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双减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

 

【作者】 周礼兰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双减”政策一经推出,“减量增质”就成为教育工作者新的研究课题。语文不仅是语言类学科,同时也与多种学科具有交叉性,并且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减少无效作业的基础上,赋予学生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实现自我升华。
  关键词:初中语文;双减政策;增效赋能
  一、课程思政观 
  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立德树人,语文兼具德育教育功能,有关思政内容涵盖了“道德情操”、“公民意识”、“审美情趣”、“正己修身”、“自我价值”、“家国情怀”等众多资源,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学习有关杜甫诗歌时,我们可以感受其忧国忧民之情。在学完《大雁归来》(奥尔多·利奥波德)一课后,可以布置学生阅读他的另一篇文章——《沙乡年鉴》,学生们会慢慢懂得如何尊重各种生命的情感,更加善待自然,从自身做起与大自然形成良性互动。在学完《诫子书》(诸葛亮)一文后,可以让学生请父亲给自己写一封信,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父爱之情。同样,在学习《愚公移山》(列子)之后,学生们会对愚公精神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比如说,愚公精神不符合现代生活理念。那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通过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愚公精神是一种理念,放到学习当中就是对知识的一种渴望;放到工作当中,就是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精神。现代社会不用争论是否需要愚公精神,而是应该怎么坚持愚公精神。结合课文内容,撰写辩论词,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懂得如何排除万难,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二、学科素养观 
  初中语文作业应具有很强的指向性,特别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等内容。语文教师要不断培养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春》(朱自清)一课为例,学生们通过学习此文,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朗读时要从仪态、音准、音量、情感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标准。针对此文,要反复吟诵,在不断揣摩中体会优美词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学习完《孟子三章》(孟子)后,可以布置表演性质的作业,安排学生排练小短剧,结合纪录片《历史那些事》,学生们自己分组,自己确定角色,自己撰写台词,自己准备道具。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彩排,并在课堂上表演这部短剧。这类作业形式新颖,对于学生具有极强的挑战性,表演基于“文本重构”这一思想,通过再创造理解文本内容,最终达到文本内化的效果。
  三、跨学科融合观 
  语文具有基础学科的属性,除去语言特征以外,更是与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布置语文作业时,更是要强调融合观念。 
  (一)学科内部的前后衔接 
  初中语文教材是按照文体划分单元内容的。在主题思想的前提条件下,单元模式表现为“1+X”特点,同一单元内部具有极强的整合特征。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高屋建瓴,立足于单元培养学生如下能力:阅读、思维、表达、审美、人文素养等。
  统编教材中《敬业与乐业》(梁启超)、《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论教养》(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三要素”问题,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时要有一定的梯度性。
  (二)不同学科相互关联
  语文教材涉及不同领域,如果设计综合性的作业,将文学、艺术等融合在一起,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科之间的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教师要充分借助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设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融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作业,高度契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往往乐此不疲。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可以安排每位学生(或者选择具有绘画天赋的几名学生)创作一幅画,通过画面表达出自己对特殊意境的理解,从而将文学与绘画结合起来。同样,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加音乐、建筑学等各种艺术元素,在愉悦学生身心的同时,还能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
  (三)教学实践知行合一 
  首先,设置专题实践型作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诗凸显了实践的重要价值。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以书本为基础近距离接触生活,并在活学活用中实现知识内化。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茅以升)一文时,可以安排学生寻找身边是否有这类石桥,或者可以从文献资料、网络上寻找相关内容,了解这类石桥的建筑过程、建筑原理、使用效果等等。学生们会近距离地接触桥梁专业,并学会慢慢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各种科学元素。
  四、差异化学生观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是一种客观存在。针对这种情况,要开展“因材施教”,结合层次特点设计差异化作业。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持续进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持续性的提升。针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突出复习巩固,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需要增加拓展性的作业。比如,在学习《小石潭记》(柳宗元)一课时,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应该侧重于文言文字词的梳理与归纳;针对中等学生则强调如何使用工具书,自主完成翻译工作;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则增加拓展内容,尝试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学习该作者的其他文章。借助网络工具,可以写一篇《走近柳宗元》为题的作文,书写自己的阅读感悟。
  总结
  总之,双减政策的推出,并非要求教师“一减了之”,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合理设置作业内容,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48:45
  • 【点击频次】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