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域下中小学校意识形态评估机制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思政视域下中小学校意识形态评估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创建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团队、构建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指标、丰富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手段,且评估工作应贯穿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全过程,在对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后,方能在意识形态风险防范领域进一步开展工作。推进中小学校意识形态评估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机制的主要作用是识别潜在的威胁,量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风险的区分程度,并评估风险的可能影响。评估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一个专家评估小组,构建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指标,丰富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手段,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工作应贯穿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全过程。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的任务不仅是确定当前的风险水平,而且要对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在意识形态风险防范领域进一步开展工作。
一、创建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团队
为建立中小学校意识形态评估的保障机制,重点是保障人才。可以通过专兼结合,推进评估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重视大数据技术人员分析队伍建设,根据风险等级设定不同层级的专岗评估人员来创建一支具有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政治判断力,同时掌握数据分析能力的高素质评估人才。
(一)专兼结合,推进评估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实施意识形态教育,必须依靠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坚守和努力。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中具体设计和实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成员,特别是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团队,是完善和加强新时期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人才保障,各级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努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相关技术职务评审机制。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特点对于非技术岗位的评估和招聘非常重要,应防止和克服忽视实践工作的有效性和只注重学术水平的不公正现象,以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体系。承担这项工作的教师必须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培养过硬的本领,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这支队伍的选拔机制应该得到优化。在选拔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团队时,要全面考察应聘者的智商和情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还要建立健全职业流动机制,为了队伍的战斗力,队伍中也要“吐故纳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战斗力,队伍也要“新”,及时引进新鲜血液。各中小学校要腾出一定数量的党政领导岗位,并保证适当的人员选配,使这支队伍的教师感到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工作有头绪、有头绪、有头绪,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吸引力。学校还应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全面考核该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在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负责教学工作的领导应该相互配合,更应该充分发挥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学生;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向教师学习。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让学生积极向教师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相关的行动准则,以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
(二)重视大数据技术人员分析队伍建设
一是要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相关人员的媒介素养、统计素养和理论知识,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政治判断力,从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中归纳出重要的、真实的信息,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中小学校应重视网络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配备专门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能够为网络提供必要的支持。应强调宣传网络意识形态,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宣传网络。中小学校应重视网络意识形态的宣传,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规范信息收集和报告的流程,并注意网络的使用,注意把握意识形态宣传的时机、程度和效果。三是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发挥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在数据整理、信息调查、信息收集方面的作用和分析信息,特别是学校网站和新媒体的标准化,通过管理学校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抗压能力。
(三)根据风险等级设定专岗评估人员
