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办代替对孩子的影响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每个人从出生就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探索,深藏在孩子内部的各种潜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家长包办代替是最常见的教育误区,但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恰当,也没意识到包办代替对孩子的危害。
关键词:包办代替;危害;独立;责任感
一、家长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性
古人云:“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古代人们生活条件没有现代社会这么优越,任何成果都要经历很多辛苦劳动才能得到,孩子们在很小时候就参与生活体验,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可当今社会,父母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能做的事父母都大包大揽的做了,孩子没有亲自操作和体验的机会,对很多事情没有经验,久而久之,孩子就缺乏主动性,没有了亲自实践的意识,缺失了生活的能力和获得生活经验的机会。
2022年上海的一场疫情,考验了很多年轻人,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网上关于年轻人因不会做饭向大家求助帖子和视频为数不少,有的连续吃20多天泡面,吃得自己都受不了,不得已向邻居求助;有的家里有菜但不知道怎么做,只有让菜发芽烂掉;有的尝试做饭,可三天烧坏两个锅,最终也没吃上可口的饭菜。当看到这些信息之后,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学历那么高,工作能力也很强的高材生会被一顿饭给打败?追根溯源,这些年轻人是父母宠溺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不知道饭是怎么煮熟的,菜是怎么炒出来的,甚至不知道煮饭要加水。有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进过厨房,也从未参与过家务劳动,家长做饭不会帮忙洗菜、切菜,饭做好了也不知道端饭,每天优越的生活,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会思考如何做一顿饭,更不会想到亲自去操作做一顿饭。参加工作之后,父母虽不在身边,外卖的方便又让他们的惰性继续发扬,所以一场疫情的爆发才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了亲自参与实践获得生活经验的重要性。
二、家长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失去积极性
每个人生下来都有生存的欲望,在孩童时期,孩子就有参与劳动的意识,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小,做得慢也做不好,让孩子做会造成很多麻烦,还不如自己做既快又省事。有的父母是不够耐心,看到孩子做不好,就会大声吼叫、斥责孩子。有的父母是担心孩子亲自操作会受到伤害,总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时间久了,孩子就失去了主动去探索的欲望,面对任何事都没有积极性,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要么不解决,要么就依赖成人解决。
三、家长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意志消磨,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信心
当今社会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是极差的,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宠爱的蜜罐里,家长事事为他们考虑准备好,成长过程一路无忧,但当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了,他会被生活的琐事而烦恼,特别是看到同龄人会而自己不会时,他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人。再遇到一点其它烦心事,就会极度崩溃,甚至还会有轻生的念头。如:某高校大学生因不会洗衣服而辍学回家。还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大学了生活不能自理而继续陪读,殊不知,这样一味的包办迁就会害了孩子一生,因为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终将面对独自生活。而离开父母的迁就,他要怎样生存,获得生活的幸福感,是包办代替型父母要深思的。
四、家长包办代替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每个人学习的过程都是从不会到会,孩子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获得经验和技能,这个过程有时快有时慢,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是不会获得经验与成长的。当家长很心急或对孩子控制力很强时,孩子本身有的想法和创意会因为家长的强势打压而丧失。这样的情况出现多次,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创造力也就很难再出现。
五、家长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没有责任感
孩子从小习惯了家长的包办代替,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不会想到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做,面对父母的付出不会心存感恩,反而会因为父母稍微的没做好对父母大吼大叫。对父母无感激之情,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在面对学习和工作的激烈竞争时,遇到困难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埋怨父母没有为自己安排好。工作不如意,就变成啃老族,让父母一辈子都要为孩子的生活操心。
家长能为孩子包办代替一切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孩子迟早要走进社会,要独自生活,独自面对社会的各种竞争。作为父母,要为孩子铺好成长之路,而不是包办代替帮孩子做一切。当孩子处于孩童时期,有动手欲望时,要给予孩子多次尝试的机会,当孩子做不下去时,家长可以通过正面示范、多角度耐心引导等方式鼓励孩子大胆多次的尝试。只要孩子不断的尝试,动手能力就会不断的增强,经验也就会越来越丰富。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成长,只有让孩子多去体验,他才会积累生活经验,才会学下生存之本能,才会有生活的自信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勇敢的人!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J].甘肃高师学报,2015,(06)
