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小学的教学课程是为学生未来教育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是各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只有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基础打好,才能够使学生在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消化知识的效率上有所提升。随着我国新课改政策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该文主要阐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其特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学科,肩负着为学生后续语文学科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综合性素质的学科。基于此,在有限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教学语言浅显易懂、使学生获取更过的专业知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优化的问题。随着新课改政策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课堂中,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也在向多元化发展,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增添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促使课堂教学高效运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其中语文语言可以说是独具特色、能够凸显我国悠久文化底蕴的文化艺术。语言的运用技术是极具魅力的,语言训练是小学语文中的基础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后期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发展,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这一部分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传统教学方式将语言训练的功能进行了分化,使语言训练的特点变得功利性,并采用枯燥的重复练习的方式进行记忆,教学方式过于理性化、单一化,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必须严格区分传统教学和语言训练,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优化,使现代化语言训练更加个性化,增加学生的接受度,从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目前,语言训练的过程不需要学生像传统教学一样进行反复、枯燥的练习模式,一味地进行技能灌输,而是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技巧上的练习,从中摸索出独有的语言风格。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多以模仿老师为主,以奠定语言基础为主要目的,从而实现后续语文学习阶段的飞跃进步。因此,教师在此阶段必须在语言训练的方向上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运用,包括发音的准确度。教师在教导一个班级的学生时,语言的规范程度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我要求,因为教师的言行举动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言语特点会对所有学生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对其未来发展及生活都会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推行素质教育使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重要意义更加显现,从而减少了传统形式的语言技能训练,提升语言文化魅力与个性,使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展现应用价值。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2.1 规范性和科学性
语文是一门蕴含文化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严谨的态度,保证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确保学生接收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规范、科学,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教材中的句子、句型以及整体内容进行把握,引导学生语言使用的正确方式,保证达到教学预期效果。在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环节中,教师同样要采取规范化的语言方式进行提问、点评,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培养自身的语言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语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会带动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接受教师的教育思维模式,同时还能展开自己的主观意识及表达,使情感色彩浓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简练。
目前,仍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语言水平不在标准范围内,发音不准、平卷舌不分等问题频频出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就以模仿为主,教师的语言规范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学习,导致后期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发生,且改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自身的语言标准,保证自身的标准化口音,使用正确的语言,保证教學的质量,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语言规范性。
2.2 艺术性和情感性
语文学科是奠定其他科目教学的基础学科,只有将语文语言学习扎实,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其他专业知识的理念,进一步完成实践操作,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理解、吸收所教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注意语言的运用,充分融入情感,使语言更具艺术性,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发现语文语言独特的美,从而接受语文语言的熏陶。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有所差别,教学内容的教学必须附有情感的表述,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期间所倾注的情感,使实际教学富有代入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意境,体验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学生在小学期间因年龄尚小,自身阅历较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理解教材文章上还略有浅显,不能全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文章的深层含义。基于此,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体会到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心理表现等,适当在语言表述中增添情感,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意境。教师可以在进行授课之前,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带领学生走进该作品的意境中去,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传递的真正情感。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之一,在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日后各科目的系统性学习。当遇见优美词句时,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整理到自己的笔记上,常年累月的积累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2.3 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情感性及艺术性的同时,还具备生动性及趣味性的特点。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一味枯燥的教学方式只会使他们感到厌倦。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从中体验到语文的趣味性,从而发现语文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首要任务是深层挖掘课文含义,以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含义以及情感表达,增强代入感,切身体会到书面表达的情绪,带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学作品,体会语文的美。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3、结语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发展及进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教师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小学阶段,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学习,先从模仿开始,到熟练运用,再到自己创新,必须经历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基础教学阶段,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语言教学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增添语文教学趣味性,保证教学的生动程度,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情感表达能力,使教学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韩海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71-72.
[2]辛志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63-64.
[3]赵铁梅.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现代交际,2016(19):194.