我们可以把中小学校的意识形态风险分为低、中、高三种。高意识形态风险点主要存在于一线教学岗位。这是因为这些职位难以统一进行管理,并涉及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该层次意识形态风险一旦发生,由于其影响广泛,危害严重,必须严格控制,必须采取直接控制的方式来处理,如果出现问题,必须采取行动,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立即认真处理,以尽量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中等程度的意识形态的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学校的教师和面向学生的行政部门。这些部门包括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这些部门(职位)往往面临风险,因为他们没有严格按照管理者的工作要求去做,也没有及时地去做,因此在有风险的地方,所造成的伤害程度更强。因此,学校需要由领导和党委宣传部、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来抓,相应的学校应采取重点监督的方法,减少意识形态的风险。主要的风险点是低意识形态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学校领导团队层面。一般来说,学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对意识形态都有很强的意识。因此,学校方相对来说不太可能有风险,不过,学校党委需要亲自评估情况并采取行动,主要是通过建立规则、加强监督、自查自纠,学校党委应亲自抓以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必须强调的是,中小学校的意识形态风险水平是指风险发生的程度,中小学校的意识形态风险等级意味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同的风险等级并不意味着负面后果是相同的。学校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部门都积极地参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责任当中。各风险级别的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在制定和实施、组织实施或修订前,都要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系统考察。对可能影响他们的因素应进行系统的研究,科学地预见、分析和评估,并制定战略和计划,以抵御公众舆论的风险。
二、构建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指标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小学校对意识形态的教学管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小学校的领导地位。[1]我们必须充分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估工作。在中小学校,多个维度都可能出现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发生并不一致的可能,因此中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多方面,根据中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的来源可以分为个人修养风险指标、组织制度风险指标、文化安全风险指标、网络政治安全风险指标四个指标。
(一)个人修养风险指标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个人修养若出现问题,诸如理想信念不坚定,疏于理论学习,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党性意识薄弱等等因素,可能直接造成个人言行示范、职业操守失控,或者怂恿指使他人做不道德的行为甚至触碰法律的风险。二级指标首先表现在中小学校人员自身的主观认知出现偏差,盲目崇信西方价值体系,歪曲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及历届领导人的意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道路理解不深刻,对社会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其次表现在师德师风的缺失,作为社会主义中小学的一名教师,恶意散播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违背的言论,明示或暗示学生信仰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念,传播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信息,错误地引导学生群体,将直接影响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个人修养的风险点指标还可以分为思想道德风险点和岗位职责风险点,思想道德类的风险点包括理想信念动摇的风险、政治素质低的风险、不服从上次工作安排我行我素的工作风险、创新意识不够的风险、温水煮青蛙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风险。岗位职责风险点包括财经纪律的风险,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财务工作执行进度不到位的风险,对财务收支等重大资金使用并未提出相关建议,而导致监督不到位的风险。能力素质与岗位职责不适应的风险。
(二)组织制度风险指标
组织制度风险是指由于组织不科学、制度不规范等等机制方面的建设不健全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中小学校意识形态组织制度自身的风险或许不能直接成为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但是却加大了外部威胁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可能,甚至极有可能成为外部意识形态渗透的薄弱点和突破口。组织制度的典型漏洞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形式化、工作流程的简化等等,制度的风险极可能导致威胁入侵,更加会加深中小学校师生、行政人员本身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反感。中小学校组织制度风险一般表现在:一是主体责任不到位,各级党组织未能及时传达部署党和国家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与部署。二是制度建设不到位,对于上级所布置的任务和要求,为能及时建立合理合规的组织制度,各单位职责不明确。三是人员配备不到位,未设立专门的意识形态责任分工岗位,未成立意识形态工作小组,常以党委宣传部或者中小学校德育人员兼职完成,党委宣传部常把工作中心放在媒体宣传工作上,对校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不重视,对热点话题宣传解读不够深入。此外,由于未确立专门的意识形态工作人员。即便设立了,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对意识形态的工作敷衍了事,弱化了意识形态相关监察和责任追究体系。
(三)文化安全风险指标
文化安全风险是指的校园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受到侵蚀的可能性。在文化风险当中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外来文化侵蚀、传统文化的冲击两个方面。外来文化侵蚀是指本民族文化受到他族文化的负面影响的过程。具体的测量指标可以为校园内发现的鼓吹外来文化价值观念信息的团体、个人的数量以及所占的比重。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遭受侵蚀和破坏的过程。该指标主要以中小学校人员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受到影响的风险程度来考察,具体表现为诋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团体或者个人。尤其是在中小学校举办活动时候,文化安全风险相应增加,中小学校内的主流意识形态,俗文化的传播,应该是重点关注的领域。既要筑好中小学校意识形态的防护墙,又要防止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俗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构建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网络政治安全风险指标
