仅成了一种完成必读书目要求,打发课堂时间的一种方式;而写作也成了一种训练应试作文技巧的方法,写作和阅读的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成绩的有效提升,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用词语学遣词造句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最开始就是在接触词语,只有好的词语,才能搭建成一篇好的文章,华丽的辞藻也会给文章润色很多,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词语的把握,对词语的含义和区别进行把握,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词语储备,一定量的阅读就提升了学生对词语的把控力。
  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对词语进行一个积累。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的《日月潭》的时候,“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在这句话中,就要学会把握词语的运用,“圆圆”和“弯弯”两个词语,具体形象的描述出了日潭和月潭的形象;“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句话把细雨比作轻纱,这样的比喻可以让人感受到雨的轻薄和魅力,“朦胧”这个词语又让这样的情景显得很美。同时,学生对于词语的积累可以分类累积,这样的积累,让学生在需要用一些词语的时候,就可以很轻易地将一种类型的词语很轻易地表达出来,例如,一旦提及描写人的情绪的词语时,学生就会使用心灰意冷、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黯然神伤、闷闷不乐、其乐融融、笑逐颜开、心花怒放、心满意足、欣喜若狂等等这些词语,而不是使用简单的开心、难过、生气等词语,词语的升级其实也是文化素养的一个升级阶段。
  学生在遇到喜欢的词句时,就可以先做摘抄,再深刻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理解含义之后让学生根据词句的含义做出同类型仿写,不但可以学会使用一个词语,还可以实现一个句子的学习,学习遣词造句,学会词语的使用,为写好文章奠定最稳定的基础。
  二、用仿写练写作技巧
  模仿是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仿写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仿写可以先从句子开始,明确句子用了什么样子的手法,自己学习手法写一个句子;接着可以从段落开始,知道一个段落中应该怎么处理不同句子,如何做到合理地衔接和过渡;最后也要模仿文章进行有效的写作,这往往是最难的一个步骤,因为文章你首先需要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和内容,有些文章还会注重情感的表达,所以在仿写之前,你需要充分地理解和把握一篇文章,学会把控好文章。
  例如,《秋天的雨》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是在告诉大家秋雨带来的就是秋天的味道,然后开始写秋天的颜色,秋天的味道,写小动物们秋天要做的事,最后还有一个总结,表达自己对秋雨的爱意。对于这样的文章做仿写也是非常简单,利用总分总的三段式结构,便于学生表达自己要陈述的事物。例如学生想要写一篇关于冬天的雪的文章,那么就可以先写自己喜欢冬天,是因为冬天会下雪,接下来可以描述雪花的外形和形状,也可以描述雪花带来的感受,闡述自己喜欢雪花的原因等等,最后再进行总结归纳,当然内容上可以各有差异,但是就是一篇最基础的文章的仿写方式。
  另外,如果仿写真的仅仅局限于例文,就会缺少很多思维的碰撞,从而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帮助学生实现新突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实现仿写上的突破,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只有读了足够多的文章才会有东西可写,才会有自己的思路,其次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不要仅仅局限于现在和眼前,要敢于去想,敢于去想一些天花乱坠的东西,只有不会过分忧虑的好奇心,才会带来最独特的体验。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比较新颖的仿写方式,例如在一篇小说的结尾,如果是没有结局的,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写一个结尾,这样的方式就是在帮助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加诸于自己的想象,帮助学生实现想象力的突破,写出更好的文章。
  三、用观察提文章特色
  写文章离不开关于生活的观察和体会,阅读会带来最有感触的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体验,利用好观察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文章的提升。在写文章时,关于事物的描写需要能够仔细观察事物的特点和不同之处,写作时还需要注意引用合适的辞藻;关于故事类的文章需要学会在阅读时观察写作者的优秀之处;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需要明确自己的情感的同时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撰写都离不开对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仔细观察。
  对于细节上的把控往往会让人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细节,例如六年级下册的《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刻画了一位充满责任心的老班长,“他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哽咽下去”,这句话是写老班长在吃鱼骨头的情景,让人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吃剩下的鱼骨头的难吃,刻画出老班长艰难的形象,敬意油然而生。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借用这样的方法,通过五官中的一个部位去刻画一个人当时的状态,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用课堂测学习水平
  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是小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一个地方。在课堂上的阅读学习,会帮助学生实现更大的突破,但在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率的学习也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和阅读,更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
  首先,需要注重写作任务的布置。大多数的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更趋向于选择在上完一节课之后,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写作,但是这样的写作往往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学生不能很好地实现任务就会有一种自己这堂课不值得的感觉,并且下次上这样类型的写作指导课时,学生更容易产生一种压抑的心理。在上写作辅导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根据要求,写出一篇文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最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互相分享着阅读,再根据今天学习到的内容进行一些提升和改进,家庭作业也是继续改进自己的文章,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收获学生比较认真修改的文章,还可以收获一群在慢慢成长的孩子,不断地学习着改进自己的现状,取得进步。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写一篇小散文,可以是冬天的雪,春天的花等等,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先表达出来,然后再学习这篇课文,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夸赞写文章的作者的手法,这句“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闻的味道。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雨滴里呢!”学生喜欢的事物又有哪些组成部分呢?是否写出来了呢?这个句子说梨闻起来香香的,菠萝闻起来甜甜的,那学生喜欢的东西有味道吗?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的描述,就会让文章显得更加生动。
  其次,教师需要注意课堂上的学习性。阅读课上,教师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分清楚文章的类型,如果是散文等描述一样东西的文章,就需要注意文章中的辞藻,以及文章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去描写,这样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学生可以怎么样借鉴等等;如果是小说或者是童话,就需要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要了解文章是用的三段式写法还是总分式,并且要学会找到一篇文章的关键部分,童话可以是最打动人的部分,小说可以是最打动人的一部分,同时也要注意小说也是可以简洁地表达情感的,当学习到这点之后,学生就可以在小说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情感更加鲜明。教师在阅读分享课的时候还可以找出一些精彩片段,用具体的分析片段帮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的特色,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从而实现进一步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倒数第二段显得极生动又活泼,关于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松柏、杨柳的过冬准备也描述得很形象具体,这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不断的仿写了,教师可以安排关于准备春天到来的小安排,让学生去了解,春天快来了小动物们都会做什么准备。
  最后,但是同样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在学习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指导,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基础的情况下读够一定数量的书,并且做好积累,努力成为更好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平时的作文,将优秀的范例展示给同学们,并给作者一些奖励,同时,再告诉学生一些比赛,帮助学生通过比赛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和阅读的相辅相成性。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起来,不仅帮助学生发展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实现小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比重,将阅读和写作的分配量合理化,帮助学生实现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连晓霞.让读写并蒂开花: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01-102.
  [2]王亚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J].学周刊,2020(1):133.
  [3]刘爱君.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20-121.
  [4]李永燕.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活动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95.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40:35
  • 【点击频次】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