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与实践分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中考是初中生跨入高中的必由之路。很多学生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优异,但进入高中后却感觉学习非常困难,甚至成绩大幅度下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初高中数学衔接和过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分析
中考和高考是学子们一生中经历的重要节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考上心仪的高中和大学。就中考而言,很多初中学生经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进入高中阶段后,个别学科会止步不前或者成绩出现滑坡。通过分析发现,环境、心理、知识差异性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说:低估了高中学科知识的难度。另外,由于多数初中和高中分属两个学校,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地引导过渡,甚至两个学期之间的暑假完全荒废掉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高中新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会直接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不能及时“纠偏”,这些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就有可能成为“学困生”,最终成为“小时了了,大未必成”的“反面教材”。
二、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工作
通过多年跟踪调查发现,高一新生面对新的数学教材时,会觉着难度明显加大。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并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多内容直观且贴近于实际生活。高中数学概念非常抽象,解题时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每一个定理都非常严谨,突出表现为:“难度大”、“起点高”、“容量大”等几个特点。首先,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将立体几何内容编排到二年级,降低了高一数学的难度。但“函数”相关的知识难度仍然很大,甚至成为一些学生的“拦路虎”;其次,知识过于抽象。在高中教材中涉及很多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说:集合、函数、数学符号、术语等知识点,单独看y=f(x),这类式子就会让学生感到非常困惑。学生们不仅要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还要能够熟练运用他们进行推理和运算。如果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会感觉难度陡增,如果不能紧跟教师的节奏,就有可能出现“掉队”的情况;最后,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虽然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存在密切关系,但一些初中知识点并非初中数学的重点,比如:因数分解、二次函数等等。由于初中教学“浅尝辄止”,高中阶段接触难度更大的同类知识,就会让学生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
二、正确认识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关系
上面阐述了众多主客观原因,事实上,高中知识是无法脱离初中数学知识这一基础的。当然,高中数学并非简单地重复,而是进一步的提升与延展。考虑到教材和学情,我们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通过调整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知识。
首先,加强复习。开学之初,用一周的时间回顾复习初中数学知识。在复习的时候要适当增加一些难度,主要复习内容包括:第一,分式、根式;第二,乘法公式;第三,因式分解;第四,函数与方程。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前,可以先复习初中的二次函数。借助二次函数、不等式、方程等知识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问题。
其次,针对高中新生可以采取“小步子”和“低起点”的教学思想。要将“温故”和“知新”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旧”知识的铺垫,降低学习难度。比如说,在学习函数单调性相关内容时,可以借助初中教材中“图像上升/下降时,函数Y与Z的变化关系”。通过数图结合,学会如何使用数学符号语言。这种动态描述向静态刻画顺利过渡,会让学生感觉自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选择恰当的教法进行衔接
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从而实现“平稳过渡”,还需要从数学基础知识抓起。第一,采用先慢后快的节奏。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知识,新生入学之初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保证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慢慢树立学习自信心。第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讨论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引入“小组学习模式”,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导入锐角三角函数。学生们边观察边思考,并尝试动手演示,借助坐标定义深化相关知识。最后,采用从易到难的教学方法。讲解数学知识要按照从显性到隐性,从单纯到复合的教学方法。仍然以函数知识为例,初中阶段的二次函数知识具有单纯、显性的特点,相关知识多局限于自身。高中阶段的二次函数难度较大,多需要问题变形转化才能变为二次函数问题。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合性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引入初中知识进行铺垫。
四、选择恰当的学法做好衔接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和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并且“擅长”机械性记忆,解决数学问题也多依靠某些固定的“模式”。复习时“刷题”已成为“主旋律”,这种学习无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也不能理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为此,我们要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学会总结数学规律。第一,学会做随堂笔记。及时记录学习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的困惑之处,同时要学会“读”笔记。第二,发挥错题本的作用。及时记录错题并做好订正,总结出错误根源。第三,预习。养成独立预习的好习惯,标记新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第四,独立完成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作业,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五,复习与总结。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堂知识,学生要尝试画出知识框架图,提升记忆效果。