网络政治安全风险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系统的运作可能在互联网上受到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网络社会的政治安全风险来自于互联网和政治系统之间的有机互动,反映了现实政治,并延伸到网络空间。触发政治安全风险的因素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社会转型期,对中国政治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以国家权力、意识形态和政治秩序为主要构成维度的国家政治体系在自身运行过程中凸显的各种隐患和威胁。首先,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各种冲突交汇的空间,外国对手将网络空间作为意识形态侵略的主要场所。其次,互联网削弱了国家的领土性,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网上话语的霸权优势来影响其国家政治体系的认同。无论是现实安全还是网络政治安全,可以看到,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政治秩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网络政治的运作是通过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来实现的,因此在网络社会中维护政治安全需要防止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因此,维护网络社会的政治安全,就是要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政治秩序三个方面预防和控制威胁信息的风险。因此,维护网络社会的政治安全,就是要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政治秩序三个方面来防范和控制信息威胁的风险。
三、丰富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手段
所谓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技术办法,对人或者事物的状况、性质、过程等等方面进行评判,得出一定结论的活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评估是对以往认识的再认识,是一种“反思”,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反馈”,是对系统进行运行控制。[2]分析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开展风险识别,建立风险档案库,分析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结果。
(一)建立大数据风险档案库
大数据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大数据。同样,在大数据时代,中小学校应树立大数据意识。在中小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和风险防控中,也应该借助于大数据平台。首先,建立一个大数据信息检测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校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加强对信息源的监控,完善信息实时监控和跟踪体系,及时捕捉网络信息和敏感数据的动态。自动收集、及时识别和实时过滤。第二,建立一个大数据检测团队。应在横向上建立一个面向边界、纵向上建立一个面向底部的数据监测网络结构。由中小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牵头,成立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数据监测小组,包括班级、教室和宿舍。团队应加强大数据专业知识的培训,改善团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并加强把关人的作用。第三,应该及时关注数据。大数据的信息汇总应包括各个风险指标,对中小学校师生、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追踪式管理,通过数据化的方式加以整理和利用,评估研究对象的意识形态风险。在这个信息档案库中,应包含对应的风险指标,个人职业操守、思想道德能力,评估主体通过对学校部门或者个人相关风险信息整理,大数据分析意识形态风险几率,筛选高风险人群进行及时关注,将低风险的萌芽扼杀在初始。最后,应及时存储数据,在信息时代,生产数据、政府数据和教育数据越来越丰富和庞大。在信息时代,生产数据、政府数据、教育数据等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庞大,使数据成为极其宝贵的资源。由于数据是如此宝贵的资源,中小学需要尽早考虑大数据的归档、保护和存储,以确保其安全的长期保存和应用。
(二)开展多种风险识别方式
在风险识别中,在基于大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自查与互找的方式识别意识形态风险,自查包括定时定期对自己个人修养方面、岗位工作完成度方面、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自我审视,可以采用梳理流程发,对标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履行情况来判断本岗位或者本人是否处于意识形态风险区域。互找包括定期开展集体谈话、个人谈话、摸底谈话。通过群众提,互相找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资料分析法,评估的主体在分析学校以往安全事件的台账基础上,梳理出一是风险多发的区域和环节,找出意识形态风险点。此外还可以进行多角度关注和扫描,包括纪检部门通过财务账目、清单和记录。一一对账,查看过程与结果是否与出入,以识别潜在的风险行为,并不断地联合多部门通过信息收集、判断、综合和认知的过程加大风险识别力度。还要在提高预见性和预测力上下功夫,做到观大势、察大局,耳聪目明,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紧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继续加大网络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力度,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洞悉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预警、早行动。最后,还要加强科学研判,确保掌握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潜在风险和苗头性风险的第一手资料,一旦发现风险,就能对其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把脉,科学诊断,因“险 ”施“诊”,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控住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的范围,力争早期识别风险,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
(三)分析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结果