[4]王艳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59-60.
[5]张丽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57-5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学科,肩负着为学生后续语文学科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综合性素质的学科。基于此,在有限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教学语言浅显易懂、使学生获取更过的专业知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优化的问题。随着新课改政策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课堂中,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也在向多元化发展,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增添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促使课堂教学高效运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其中语文语言可以说是独具特色、能够凸显我国悠久文化底蕴的文化艺术。语言的运用技术是极具魅力的,语言训练是小学语文中的基础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后期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发展,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这一部分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传统教学方式将语言训练的功能进行了分化,使语言训练的特点变得功利性,并采用枯燥的重复练习的方式进行记忆,教学方式过于理性化、单一化,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必须严格区分传统教学和语言训练,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优化,使现代化语言训练更加个性化,增加学生的接受度,从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目前,语言训练的过程不需要学生像传统教学一样进行反复、枯燥的练习模式,一味地进行技能灌输,而是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技巧上的练习,从中摸索出独有的语言风格。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多以模仿老师为主,以奠定语言基础为主要目的,从而实现后续语文学习阶段的飞跃进步。因此,教师在此阶段必须在语言训练的方向上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运用,包括发音的准确度。教师在教导一个班级的学生时,语言的规范程度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我要求,因为教师的言行举动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言语特点会对所有学生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对其未来发展及生活都会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推行素质教育使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重要意义更加显现,从而减少了传统形式的语言技能训练,提升语言文化魅力与个性,使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展现应用价值。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2.1 规范性和科学性
语文是一门蕴含文化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严谨的态度,保证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确保学生接收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规范、科学,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教材中的句子、句型以及整体内容进行把握,引导学生语言使用的正确方式,保证达到教学预期效果。在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环节中,教师同样要采取规范化的语言方式进行提问、点评,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培养自身的语言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语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会带动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接受教师的教育思维模式,同时还能展开自己的主观意识及表达,使情感色彩浓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简练。
目前,仍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语言水平不在标准范围内,发音不准、平卷舌不分等问题频频出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就以模仿为主,教师的语言规范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学习,导致后期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发生,且改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自身的语言标准,保证自身的标准化口音,使用正确的语言,保证教學的质量,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语言规范性。
2.2 艺术性和情感性
语文学科是奠定其他科目教学的基础学科,只有将语文语言学习扎实,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其他专业知识的理念,进一步完成实践操作,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理解、吸收所教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注意语言的运用,充分融入情感,使语言更具艺术性,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发现语文语言独特的美,从而接受语文语言的熏陶。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有所差别,教学内容的教学必须附有情感的表述,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期间所倾注的情感,使实际教学富有代入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意境,体验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学生在小学期间因年龄尚小,自身阅历较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理解教材文章上还略有浅显,不能全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文章的深层含义。基于此,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体会到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心理表现等,适当在语言表述中增添情感,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意境。教师可以在进行授课之前,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带领学生走进该作品的意境中去,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传递的真正情感。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之一,在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日后各科目的系统性学习。当遇见优美词句时,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整理到自己的笔记上,常年累月的积累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2.3 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情感性及艺术性的同时,还具备生动性及趣味性的特点。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一味枯燥的教学方式只会使他们感到厌倦。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从中体验到语文的趣味性,从而发现语文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首要任务是深层挖掘课文含义,以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含义以及情感表达,增强代入感,切身体会到书面表达的情绪,带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学作品,体会语文的美。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3、结语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发展及进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教师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小学阶段,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学习,先从模仿开始,到熟练运用,再到自己创新,必须经历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基础教学阶段,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语言教学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增添语文教学趣味性,保证教学的生动程度,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情感表达能力,使教学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韩海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71-72.
[2]辛志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63-64.
[3]赵铁梅.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现代交际,2016(19):194.
[4]王艳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59-60.
[5]张丽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57-58.
- 【发布时间】2023/3/8 16:46:14
- 【点击频次】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