[2]陆晓文,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一点体会[J].新课程(上旬刊),2015(6):204-205
[3]杨霞,《培养孩子从做家务开始》,朝华出版社,2018年
关键词:包办代替;危害;独立;责任感
一、家长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性
古人云:“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古代人们生活条件没有现代社会这么优越,任何成果都要经历很多辛苦劳动才能得到,孩子们在很小时候就参与生活体验,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可当今社会,父母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能做的事父母都大包大揽的做了,孩子没有亲自操作和体验的机会,对很多事情没有经验,久而久之,孩子就缺乏主动性,没有了亲自实践的意识,缺失了生活的能力和获得生活经验的机会。
2022年上海的一场疫情,考验了很多年轻人,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网上关于年轻人因不会做饭向大家求助帖子和视频为数不少,有的连续吃20多天泡面,吃得自己都受不了,不得已向邻居求助;有的家里有菜但不知道怎么做,只有让菜发芽烂掉;有的尝试做饭,可三天烧坏两个锅,最终也没吃上可口的饭菜。当看到这些信息之后,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学历那么高,工作能力也很强的高材生会被一顿饭给打败?追根溯源,这些年轻人是父母宠溺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不知道饭是怎么煮熟的,菜是怎么炒出来的,甚至不知道煮饭要加水。有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进过厨房,也从未参与过家务劳动,家长做饭不会帮忙洗菜、切菜,饭做好了也不知道端饭,每天优越的生活,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会思考如何做一顿饭,更不会想到亲自去操作做一顿饭。参加工作之后,父母虽不在身边,外卖的方便又让他们的惰性继续发扬,所以一场疫情的爆发才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了亲自参与实践获得生活经验的重要性。
二、家长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失去积极性
每个人生下来都有生存的欲望,在孩童时期,孩子就有参与劳动的意识,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小,做得慢也做不好,让孩子做会造成很多麻烦,还不如自己做既快又省事。有的父母是不够耐心,看到孩子做不好,就会大声吼叫、斥责孩子。有的父母是担心孩子亲自操作会受到伤害,总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时间久了,孩子就失去了主动去探索的欲望,面对任何事都没有积极性,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要么不解决,要么就依赖成人解决。
三、家长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意志消磨,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信心
当今社会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是极差的,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宠爱的蜜罐里,家长事事为他们考虑准备好,成长过程一路无忧,但当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了,他会被生活的琐事而烦恼,特别是看到同龄人会而自己不会时,他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人。再遇到一点其它烦心事,就会极度崩溃,甚至还会有轻生的念头。如:某高校大学生因不会洗衣服而辍学回家。还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大学了生活不能自理而继续陪读,殊不知,这样一味的包办迁就会害了孩子一生,因为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终将面对独自生活。而离开父母的迁就,他要怎样生存,获得生活的幸福感,是包办代替型父母要深思的。
四、家长包办代替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每个人学习的过程都是从不会到会,孩子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获得经验和技能,这个过程有时快有时慢,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是不会获得经验与成长的。当家长很心急或对孩子控制力很强时,孩子本身有的想法和创意会因为家长的强势打压而丧失。这样的情况出现多次,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创造力也就很难再出现。
五、家长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没有责任感
孩子从小习惯了家长的包办代替,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不会想到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做,面对父母的付出不会心存感恩,反而会因为父母稍微的没做好对父母大吼大叫。对父母无感激之情,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在面对学习和工作的激烈竞争时,遇到困难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埋怨父母没有为自己安排好。工作不如意,就变成啃老族,让父母一辈子都要为孩子的生活操心。
家长能为孩子包办代替一切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孩子迟早要走进社会,要独自生活,独自面对社会的各种竞争。作为父母,要为孩子铺好成长之路,而不是包办代替帮孩子做一切。当孩子处于孩童时期,有动手欲望时,要给予孩子多次尝试的机会,当孩子做不下去时,家长可以通过正面示范、多角度耐心引导等方式鼓励孩子大胆多次的尝试。只要孩子不断的尝试,动手能力就会不断的增强,经验也就会越来越丰富。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成长,只有让孩子多去体验,他才会积累生活经验,才会学下生存之本能,才会有生活的自信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勇敢的人!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J].甘肃高师学报,2015,(06)
[2]陆晓文,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一点体会[J].新课程(上旬刊),2015(6):204-205
[3]杨霞,《培养孩子从做家务开始》,朝华出版社,2018年
- 【发布时间】2023/3/8 16:34:44
- 【点击频次】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