中小学校在掌握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评估意识形态风险,包括对现有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进行分类和总结,找出其表现形式,并进行统计和技术分析。例如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海外媒体传播虚假信息,故意造谣生事,歪曲历史,这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诱惑。其次,要及时探索有害信息的传播规律,传播领域,对恶意信息进行分析,找到关键攻击期和关键渗透目标。根据恶意信息的分布特点和传播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和阻断。要消除或防止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小学的渗透,技术研究和开发必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只有当技术是坚实的、不受约束的,它才能够防止不良的社会趋势和意识形态。分析意识形态风险的评估结果意味着被评估者分析相关材料和在分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可以对意识形态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的程度,向有关部门(岗位)和个人发出预警信号并提醒有关部门(岗位)和个人采取行动,预防、控制或消除风险。首先是制定早期预警指标。制定预警指标应以意识形态风险的发生频率、发生概率和潜在影响为基础。第二,对预警的分析信息。预警信息的分析可以基于定量数据分析和定性价值的结合。评价目标的最终报告是基于对预先设计的指标的评估和分析。第三,对意识形态风险的管理,根据对预警信息的分析,评估机构对意识形态风险的预警进行响应和管理,并引起属地和部门的注意,提醒构成意识形态风险的地域、部门(岗位)和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消除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
(四)构建协商机制
解决复杂问题的决定是在相互竞争和冲突的利益面前做出的。风险评估需要构建解决价值和利益冲突的机制。因为分析过程只涉及决策的科学性,而不涉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所以决策过程本身需要以协商为中心的对话和多方参与。对于决策中的风险评估,多方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偏好和情感的交流可以提高风险评估的质量,使决策方案更加准确,实施更加顺利。目前党和政府正在推进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民主,对促进决策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决策风险评估还需要地方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支持,弥补了分析过程中提供的普遍性知识的不足,从而全面提升决策风险评估的质量。地方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多主体协商过程被带入决策风险评估过程中。成功的协商还需要保证信息公开、行为者拥有协商能力、实质性参与和创造平等的协商机会。班级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实施的窗口,关键是要把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融入到班级的组织建设、学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同时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合作,建立党务工作等各条战线的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机制。行政、宣传、科研等方面的协同机制,进一步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在意识形态方面继续巩固和加强主流舆论力量,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增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张荣辉.孙卫华.评估学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0).
[2] 苏乐.新时代内蒙古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
作者简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思想政治教育讲师,广东省深圳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202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20GXSZ181现代学徒制下面向企业在职员工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研究成果、202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习近平古诗文引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为例”(编号GD20XXY07)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机制的主要作用是识别潜在的威胁,量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风险的区分程度,并评估风险的可能影响。评估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一个专家评估小组,构建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指标,丰富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手段,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工作应贯穿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全过程。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的任务不仅是确定当前的风险水平,而且要对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在意识形态风险防范领域进一步开展工作。
一、创建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团队
为建立中小学校意识形态评估的保障机制,重点是保障人才。可以通过专兼结合,推进评估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重视大数据技术人员分析队伍建设,根据风险等级设定不同层级的专岗评估人员来创建一支具有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政治判断力,同时掌握数据分析能力的高素质评估人才。
(一)专兼结合,推进评估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实施意识形态教育,必须依靠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坚守和努力。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中具体设计和实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成员,特别是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团队,是完善和加强新时期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人才保障,各级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努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相关技术职务评审机制。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特点对于非技术岗位的评估和招聘非常重要,应防止和克服忽视实践工作的有效性和只注重学术水平的不公正现象,以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体系。承担这项工作的教师必须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培养过硬的本领,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这支队伍的选拔机制应该得到优化。在选拔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团队时,要全面考察应聘者的智商和情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还要建立健全职业流动机制,为了队伍的战斗力,队伍中也要“吐故纳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战斗力,队伍也要“新”,及时引进新鲜血液。