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以“见面字”提升小学生识字效率

 

【作者】 尹 平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镇西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字词知识。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从依赖性阅读转向自主性阅读,逐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有了识字量作基础,才能持续提升阅读兴趣,为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识字教学;识字率;见面字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讲过:“识字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小学阶段需要认识积累3000个左右的汉字,与古人识字教育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识字教学是母语教育的长期目标,这里所说的“见面字”也会逐渐变成常用字。正因如此,将“见面字”纳入到学习范围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识字率,增加小学生的识字量。
  一、“见面字”的理论基础
  (一)识字理论
  汉字内涵包括“形”、“音”、“义”三个部分。这里所说的“识字”,是指学习者脑海中烙下“形”、“音、“义”的痕迹,并且建立三者之间稳定、正确、自动的联系。“见面字”有可能出现在课后练习中,也有可能在课文中出现,或者出现在提示性文字当中。通常,课文中的“见面字”因为语境关系,更容易被学生熟记。
  (二)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一项任务时,思维活动所占用的脑力空间的极限。在认知理论基础上,我们将“见面字”纳入识字教学范畴,一般按照这些字出现的顺序展开,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其“还原”到文章中。当然,由于每篇文章中“见面字”数量各异,还需要适当调整识字量。授课前需调查基本学情,了解学生识字情况,确定本节课的识字重点,逐步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
  (三)信息处理理论
  从信息处理角度分析,长期记忆是感官收录外界信息与自身原有知识的结合。小学低段“见面字”大约有600多,但有500多个都属于常用字。这说明,所谓的“见面字”是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遇见的。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生活化识字,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见面字”纳入到生字学习范畴
  (一)熟读成诵
  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多为易读易记的儿歌、古诗、韵文等内容。为了提升“见面字”的识记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时间,让大家在熟读过程中完成背诵。事实证明,全篇背诵是很好的“整体输入”,借助“定位关联”能让小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见面字”,从长久记忆效果来看,也远比“蜻蜓点水”效果更好。针对无需背诵的文章,也不必提出背诵要求,学生仅需熟读即可。在朗读过程中,这些“见面字”也会起到蒙学的作用。
  (二)进行多元识字
  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识字教学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感知识字阶段、规律识字阶段、文化识字阶段。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感知识字向规律识字过渡期,学生们多将字义“完整的图像”形式记忆,同时开始向规律识字倾向。采取“整体认读”识字方法时,要多多关注字理,从而达到多识字的目的。事实上,小学生观察不全面,容易写出很多错字。我们也不用过于苛责学生。结合汉字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比较与观察的方法,从汉字的部首入手,不断强化记忆理解效果。
  (三)编写插图故事
  识字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更喜欢形象化的事物,他们对色彩鲜艳的图片和拟人化的故事充满好奇心。根据课文插图编故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当小学生阅读自己的作品时,会感到有趣生动。“编故事”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需要注意的是,故事脉络要清晰,故事发展结果要具有真实性。
  三、教学实例
  (一)明确教学目标
  以统编教材《夜色》一课为例,该课共涉及12个生字(胆、敢、往、外……)另有“柯”和“岩”这两个“见面字”。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字形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借助“形”、“音”、“义”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做好课前准备
  明确“见面字”,考虑到识字量不大,可以将“见面字”放到文章中学习。通过问答(或背写)的方式了解学生识字情况。多数问题集中在“敢”、“偏”、“散”、“微”等汉字。此时,教师需要结合字形规律重点讲解这几个汉字。然后使用生字组词,并用卡片反复练习。
  (四)教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本文来感知文字内容。教师完成范读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再次朗读。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时要把握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借助声音的变化体现词语的内涵。朗读几遍以后,学生们就会借助语言、表情,甚至动作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其次,借助生字词语卡片,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让学生们快速找出文中的词汇,比如:胆子、不敢、勇敢、偏要等等。然后带着感情朗读对应的句子,将字的“形”、“音”、“义”结合起来。
  再次,借助卡片为生字分类。针对本文十几个生字进行分类,说明分类的依据和识字方法。比如,按照“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分类;按照偏旁部首分类;找出相同部首的汉字。涉及“攵”就需要讲解反文旁的起源。比如:“散”字——用手拿着工具,然后将骨架上的肉分离开。而“敢”字则源于“勇士持网持械捕捉野兽”,当我们写(画)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后,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这些字了。同时,在不违背汉字构形规律,不曲解构件、构意功能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对汉字进行创造性地理解。
  最后,还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创作故事,或者尝试着背诵课文等形式学习“见面字”。随着接触频率的提升,小学生能和这些“见面字”更加熟络,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总结
  总之,“见面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学好这些汉字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有效提升个人学科素养。实际教学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个人能力,“见面字”的数量,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地渗透,将“形”、“音”、“义”结合起来,真正认识并学会这些汉字。
  • 【发布时间】2023/4/10 12:09:40
  • 【点击频次】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