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所有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从科学制定目标、培养问题意识、实行读写结合以及注重长期积累这四方面入手,真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阅读;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几块内容之一,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初中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任务便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与情感教育。如今,如何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所有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务必要认清当下的阅读教学现状,知道自身教学所存在的不足;还要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从而改进初中的阅读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泛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界泰斗的努力倡导之下,初中语文的主流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转变,较为明显的表现在现在更多的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教教材”指的是教师仅仅教学教材上的内容,将语文教学的内容局限在教材之内,这就使得语文的范畴无限缩小;而“用教材教”则表明语文的范畴不仅是语文教材上的内容,教材更多地扮演的是类似于工具的角色,是教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跳板。在新的教学理念形成之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意地向课外、向学生的生活延伸,甚至触类旁通,联系其他相关的学科。不得不说,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教师经验的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当,使得教学出现了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泛化的问题。延伸初中语文课堂是一件好事,但是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接受情况,不能盲目地补充拓展,这些都会致使最后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活动形式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題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号召,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自主阅读的深刻认识,学生虽然自主但是盲目,没有明确的阅读方向,阅读对学生的提升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从表面上看,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符合新课程的标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因此他们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难以取得实质上的收获。很多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也是空有形式而已,场面看上去虽然热闹,学习氛围良好,但是实际上则流于形式,学生缺乏思维上的力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1.明晰课堂定位,科学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的核心所在,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课堂教学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若想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当下部分教师的问题在于没有真正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又追求面面俱到,这就使得教学目标非常模糊与松散,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首先,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对这节课的目标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清楚地知道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又要重点训练或是培养学生的哪种技能与能力。这样课堂方向才会得以确定,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行条件。其次,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师不能一味地贪多求全。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样也是有限的,太过繁重的教学任务会在无形之中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压力,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学习的重难点,学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最后,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学力之间的差异,这一点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有调查表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密切相关。学生理解教学与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不一致的,所以他们对于相同知识的理解时间是不太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多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教学的步伐。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初中阅读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在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阅读教学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2.引导学生反思,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遇到问题,如果没有遇到问题,那只能说明学生没有用心阅读。由教学实践可知,学生的问题多为简单型、零碎型与广杂型等。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应当训练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或是查找相关资料解决;对于零碎型与广杂型的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梳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并逐步形成提问的能力,对于梳理之后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或者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存留下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阅读,自己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能取得微妙的进步。
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以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思考,如:通过阅读我认识了哪些新的词汇?我读懂了哪些内容?对于哪些内容我自己理解不了?不懂的那些内容我该如何解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问“我是否朗读出了该有的情感?”“我的发言是否贴切?”“对于知识我真的掌握了吗?”……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再让学生们自问:“课前的那些问题都解决了吗?”“我对这篇课文的掌握程度如何?”“我是否又掌握了新的阅读方法?”……自我提问实际上是学生阅读反思的过程,从学生提问开始,他们的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可以通过自身的检查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方向、方法上的调整与控制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反思、调整自己的阅读过程,大大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3.实行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读写结合是其中效果较为明显的一种。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下意识地结合课文的训练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抑或是课后小作文,训练的形式有很多,包括仿写、续写和拓写等。读写结合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吸收课文内容,还能有效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让阅读反思促进学生完成由接受性阅读向创新性阅读的转变。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背影》这篇课文,作者将平凡的父子之爱,浓缩在“背影”这个特写镜头上,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新颖的描写角度,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之后,让学生进行《我的父亲》的练笔;又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故乡》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比以及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刻画塑造了“闰土”这个经典的人物,反映出农民生活的贫困以及封建传统观念对人民的毒害。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银项圈的另一种诠释》,抒发自己对“闰土”这个人物的理解与情感……阅读能力不是学生原本就具备的能力,更不是凭空而生的,它是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的。阅读的形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对文本的欣赏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甚至是创造性阅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应当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种伴随课文阅读安排的练笔,集模仿、体验、反思、创新为一体,使学生学有所依,写有所得,写有所思。