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写景类散文的基本特征与分段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统编版写景类散文语言清新隽永,情感真挚自然,表现手法多样,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情感、写作、审美等诸多方面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中根据文体特点,采用反复诵读、析词品句、涵泳优游等方式,在口语情境、遣词造句、随文练笔中培养学生积累素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言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写景类散文;素材积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言语表达
碧水青山、雾霭云翳吸引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妙笔生花,留下脍炙人口的写景类名篇佳作。统编版教材选择其中许多优美的文章,从低年级段的《黄山奇石》《日月潭》到中年级段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再到高年级段的《四季之美》《草原》等散文,给学生展现了摇曳生辉、多姿多彩的美妙风情。这类写景类散文文笔优美,情感丰沛,意境深邃,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审美、情感、写作等诸多方面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此类文体的特点,彰显其教学价值,在不同的年级段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写景类散文的基本特征
1.语言清新隽永,简洁质朴。
写景类散文的语言讲究韵律、节奏和词彩,大部分使用排比的手法,使行文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如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文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连用四个“有的”,让句式整齐。“嗡嗡”“啾啾”“汪汪”,相似的叠词增添了行文的词彩美,也使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他们朗读、记忆、复述。类似这样的句式在《观潮》《匆匆》《草原》等名家散文中也都可以见到。
2.情感真挚自然,融情于景。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i写景类散文莫不如此,在优美的文字后面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巴金的《鸟的天堂》中,巴金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写到“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如果去掉“似乎”,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用上“我觉得”,就会把我的情感与景物截然分开。“颤动”一词,用静中微动的方式准确传神地展现了绿叶旺盛的生命力。用上“似乎、颤动”,把作者当时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悠远,妙不可言。再如老舍的《草原》一文,老舍在展现草原之美给他带来的震惊之感时,巧妙地利用“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来抒发情感。类似的文章还有《四季之美》中,那匆匆归窠的乌鸦;《牧场之国》中那无比尊严的老牛,那仪态端庄的牛犊……
3.表现手法多样,各具魅力。
动静结合、联想想象、拟人、比喻、排比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不一样的作者、不一样的内容往往会侧重于各自的表现手法。如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侧重于“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文中“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描写的角度由空中转到陆地,由宁静添入细雨,最后再加入萤火虫的设计,让安静的夏夜平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秋日黄昏中比翼而飞的大雁、冬日清晨火盆中熊熊燃烧的炭火,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让文本具有鲜明的写作特色。类似的文本还有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中多处采用了联想的方式,写出了自己游览时的感受。
二、写景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1.反复诵读,在“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素材的积累运用能力。
写景类文本语言清新隽永,简洁质朴,对于经典的语言学生需吸纳内化,转变成自己的言语。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主张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ii,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各年级段的学习目标,可采取不一样的教学策略。
低段教学侧重积累,如《日月潭》《黄山奇石》都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相应段落。教学中,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效的口语学习活动。
中段学习则在积累的基础上,提出了灵活的运用。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习题要求: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小小导游员”的教学方案,以公开招聘导游员为目标,分小组考核招聘导游员,让学生选择文中感兴趣的部分,设计成导游词,在组内竞争讲解,再全班比赛,找出“最佳导游员”。在逐层讲解中,文本的语言内化成生本语言,优美的词句被学生掌握。同样,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记金华的双龙洞》《观潮》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针对中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逻辑能力还较弱的特点,此时设计的导游介绍,应当分成各个部分、各个景点,分别进行招聘评比。
美文的教学,积累和运用是永恒的教学目标。高段教学可以将低段、中段的方法都用上,但是要求上要加以提高。如经典名篇《四季之美》,举行的“诵读比赛”就是全文的感情背诵,《牧场之国》《威尼斯的小艇》《草原》可以就全文内容进行解说。
2.析词品句,在“遣词造句”中培养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写景类散文善于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带领学生按年龄段、分步骤学习各种类型的句式,有助于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低段课文侧重于四字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如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掌握“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利用课件美景,把词语运用到句子中。
中段课文侧重于词性的归类和优美句子的积累。如《火烧云》中要求学生读读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要求学生体会“抽出”“浸”等动词使用的好处。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有的放矢地带领学生进行词句积累,并设计“把句子写生动”“换动词”等练习,帮助学生学会准确用词。
高段课文侧重于修辞方式的学习。如《威尼斯小艇》中提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这其实是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学生理解句子后,可出示类似的句子,让学生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句子补充完整。再如《四季之美》课后习题中出示了一组动态描写的句子,要求学生感受景物的动态美。教学时,可出示部分句子,让学生通过联想、补述展现出景物的动态美。根据高段教学的目标,在中段学生积累优美句子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带有比喻、排比、拟人、联想等修辞特色的句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
3.涵泳优游,在“随文练笔”中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