各中小学校要腾出一定数量的党政领导岗位,并保证适当的人员选配,使这支队伍的教师感到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工作有头绪、有头绪、有头绪,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吸引力。学校还应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全面考核该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在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负责教学工作的领导应该相互配合,更应该充分发挥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学生;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向教师学习。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让学生积极向教师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相关的行动准则,以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
(二)重视大数据技术人员分析队伍建设
一是要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相关人员的媒介素养、统计素养和理论知识,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政治判断力,从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中归纳出重要的、真实的信息,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中小学校应重视网络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配备专门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能够为网络提供必要的支持。应强调宣传网络意识形态,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宣传网络。中小学校应重视网络意识形态的宣传,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规范信息收集和报告的流程,并注意网络的使用,注意把握意识形态宣传的时机、程度和效果。三是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发挥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在数据整理、信息调查、信息收集方面的作用和分析信息,特别是学校网站和新媒体的标准化,通过管理学校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抗压能力。
(三)根据风险等级设定专岗评估人员
我们可以把中小学校的意识形态风险分为低、中、高三种。高意识形态风险点主要存在于一线教学岗位。这是因为这些职位难以统一进行管理,并涉及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该层次意识形态风险一旦发生,由于其影响广泛,危害严重,必须严格控制,必须采取直接控制的方式来处理,如果出现问题,必须采取行动,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立即认真处理,以尽量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中等程度的意识形态的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学校的教师和面向学生的行政部门。这些部门包括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这些部门(职位)往往面临风险,因为他们没有严格按照管理者的工作要求去做,也没有及时地去做,因此在有风险的地方,所造成的伤害程度更强。因此,学校需要由领导和党委宣传部、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来抓,相应的学校应采取重点监督的方法,减少意识形态的风险。主要的风险点是低意识形态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学校领导团队层面。一般来说,学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对意识形态都有很强的意识。因此,学校方相对来说不太可能有风险,不过,学校党委需要亲自评估情况并采取行动,主要是通过建立规则、加强监督、自查自纠,学校党委应亲自抓以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必须强调的是,中小学校的意识形态风险水平是指风险发生的程度,中小学校的意识形态风险等级意味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同的风险等级并不意味着负面后果是相同的。学校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部门都积极地参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责任当中。各风险级别的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在制定和实施、组织实施或修订前,都要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系统考察。对可能影响他们的因素应进行系统的研究,科学地预见、分析和评估,并制定战略和计划,以抵御公众舆论的风险。
二、构建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指标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小学校对意识形态的教学管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小学校的领导地位。[1]我们必须充分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估工作。在中小学校,多个维度都可能出现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发生并不一致的可能,因此中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多方面,根据中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的来源可以分为个人修养风险指标、组织制度风险指标、文化安全风险指标、网络政治安全风险指标四个指标。
(一)个人修养风险指标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个人修养若出现问题,诸如理想信念不坚定,疏于理论学习,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党性意识薄弱等等因素,可能直接造成个人言行示范、职业操守失控,或者怂恿指使他人做不道德的行为甚至触碰法律的风险。二级指标首先表现在中小学校人员自身的主观认知出现偏差,盲目崇信西方价值体系,歪曲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及历届领导人的意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道路理解不深刻,对社会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其次表现在师德师风的缺失,作为社会主义中小学的一名教师,恶意散播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违背的言论,明示或暗示学生信仰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念,传播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信息,错误地引导学生群体,将直接影响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个人修养的风险点指标还可以分为思想道德风险点和岗位职责风险点,思想道德类的风险点包括理想信念动摇的风险、政治素质低的风险、不服从上次工作安排我行我素的工作风险、创新意识不够的风险、温水煮青蛙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风险。岗位职责风险点包括财经纪律的风险,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财务工作执行进度不到位的风险,对财务收支等重大资金使用并未提出相关建议,而导致监督不到位的风险。能力素质与岗位职责不适应的风险。