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要从学生的能力、方法、信心、兴趣等方面入手。考虑到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的差异性,要做好铺垫工作。结合教学大纲,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帮助学生高效地接受新知识,逐步提升个人的学科素养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分析
中考和高考是学子们一生中经历的重要节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考上心仪的高中和大学。就中考而言,很多初中学生经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进入高中阶段后,个别学科会止步不前或者成绩出现滑坡。通过分析发现,环境、心理、知识差异性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说:低估了高中学科知识的难度。另外,由于多数初中和高中分属两个学校,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地引导过渡,甚至两个学期之间的暑假完全荒废掉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高中新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会直接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不能及时“纠偏”,这些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就有可能成为“学困生”,最终成为“小时了了,大未必成”的“反面教材”。
二、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工作
通过多年跟踪调查发现,高一新生面对新的数学教材时,会觉着难度明显加大。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并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多内容直观且贴近于实际生活。高中数学概念非常抽象,解题时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每一个定理都非常严谨,突出表现为:“难度大”、“起点高”、“容量大”等几个特点。首先,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将立体几何内容编排到二年级,降低了高一数学的难度。但“函数”相关的知识难度仍然很大,甚至成为一些学生的“拦路虎”;其次,知识过于抽象。在高中教材中涉及很多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说:集合、函数、数学符号、术语等知识点,单独看y=f(x),这类式子就会让学生感到非常困惑。学生们不仅要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还要能够熟练运用他们进行推理和运算。如果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会感觉难度陡增,如果不能紧跟教师的节奏,就有可能出现“掉队”的情况;最后,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虽然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存在密切关系,但一些初中知识点并非初中数学的重点,比如:因数分解、二次函数等等。由于初中教学“浅尝辄止”,高中阶段接触难度更大的同类知识,就会让学生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
二、正确认识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关系
上面阐述了众多主客观原因,事实上,高中知识是无法脱离初中数学知识这一基础的。当然,高中数学并非简单地重复,而是进一步的提升与延展。考虑到教材和学情,我们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通过调整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知识。
首先,加强复习。开学之初,用一周的时间回顾复习初中数学知识。在复习的时候要适当增加一些难度,主要复习内容包括:第一,分式、根式;第二,乘法公式;第三,因式分解;第四,函数与方程。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前,可以先复习初中的二次函数。借助二次函数、不等式、方程等知识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问题。
其次,针对高中新生可以采取“小步子”和“低起点”的教学思想。要将“温故”和“知新”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旧”知识的铺垫,降低学习难度。比如说,在学习函数单调性相关内容时,可以借助初中教材中“图像上升/下降时,函数Y与Z的变化关系”。通过数图结合,学会如何使用数学符号语言。这种动态描述向静态刻画顺利过渡,会让学生感觉自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选择恰当的教法进行衔接
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从而实现“平稳过渡”,还需要从数学基础知识抓起。第一,采用先慢后快的节奏。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知识,新生入学之初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保证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慢慢树立学习自信心。第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讨论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引入“小组学习模式”,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导入锐角三角函数。学生们边观察边思考,并尝试动手演示,借助坐标定义深化相关知识。最后,采用从易到难的教学方法。讲解数学知识要按照从显性到隐性,从单纯到复合的教学方法。仍然以函数知识为例,初中阶段的二次函数知识具有单纯、显性的特点,相关知识多局限于自身。高中阶段的二次函数难度较大,多需要问题变形转化才能变为二次函数问题。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合性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引入初中知识进行铺垫。
四、选择恰当的学法做好衔接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和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并且“擅长”机械性记忆,解决数学问题也多依靠某些固定的“模式”。复习时“刷题”已成为“主旋律”,这种学习无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也不能理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为此,我们要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学会总结数学规律。第一,学会做随堂笔记。及时记录学习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的困惑之处,同时要学会“读”笔记。第二,发挥错题本的作用。及时记录错题并做好订正,总结出错误根源。第三,预习。养成独立预习的好习惯,标记新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第四,独立完成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作业,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五,复习与总结。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堂知识,学生要尝试画出知识框架图,提升记忆效果。
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要从学生的能力、方法、信心、兴趣等方面入手。考虑到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的差异性,要做好铺垫工作。结合教学大纲,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帮助学生高效地接受新知识,逐步提升个人的学科素养水平。
- 【发布时间】2023/1/9 17:30:34
- 【点击频次】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