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课外拓展阅读是一种常用的阅读形式。通俗地讲,课外阅读,就是把具有相同特点的跟课文相关的一类文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比较和分析来掌握阅读中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在同类综合比较中,学生就会对语文阅读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掌握这一组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构建出自己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核心素养;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是重中之重。而课外拓展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一、恰当组材,培养阅读兴趣
课外拓展阅读应该首先重视恰当组材(即按照一定形式,把与一个主题相关联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以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供质量保障。因此,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课外拓展阅读组材应讲究技巧。文章如果是文学性的,教师可以按文章主题进行组合。如以祖国美景为主题,可以把课内外的文章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黄山记》、《石林》等组在一起。教师还可按文章“线索”进行组合。如以“作者”为线索,可以把李白诗歌如《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进行组合;以“人文主题”为线索,可以把友情类文章组在一起;以“观点”为线索,可以把同一观点文章聚在一起。由此观之,教师只有巧妙地把与同一主题相关联的几篇文章组在一起,才能有效地围绕议题实施阅读教学。诚然,教师如果选择了“恰当组材”,就能够保证课外拓展阅读质量,满足学生一课时能够快速阅读几篇文章。这样,不断更替的阅读文本,内容既丰富又新颖诱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他们阅读兴趣,引着他们忙着参与看书、思考、探究、交流等实践活动,使他们不自觉地占去大量课堂时间,成为课外拓展阅读真正主体。总之,学生只有阅读兴趣变浓了,才能使其课外拓展阅读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指导方法,渗透阅读策略
“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时,不仅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内容和阅读主题,更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后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归纳,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新课改也强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要采用创新性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和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和思考自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对课外选文进行横向的比较和分析,提取信息,整合知识,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好的阅读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时,应该强调让他们把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课外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在阅读《慈母情深》这一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之前读过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篇文章,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仔细比较这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在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泛读包含掠读、跳读、概读等。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且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的结构,对于把握文章主旨大意非常重要。泛读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为精读作准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与段落的关系。如果段落中没有中心句,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关系来分析和概括段落大意,从而达到对整体理解的目的。
精读包含细读、推读等。在阅读过程中要分段精读,注意细节和语言结构,抓住主要事实,寻找所需信息。同时注意把握住关键词,抓住文章脉络,深化理解细节。这就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读,以归纳出要点,推断出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进一步了解全文,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强化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可见,课外拓展阅读不是逐字逐句(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9页)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也不是整段整段地有感情地朗读或精读,而是侧重于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侧重于多角度的、有思考的阅读,从而利用学生阅读欲望不断完成信息处理,有效提升其阅读能力。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提升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水平,必须强化训练并提高学生默读、略读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目标明确且有实际价值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步入探究深渊而不能自拔,迫使他们将课外选文紧密联系起来阅读,促使他们阅读经验和思考能力经受巨大挑战。这样,阅读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驱使学生尽快将所学知识内化,以适应其阅读需要,进而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随着信息化不断加强,每天都有很多新知识产生。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应该学会快速阅读,以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阅读教学正是顺应信息化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不断提高学生阅读速度、阅读能力以及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反复训练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妥善处理,切实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
总之,课外拓展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激发了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对多篇文章的综合归纳和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环境,为学生深入阅读提供有效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艳春.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小学)》.2015年
[2]曹姗.浅谈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的教学方法.《学周刊》.2015年
[3]韦国庆;;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湖南教育;2011年Z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核心素养;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是重中之重。而课外拓展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一、恰当组材,培养阅读兴趣
课外拓展阅读应该首先重视恰当组材(即按照一定形式,把与一个主题相关联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以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供质量保障。因此,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课外拓展阅读组材应讲究技巧。文章如果是文学性的,教师可以按文章主题进行组合。如以祖国美景为主题,可以把课内外的文章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黄山记》、《石林》等组在一起。教师还可按文章“线索”进行组合。如以“作者”为线索,可以把李白诗歌如《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进行组合;以“人文主题”为线索,可以把友情类文章组在一起;以“观点”为线索,可以把同一观点文章聚在一起。由此观之,教师只有巧妙地把与同一主题相关联的几篇文章组在一起,才能有效地围绕议题实施阅读教学。诚然,教师如果选择了“恰当组材”,就能够保证课外拓展阅读质量,满足学生一课时能够快速阅读几篇文章。这样,不断更替的阅读文本,内容既丰富又新颖诱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他们阅读兴趣,引着他们忙着参与看书、思考、探究、交流等实践活动,使他们不自觉地占去大量课堂时间,成为课外拓展阅读真正主体。总之,学生只有阅读兴趣变浓了,才能使其课外拓展阅读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指导方法,渗透阅读策略
“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时,不仅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内容和阅读主题,更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后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归纳,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新课改也强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要采用创新性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和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和思考自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对课外选文进行横向的比较和分析,提取信息,整合知识,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好的阅读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时,应该强调让他们把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课外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在阅读《慈母情深》这一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之前读过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篇文章,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仔细比较这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在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泛读包含掠读、跳读、概读等。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且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的结构,对于把握文章主旨大意非常重要。泛读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为精读作准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与段落的关系。如果段落中没有中心句,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关系来分析和概括段落大意,从而达到对整体理解的目的。
精读包含细读、推读等。在阅读过程中要分段精读,注意细节和语言结构,抓住主要事实,寻找所需信息。同时注意把握住关键词,抓住文章脉络,深化理解细节。这就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读,以归纳出要点,推断出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进一步了解全文,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强化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可见,课外拓展阅读不是逐字逐句(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9页)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也不是整段整段地有感情地朗读或精读,而是侧重于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侧重于多角度的、有思考的阅读,从而利用学生阅读欲望不断完成信息处理,有效提升其阅读能力。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提升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水平,必须强化训练并提高学生默读、略读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目标明确且有实际价值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步入探究深渊而不能自拔,迫使他们将课外选文紧密联系起来阅读,促使他们阅读经验和思考能力经受巨大挑战。这样,阅读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驱使学生尽快将所学知识内化,以适应其阅读需要,进而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随着信息化不断加强,每天都有很多新知识产生。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应该学会快速阅读,以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阅读教学正是顺应信息化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不断提高学生阅读速度、阅读能力以及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反复训练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妥善处理,切实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
总之,课外拓展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激发了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对多篇文章的综合归纳和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环境,为学生深入阅读提供有效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艳春.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小学)》.2015年
[2]曹姗.浅谈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的教学方法.《学周刊》.2015年
[3]韦国庆;;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湖南教育;2011年Z1期.
- 【发布时间】2023/3/8 16:55:11
- 【点击频次】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