(二)组织制度风险指标
组织制度风险是指由于组织不科学、制度不规范等等机制方面的建设不健全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中小学校意识形态组织制度自身的风险或许不能直接成为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但是却加大了外部威胁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可能,甚至极有可能成为外部意识形态渗透的薄弱点和突破口。组织制度的典型漏洞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形式化、工作流程的简化等等,制度的风险极可能导致威胁入侵,更加会加深中小学校师生、行政人员本身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反感。中小学校组织制度风险一般表现在:一是主体责任不到位,各级党组织未能及时传达部署党和国家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与部署。二是制度建设不到位,对于上级所布置的任务和要求,为能及时建立合理合规的组织制度,各单位职责不明确。三是人员配备不到位,未设立专门的意识形态责任分工岗位,未成立意识形态工作小组,常以党委宣传部或者中小学校德育人员兼职完成,党委宣传部常把工作中心放在媒体宣传工作上,对校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不重视,对热点话题宣传解读不够深入。此外,由于未确立专门的意识形态工作人员。即便设立了,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对意识形态的工作敷衍了事,弱化了意识形态相关监察和责任追究体系。
(三)文化安全风险指标
文化安全风险是指的校园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受到侵蚀的可能性。在文化风险当中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外来文化侵蚀、传统文化的冲击两个方面。外来文化侵蚀是指本民族文化受到他族文化的负面影响的过程。具体的测量指标可以为校园内发现的鼓吹外来文化价值观念信息的团体、个人的数量以及所占的比重。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遭受侵蚀和破坏的过程。该指标主要以中小学校人员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受到影响的风险程度来考察,具体表现为诋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团体或者个人。尤其是在中小学校举办活动时候,文化安全风险相应增加,中小学校内的主流意识形态,俗文化的传播,应该是重点关注的领域。既要筑好中小学校意识形态的防护墙,又要防止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俗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构建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网络政治安全风险指标
网络政治安全风险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系统的运作可能在互联网上受到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网络社会的政治安全风险来自于互联网和政治系统之间的有机互动,反映了现实政治,并延伸到网络空间。触发政治安全风险的因素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社会转型期,对中国政治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以国家权力、意识形态和政治秩序为主要构成维度的国家政治体系在自身运行过程中凸显的各种隐患和威胁。首先,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各种冲突交汇的空间,外国对手将网络空间作为意识形态侵略的主要场所。其次,互联网削弱了国家的领土性,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网上话语的霸权优势来影响其国家政治体系的认同。无论是现实安全还是网络政治安全,可以看到,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政治秩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网络政治的运作是通过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来实现的,因此在网络社会中维护政治安全需要防止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因此,维护网络社会的政治安全,就是要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政治秩序三个方面预防和控制威胁信息的风险。因此,维护网络社会的政治安全,就是要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政治秩序三个方面来防范和控制信息威胁的风险。
三、丰富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手段
所谓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技术办法,对人或者事物的状况、性质、过程等等方面进行评判,得出一定结论的活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评估是对以往认识的再认识,是一种“反思”,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反馈”,是对系统进行运行控制。[2]分析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开展风险识别,建立风险档案库,分析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结果。
(一)建立大数据风险档案库
大数据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大数据。同样,在大数据时代,中小学校应树立大数据意识。在中小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和风险防控中,也应该借助于大数据平台。首先,建立一个大数据信息检测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校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加强对信息源的监控,完善信息实时监控和跟踪体系,及时捕捉网络信息和敏感数据的动态。自动收集、及时识别和实时过滤。第二,建立一个大数据检测团队。应在横向上建立一个面向边界、纵向上建立一个面向底部的数据监测网络结构。由中小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牵头,成立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数据监测小组,包括班级、教室和宿舍。团队应加强大数据专业知识的培训,改善团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并加强把关人的作用。第三,应该及时关注数据。大数据的信息汇总应包括各个风险指标,对中小学校师生、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追踪式管理,通过数据化的方式加以整理和利用,评估研究对象的意识形态风险。在这个信息档案库中,应包含对应的风险指标,个人职业操守、思想道德能力,评估主体通过对学校部门或者个人相关风险信息整理,大数据分析意识形态风险几率,筛选高风险人群进行及时关注,将低风险的萌芽扼杀在初始。最后,应及时存储数据,在信息时代,生产数据、政府数据和教育数据越来越丰富和庞大。在信息时代,生产数据、政府数据、教育数据等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庞大,使数据成为极其宝贵的资源。由于数据是如此宝贵的资源,中小学需要尽早考虑大数据的归档、保护和存储,以确保其安全的长期保存和应用。
