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指导小学数学学困生掌握应用题解题方法

 

【作者】 高德平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双才镇双才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非常抽象的学科,是小学教学中较容易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学科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应用题可以说是最难的习题类型。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有助于改变学困生的理解难度,甚至减少学困生占比。本文结合本人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数学学困生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困生早日摆脱“困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应用题;解题方法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受限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情况,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最终影响到学习效果,甚至引发“学困”问题。为此,我们要学会“对症下药”,针对“学困”症状开展针对性辅导,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与应用题教学分析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相关内容
  近年来,“学困生”成为小学教育领域中的“热词”。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学困生”定义为学习成绩或能力暂时落后于同学的学生。可以看出,“学困生”属于相对概念,由此得出,每个班级都存在“学困生”。造成“学困”的原因包括:智力水平、学习习惯、情感状态等等。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学困生”属于特殊的“小”群体,需要教师们给予格外的关注。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应用题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引发“学困”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发现,应用题教学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积极性不高
  一旦对应用题产生畏惧感,就很难“喜欢”上这类题型。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也会大打折扣。一旦产生厌学情绪后,在遇到应用题就会影响他们的解题思路,更无法衔接相关的数学知识,最后引发出数学学困问题。
  2.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我们一直在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填鸭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一味地将数学概念、方法、公式灌输给小学生。由于理解不深刻,无法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学困问题。事实上,有一些小学生仍然很努力,甚至用“笨”方法解题,这无疑加大了他们的负担,长此以往也容易引发学困问题。
  3.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习惯“模仿”,但这种解题方法对于简单题型比较见效,如果题型发生变化,反而会束手无策。比如,教师针对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基本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如果教师未能有效组织学生练习,或者增加一些新颖的同类型题目,学生们就无法转化课堂知识,最终就会影响到解题效果。
  4.“题海战术”扼杀了小学生的积极性
  “题海战术”还有一个代名词“刷题”,这种方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未能考虑到学情特点,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情绪。比如: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有可能布置十几道或者更多相关应用题。学生们要分析题目要素和逻辑关系,最后进行计算。如果题目过于雷同,就会引起学生的懈怠情绪,甚至拉大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分析
  (一)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
  在新课改和“双减”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解决“学困生”问题。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会涉及很多抽象知识,应用题的作用就是将抽象问题具象化,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应用题时,部分学生会对这两者的参数及相互关系进行思考。此时,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模式,各小组开展学习和竞争,此时“学困生”和其他学生“混编”在一起,能发挥相互优势,能促进“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构建真实的应用题解答场景
  很多应用题都来源于生活,借助生活元素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间的距离。在讲解应用题时,我们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情境,比如,仍以“除数”计算为例,我们设计一个班级郊游的内容,“我们班有多少学生,对了,共有45名。如果在公园里乘坐电瓶车(每辆车可乘坐7名乘客),那么我们需要多少辆车?”借助生活场景,能帮“学困生”树立信心,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借助数形结合方法降低理解难度
  数形结合也是将抽象问题具象化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相关问题时,会出现类似的应用题,“如果将1根15米长的电线分成3段,每段分别与4米长的原有线路连接在一起,那么连接后的线路总长度是多少?”。面对这种问题,“学困生”往往无法通过字面理解题意,此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画图、“剪切”“连接”,完成整个过程。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培养“学困生”的数形结合思维,并且能够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从宏观角度帮助学生
  多数应用题暗含着“陷阱”,迷惑条件影响了学生的正确思维。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从宏观角度分析各种条件,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应用题,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应用题:“春季运动会跳远比赛项目,已知跳远的沙坑长为5.35米,李强的跳远成绩是3.11米,王亮的跳远成绩比李强多0.22米,苏小虎的成绩比李强少0.5米,那么他们三人谁获得了冠军?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识别题中的迷惑条件,然后予以剔除。王亮和苏小虎的跳高成绩都是与李强相比,一个比李强多,另一个比李强小,李强则居中。通过上述分析,题目内容就一目了然了,那些无关条件就不会影响学生的顺利思考了。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推进,应用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因此,解决好应用题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可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本文分析了造成“学困”的几个主要原因,并尝试用几个方法去解决该问题,希望能对各位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 【发布时间】2023/4/10 12:05:00
  • 【点击频次】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