散文最大的特征是“形散神聚”,写景类散文同样具有这一鲜明的显著特征。编者在编排统编版教材时,从中年级开始,已经做到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文艺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学习。”iii因此,我们教者要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写什么”的角度上升到“文本怎么写”的角度,带领学生从模仿起步,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中段课文,编者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构段的方式。如“总分”构段方式,《海滨小城》课后习题: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在引导学生找到中心句,明白中心句的作用,以及总分的构段方式后,我给学生播放了视频《放学时拥挤的校门口》,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方式,利用提示,完成一个段落的仿写。《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也都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走月亮》则是引导学生将写实与联想相结合,写好段落。当然,学习需要反复巩固,不断提升。因此,在高段的学习中,依然要求学生写好段落,如《四季之美》是让学生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写好段落;《匆匆》让学生用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方式,仿写感触。
高段课文,编者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当然这中间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四年级下学期的写景类文章,就开始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线索。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习题: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路上→( )→( )→( )→( )→出洞。这种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写景类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观潮》课后习题直接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威尼斯的小艇》课后习题: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将学习的视角由段落引向全篇。为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编者在《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后面,链接了朱自清的《威尼斯》和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让学生对比表达方式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让学生知道要根据自己确定的中心选取素材。编者在五年级上下册还分别向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写景习作目标:______即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时,需要将习作要求有条理、有方法、分目标地逐步分解到文本的阅读中,在关注文本“怎样写”的过程中,将写景类文章的学习由积累、运用走向表达、提升。
当然,写景类文本每一篇并不是一种单一手法的表达,但是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文本所在的年级段目标、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强化某一方面的训练。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相信在对“类文本”教学方式和教学规律的探究中,教师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探寻出科学有序的写景类散文的言语教学实践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著.李经邦译.人间词话[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P23,2019
[2]吕叔湘著.语文常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P12,2018
[3]朱光潜.先生教你写文章-谈写作[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P46-48,2014
关键词:写景类散文;素材积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言语表达
碧水青山、雾霭云翳吸引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妙笔生花,留下脍炙人口的写景类名篇佳作。统编版教材选择其中许多优美的文章,从低年级段的《黄山奇石》《日月潭》到中年级段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再到高年级段的《四季之美》《草原》等散文,给学生展现了摇曳生辉、多姿多彩的美妙风情。这类写景类散文文笔优美,情感丰沛,意境深邃,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审美、情感、写作等诸多方面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此类文体的特点,彰显其教学价值,在不同的年级段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写景类散文的基本特征
1.语言清新隽永,简洁质朴。
写景类散文的语言讲究韵律、节奏和词彩,大部分使用排比的手法,使行文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如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文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连用四个“有的”,让句式整齐。“嗡嗡”“啾啾”“汪汪”,相似的叠词增添了行文的词彩美,也使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他们朗读、记忆、复述。类似这样的句式在《观潮》《匆匆》《草原》等名家散文中也都可以见到。
2.情感真挚自然,融情于景。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i写景类散文莫不如此,在优美的文字后面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巴金的《鸟的天堂》中,巴金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写到“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如果去掉“似乎”,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用上“我觉得”,就会把我的情感与景物截然分开。“颤动”一词,用静中微动的方式准确传神地展现了绿叶旺盛的生命力。用上“似乎、颤动”,把作者当时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悠远,妙不可言。再如老舍的《草原》一文,老舍在展现草原之美给他带来的震惊之感时,巧妙地利用“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来抒发情感。类似的文章还有《四季之美》中,那匆匆归窠的乌鸦;《牧场之国》中那无比尊严的老牛,那仪态端庄的牛犊……
3.表现手法多样,各具魅力。
动静结合、联想想象、拟人、比喻、排比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不一样的作者、不一样的内容往往会侧重于各自的表现手法。如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侧重于“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文中“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描写的角度由空中转到陆地,由宁静添入细雨,最后再加入萤火虫的设计,让安静的夏夜平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秋日黄昏中比翼而飞的大雁、冬日清晨火盆中熊熊燃烧的炭火,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让文本具有鲜明的写作特色。类似的文本还有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中多处采用了联想的方式,写出了自己游览时的感受。
二、写景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1.反复诵读,在“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素材的积累运用能力。
