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童话是儿童比较喜爱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通过虚构的方式来展示出一种极具色彩的画面。深受儿童的喜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童话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教学;童话教学
童话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良伴,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是离不开童话的,因此,童话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展现童话教学。
一、激活想象,走进童话的世界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之翼。一堂好的童话教学课堂应该是声情并茂、情趣盎然的。要创设这样的课堂情境,就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课文学习的精彩“前奏”,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童话的世界,激起想象的涟漪。
2.品词诵句,丰满想象之翼。童话的语言是浅近、生动、简练、质朴的,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对发展其语言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带领他们进入童话世界,丰富其想象力。如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第一段描写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文本的语言,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来指导朗读。句子中“大脑袋”就让学生大声地读“大”,“黑灰色的身子”突出黑灰色,“甩着长长的尾巴”中故意将“长长”二字拉长着读,这样,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觉得又开心又好玩。同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在头脑里想小蝌蚪的样子,这样既认识了小蝌蚪完整的形象,又感受到了小蝌蚪活泼可爱、娇小调皮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童话语感。
3.观图察意,放飞想象之翼。低段学生对课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也很感兴趣,他们通过观察插图来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
二、表演激趣,体验童话的魅力
1.对于科普类童话,可用表演激发兴趣。一年级上册的《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如果只是学习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为此,我们先准备了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和壁虎妈妈的头饰,然后找五个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按照课文内容,“小壁虎”失去了尾巴很难过,接着去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却遭到动物朋友友好的拒绝,“小壁虎”伤心地回到壁虎妈妈身边,高兴地发现自己长出了新尾巴。表演使课文中抽象的内容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他们对课文情景的真实体验,满足了学生喜欢表演的天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对于难理解的词语,可用表演帮助理解。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靠教师口头上的讲解来使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字词,是很难达成目标的,同时也是学生很反感的一种形式。为此,在教学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可另辟蹊径,如采用表演、体会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学生们在表演中感悟、体会,把抽象的字词转化为形象的表演,在文本与心灵的对话中,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还提高了语文素养。
3.对于多角色的对话,可用表演体验情境。童话故事中一般会有很多人物和对话,而这些对话往往是促进故事发生或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对话进行表演,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熟悉课文语言并能熟练运用的情况下,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将小动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创造故事形象的同时,也使自己在故事中走了一回,真正成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
三、提供资料,增加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材文本仅仅只是一个范例,对童话的阅读不应随着课堂的结束而停止,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了启发,得到了引领。作为语文教师,应及时将学生对童话的阅读热情延伸至课外,提供与课文相关的童话阅读资料。例如,学习《小熊住山洞》,建议课外阅读《小熊温尼·普》;学习《纸船和风筝》,建议课外阅读《小灰兔找朋友》;学习《丑小鸭》,建议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
四、创设氛围,巩固阅读童话的效果
要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就需要创设一个阅读的氛围,去寻找其中的乐趣,使这种兴趣保持得更持久,使之成为一种阅读的内在动力。老师可在班级中开展“读书交流会”,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别人一起分享;可举行“好书推荐会”,将自己喜欢的的童话书介绍给同学;可设立“童话阅览课”,让学生坐在一起读童话。正如梅子涵先生所说的,“我们是为童年做事的人。当童话与童年相遇,我们要做的是带着高尚的儿童情趣,怀着高位的儿童素养,打着高调的语文意识,引领孩子们走进如果子冰酪般纯净又甘甜,丰富又美好的童话教学中,编织童年最真、最美的梦。”
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重话朗读
童话的特点要求童话的教学必须让儿童和文本的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对话,也只有让儿童在有效的对话中,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儿童智慧的成长。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理解与掌握童话的能力有所限制,所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所设计的童话情节较为简单,语言简洁,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就能对童话有一定的理解,并不需要教师引导去阅读。
因此,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童话朗读。朗读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关键词句的体会,再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必然促进儿童语言的感悟能力的提高。让儿童在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通常情况下,在朗读童话过程中,经常会遇见拟人,夸张,比喻等等修辞手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语言的生动形象,还能加深学生朗读这些语言的深刻印象,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教学;童话教学