同时练笔的篇幅没有限制,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的阅读心得转移到纸面上,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从科学制定目标、培养问题意识、实行读写结合以及注重长期积累这四方面入手,真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阅读;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几块内容之一,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初中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任务便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与情感教育。如今,如何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所有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务必要认清当下的阅读教学现状,知道自身教学所存在的不足;还要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从而改进初中的阅读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泛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界泰斗的努力倡导之下,初中语文的主流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转变,较为明显的表现在现在更多的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教教材”指的是教师仅仅教学教材上的内容,将语文教学的内容局限在教材之内,这就使得语文的范畴无限缩小;而“用教材教”则表明语文的范畴不仅是语文教材上的内容,教材更多地扮演的是类似于工具的角色,是教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跳板。在新的教学理念形成之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意地向课外、向学生的生活延伸,甚至触类旁通,联系其他相关的学科。不得不说,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教师经验的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当,使得教学出现了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泛化的问题。延伸初中语文课堂是一件好事,但是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接受情况,不能盲目地补充拓展,这些都会致使最后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活动形式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題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号召,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自主阅读的深刻认识,学生虽然自主但是盲目,没有明确的阅读方向,阅读对学生的提升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从表面上看,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符合新课程的标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因此他们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难以取得实质上的收获。很多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也是空有形式而已,场面看上去虽然热闹,学习氛围良好,但是实际上则流于形式,学生缺乏思维上的力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1.明晰课堂定位,科学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的核心所在,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课堂教学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若想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当下部分教师的问题在于没有真正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又追求面面俱到,这就使得教学目标非常模糊与松散,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首先,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对这节课的目标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清楚地知道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又要重点训练或是培养学生的哪种技能与能力。这样课堂方向才会得以确定,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行条件。其次,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师不能一味地贪多求全。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样也是有限的,太过繁重的教学任务会在无形之中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压力,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学习的重难点,学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最后,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学力之间的差异,这一点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有调查表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密切相关。学生理解教学与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不一致的,所以他们对于相同知识的理解时间是不太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多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教学的步伐。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初中阅读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在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阅读教学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2.引导学生反思,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遇到问题,如果没有遇到问题,那只能说明学生没有用心阅读。由教学实践可知,学生的问题多为简单型、零碎型与广杂型等。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应当训练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或是查找相关资料解决;对于零碎型与广杂型的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梳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并逐步形成提问的能力,对于梳理之后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或者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存留下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阅读,自己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能取得微妙的进步。
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以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思考,如:通过阅读我认识了哪些新的词汇?我读懂了哪些内容?对于哪些内容我自己理解不了?不懂的那些内容我该如何解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问“我是否朗读出了该有的情感?”“我的发言是否贴切?”“对于知识我真的掌握了吗?”……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再让学生们自问:“课前的那些问题都解决了吗?”“我对这篇课文的掌握程度如何?”“我是否又掌握了新的阅读方法?”……自我提问实际上是学生阅读反思的过程,从学生提问开始,他们的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可以通过自身的检查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方向、方法上的调整与控制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反思、调整自己的阅读过程,大大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3.实行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读写结合是其中效果较为明显的一种。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下意识地结合课文的训练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抑或是课后小作文,训练的形式有很多,包括仿写、续写和拓写等。读写结合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吸收课文内容,还能有效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让阅读反思促进学生完成由接受性阅读向创新性阅读的转变。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背影》这篇课文,作者将平凡的父子之爱,浓缩在“背影”这个特写镜头上,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新颖的描写角度,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之后,让学生进行《我的父亲》的练笔;又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故乡》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比以及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刻画塑造了“闰土”这个经典的人物,反映出农民生活的贫困以及封建传统观念对人民的毒害。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银项圈的另一种诠释》,抒发自己对“闰土”这个人物的理解与情感……阅读能力不是学生原本就具备的能力,更不是凭空而生的,它是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的。阅读的形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对文本的欣赏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甚至是创造性阅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应当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种伴随课文阅读安排的练笔,集模仿、体验、反思、创新为一体,使学生学有所依,写有所得,写有所思。同时练笔的篇幅没有限制,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的阅读心得转移到纸面上,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从科学制定目标、培养问题意识、实行读写结合以及注重长期积累这四方面入手,真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 【发布时间】2023/1/9 17:24:32
- 【点击频次】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