写景类文本语言清新隽永,简洁质朴,对于经典的语言学生需吸纳内化,转变成自己的言语。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主张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ii,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各年级段的学习目标,可采取不一样的教学策略。
低段教学侧重积累,如《日月潭》《黄山奇石》都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相应段落。教学中,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效的口语学习活动。
中段学习则在积累的基础上,提出了灵活的运用。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习题要求: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小小导游员”的教学方案,以公开招聘导游员为目标,分小组考核招聘导游员,让学生选择文中感兴趣的部分,设计成导游词,在组内竞争讲解,再全班比赛,找出“最佳导游员”。在逐层讲解中,文本的语言内化成生本语言,优美的词句被学生掌握。同样,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记金华的双龙洞》《观潮》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针对中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逻辑能力还较弱的特点,此时设计的导游介绍,应当分成各个部分、各个景点,分别进行招聘评比。
美文的教学,积累和运用是永恒的教学目标。高段教学可以将低段、中段的方法都用上,但是要求上要加以提高。如经典名篇《四季之美》,举行的“诵读比赛”就是全文的感情背诵,《牧场之国》《威尼斯的小艇》《草原》可以就全文内容进行解说。
2.析词品句,在“遣词造句”中培养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写景类散文善于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带领学生按年龄段、分步骤学习各种类型的句式,有助于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低段课文侧重于四字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如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掌握“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利用课件美景,把词语运用到句子中。
中段课文侧重于词性的归类和优美句子的积累。如《火烧云》中要求学生读读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要求学生体会“抽出”“浸”等动词使用的好处。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有的放矢地带领学生进行词句积累,并设计“把句子写生动”“换动词”等练习,帮助学生学会准确用词。
高段课文侧重于修辞方式的学习。如《威尼斯小艇》中提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这其实是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学生理解句子后,可出示类似的句子,让学生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句子补充完整。再如《四季之美》课后习题中出示了一组动态描写的句子,要求学生感受景物的动态美。教学时,可出示部分句子,让学生通过联想、补述展现出景物的动态美。根据高段教学的目标,在中段学生积累优美句子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带有比喻、排比、拟人、联想等修辞特色的句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
3.涵泳优游,在“随文练笔”中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
散文最大的特征是“形散神聚”,写景类散文同样具有这一鲜明的显著特征。编者在编排统编版教材时,从中年级开始,已经做到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文艺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学习。”iii因此,我们教者要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写什么”的角度上升到“文本怎么写”的角度,带领学生从模仿起步,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中段课文,编者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构段的方式。如“总分”构段方式,《海滨小城》课后习题: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在引导学生找到中心句,明白中心句的作用,以及总分的构段方式后,我给学生播放了视频《放学时拥挤的校门口》,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方式,利用提示,完成一个段落的仿写。《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也都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走月亮》则是引导学生将写实与联想相结合,写好段落。当然,学习需要反复巩固,不断提升。因此,在高段的学习中,依然要求学生写好段落,如《四季之美》是让学生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写好段落;《匆匆》让学生用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方式,仿写感触。
高段课文,编者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当然这中间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四年级下学期的写景类文章,就开始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线索。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习题: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路上→( )→( )→( )→( )→出洞。这种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写景类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观潮》课后习题直接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威尼斯的小艇》课后习题: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将学习的视角由段落引向全篇。为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编者在《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后面,链接了朱自清的《威尼斯》和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让学生对比表达方式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让学生知道要根据自己确定的中心选取素材。编者在五年级上下册还分别向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写景习作目标:______即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时,需要将习作要求有条理、有方法、分目标地逐步分解到文本的阅读中,在关注文本“怎样写”的过程中,将写景类文章的学习由积累、运用走向表达、提升。
当然,写景类文本每一篇并不是一种单一手法的表达,但是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文本所在的年级段目标、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强化某一方面的训练。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相信在对“类文本”教学方式和教学规律的探究中,教师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探寻出科学有序的写景类散文的言语教学实践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著.李经邦译.人间词话[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P23,2019
[2]吕叔湘著.语文常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P12,2018
[3]朱光潜.先生教你写文章-谈写作[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P46-48,2014
- 【发布时间】2022/12/14 11:02:56
- 【点击频次】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