(二)开展多种风险识别方式
在风险识别中,在基于大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自查与互找的方式识别意识形态风险,自查包括定时定期对自己个人修养方面、岗位工作完成度方面、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自我审视,可以采用梳理流程发,对标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履行情况来判断本岗位或者本人是否处于意识形态风险区域。互找包括定期开展集体谈话、个人谈话、摸底谈话。通过群众提,互相找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资料分析法,评估的主体在分析学校以往安全事件的台账基础上,梳理出一是风险多发的区域和环节,找出意识形态风险点。此外还可以进行多角度关注和扫描,包括纪检部门通过财务账目、清单和记录。一一对账,查看过程与结果是否与出入,以识别潜在的风险行为,并不断地联合多部门通过信息收集、判断、综合和认知的过程加大风险识别力度。还要在提高预见性和预测力上下功夫,做到观大势、察大局,耳聪目明,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紧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继续加大网络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力度,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洞悉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预警、早行动。最后,还要加强科学研判,确保掌握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潜在风险和苗头性风险的第一手资料,一旦发现风险,就能对其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把脉,科学诊断,因“险 ”施“诊”,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控住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的范围,力争早期识别风险,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
(三)分析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结果
中小学校在掌握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评估意识形态风险,包括对现有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进行分类和总结,找出其表现形式,并进行统计和技术分析。例如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海外媒体传播虚假信息,故意造谣生事,歪曲历史,这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诱惑。其次,要及时探索有害信息的传播规律,传播领域,对恶意信息进行分析,找到关键攻击期和关键渗透目标。根据恶意信息的分布特点和传播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和阻断。要消除或防止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小学的渗透,技术研究和开发必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只有当技术是坚实的、不受约束的,它才能够防止不良的社会趋势和意识形态。分析意识形态风险的评估结果意味着被评估者分析相关材料和在分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可以对意识形态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的程度,向有关部门(岗位)和个人发出预警信号并提醒有关部门(岗位)和个人采取行动,预防、控制或消除风险。首先是制定早期预警指标。制定预警指标应以意识形态风险的发生频率、发生概率和潜在影响为基础。第二,对预警的分析信息。预警信息的分析可以基于定量数据分析和定性价值的结合。评价目标的最终报告是基于对预先设计的指标的评估和分析。第三,对意识形态风险的管理,根据对预警信息的分析,评估机构对意识形态风险的预警进行响应和管理,并引起属地和部门的注意,提醒构成意识形态风险的地域、部门(岗位)和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消除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
(四)构建协商机制
解决复杂问题的决定是在相互竞争和冲突的利益面前做出的。风险评估需要构建解决价值和利益冲突的机制。因为分析过程只涉及决策的科学性,而不涉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所以决策过程本身需要以协商为中心的对话和多方参与。对于决策中的风险评估,多方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偏好和情感的交流可以提高风险评估的质量,使决策方案更加准确,实施更加顺利。目前党和政府正在推进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民主,对促进决策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决策风险评估还需要地方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支持,弥补了分析过程中提供的普遍性知识的不足,从而全面提升决策风险评估的质量。地方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多主体协商过程被带入决策风险评估过程中。成功的协商还需要保证信息公开、行为者拥有协商能力、实质性参与和创造平等的协商机会。班级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实施的窗口,关键是要把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融入到班级的组织建设、学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同时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合作,建立党务工作等各条战线的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机制。行政、宣传、科研等方面的协同机制,进一步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在意识形态方面继续巩固和加强主流舆论力量,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增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张荣辉.孙卫华.评估学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0).
[2] 苏乐.新时代内蒙古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
作者简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思想政治教育讲师,广东省深圳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202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20GXSZ181现代学徒制下面向企业在职员工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研究成果、202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习近平古诗文引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为例”(编号GD20XXY07)的研究成果。
- 【发布时间】2022/8/15 10:29:08
- 【点击频次】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