童话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良伴,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是离不开童话的,因此,童话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展现童话教学。
一、激活想象,走进童话的世界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之翼。一堂好的童话教学课堂应该是声情并茂、情趣盎然的。要创设这样的课堂情境,就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课文学习的精彩“前奏”,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童话的世界,激起想象的涟漪。
2.品词诵句,丰满想象之翼。童话的语言是浅近、生动、简练、质朴的,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对发展其语言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带领他们进入童话世界,丰富其想象力。如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第一段描写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文本的语言,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来指导朗读。句子中“大脑袋”就让学生大声地读“大”,“黑灰色的身子”突出黑灰色,“甩着长长的尾巴”中故意将“长长”二字拉长着读,这样,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觉得又开心又好玩。同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在头脑里想小蝌蚪的样子,这样既认识了小蝌蚪完整的形象,又感受到了小蝌蚪活泼可爱、娇小调皮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童话语感。
3.观图察意,放飞想象之翼。低段学生对课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也很感兴趣,他们通过观察插图来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
二、表演激趣,体验童话的魅力
1.对于科普类童话,可用表演激发兴趣。一年级上册的《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如果只是学习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为此,我们先准备了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和壁虎妈妈的头饰,然后找五个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按照课文内容,“小壁虎”失去了尾巴很难过,接着去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却遭到动物朋友友好的拒绝,“小壁虎”伤心地回到壁虎妈妈身边,高兴地发现自己长出了新尾巴。表演使课文中抽象的内容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他们对课文情景的真实体验,满足了学生喜欢表演的天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对于难理解的词语,可用表演帮助理解。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靠教师口头上的讲解来使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字词,是很难达成目标的,同时也是学生很反感的一种形式。为此,在教学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可另辟蹊径,如采用表演、体会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学生们在表演中感悟、体会,把抽象的字词转化为形象的表演,在文本与心灵的对话中,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还提高了语文素养。
3.对于多角色的对话,可用表演体验情境。童话故事中一般会有很多人物和对话,而这些对话往往是促进故事发生或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对话进行表演,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熟悉课文语言并能熟练运用的情况下,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将小动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创造故事形象的同时,也使自己在故事中走了一回,真正成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
三、提供资料,增加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材文本仅仅只是一个范例,对童话的阅读不应随着课堂的结束而停止,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了启发,得到了引领。作为语文教师,应及时将学生对童话的阅读热情延伸至课外,提供与课文相关的童话阅读资料。例如,学习《小熊住山洞》,建议课外阅读《小熊温尼·普》;学习《纸船和风筝》,建议课外阅读《小灰兔找朋友》;学习《丑小鸭》,建议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
四、创设氛围,巩固阅读童话的效果
要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就需要创设一个阅读的氛围,去寻找其中的乐趣,使这种兴趣保持得更持久,使之成为一种阅读的内在动力。老师可在班级中开展“读书交流会”,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别人一起分享;可举行“好书推荐会”,将自己喜欢的的童话书介绍给同学;可设立“童话阅览课”,让学生坐在一起读童话。正如梅子涵先生所说的,“我们是为童年做事的人。当童话与童年相遇,我们要做的是带着高尚的儿童情趣,怀着高位的儿童素养,打着高调的语文意识,引领孩子们走进如果子冰酪般纯净又甘甜,丰富又美好的童话教学中,编织童年最真、最美的梦。”
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重话朗读
童话的特点要求童话的教学必须让儿童和文本的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对话,也只有让儿童在有效的对话中,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儿童智慧的成长。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理解与掌握童话的能力有所限制,所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所设计的童话情节较为简单,语言简洁,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就能对童话有一定的理解,并不需要教师引导去阅读。
因此,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童话朗读。朗读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关键词句的体会,再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必然促进儿童语言的感悟能力的提高。让儿童在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通常情况下,在朗读童话过程中,经常会遇见拟人,夸张,比喻等等修辞手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语言的生动形象,还能加深学生朗读这些语言的深刻印象,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23/3/8 16:47:42
- 【点击频次】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