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养成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课堂小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想中求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实现主体性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养成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点内容。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保持一种内驱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心理能动状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如何加强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养成教育,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与思考。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求知
课堂引趣,一要“精”。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先拿出一个书包,然后告诉学生: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礼物,谁能猜出来就给谁,你愿意试一试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想知道老师到底带来了什么。然后,我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用手伸入书包中摸一摸。二要“妙”。即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
二、引导操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最根本在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通过各种主动积极探索学得知识,增长技能。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参与创建条件。如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首先出示若干个物体,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长方体的特征。3.同样,让学生观察正方形和正方体,圆形和球。与此同时,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4.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区分形和体,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5.最后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形状分别是哪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参与了教学,使学生能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口表达,从而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教学。对于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带给他们困扰,久而久之,就会消磨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相关知识的时,教师给学生讲解长方形相关知识点和概念后,可布置一道练习题:一个长为5cm,宽为7cm的长方形,请问它的周长是多少?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找到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学生在探讨和交流之后,就会找到三种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再总结这三种方法,学生就能够加深对计算公式的记忆,从而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四、分层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他们将所学知识巩固之后,可鼓励他们去试着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数学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没那么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掌握和巩固最基本的知识。对另外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去尝试解决综合性更强且难度更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实施这样的分层训练,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及成功的体验,能够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比如,在学分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设置这样的练习题:五年级的女生有126人,相当于男生人数的2/3,然后再给学生列出三个问题:五年级有多少男生?五年级总共有多少学生?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5/3倍,六年级有多少学生?接着教师可要求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解答第一个问题,做完之后,可尝试解第二个问题;要求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解答前面两个问题,解答完之后,可尝试第三个问题;要求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完成三个问题,完成之后,可进行深层次的探索。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与时俱进,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亚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4):16.
[2]郭小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人间,2018,172(13):71.
[3]马志刚.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新课程(小学),2019(5).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养成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点内容。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保持一种内驱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心理能动状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如何加强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养成教育,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与思考。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求知
课堂引趣,一要“精”。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先拿出一个书包,然后告诉学生: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礼物,谁能猜出来就给谁,你愿意试一试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想知道老师到底带来了什么。然后,我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用手伸入书包中摸一摸。二要“妙”。即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
二、引导操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最根本在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通过各种主动积极探索学得知识,增长技能。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参与创建条件。如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首先出示若干个物体,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长方体的特征。3.同样,让学生观察正方形和正方体,圆形和球。与此同时,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4.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区分形和体,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5.最后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形状分别是哪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参与了教学,使学生能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口表达,从而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教学。对于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带给他们困扰,久而久之,就会消磨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相关知识的时,教师给学生讲解长方形相关知识点和概念后,可布置一道练习题:一个长为5cm,宽为7cm的长方形,请问它的周长是多少?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找到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学生在探讨和交流之后,就会找到三种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再总结这三种方法,学生就能够加深对计算公式的记忆,从而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四、分层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他们将所学知识巩固之后,可鼓励他们去试着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数学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没那么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掌握和巩固最基本的知识。对另外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去尝试解决综合性更强且难度更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实施这样的分层训练,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及成功的体验,能够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比如,在学分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设置这样的练习题:五年级的女生有126人,相当于男生人数的2/3,然后再给学生列出三个问题:五年级有多少男生?五年级总共有多少学生?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5/3倍,六年级有多少学生?接着教师可要求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解答第一个问题,做完之后,可尝试解第二个问题;要求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解答前面两个问题,解答完之后,可尝试第三个问题;要求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完成三个问题,完成之后,可进行深层次的探索。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与时俱进,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亚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4):16.
[2]郭小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人间,2018,172(13):71.
[3]马志刚.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新课程(小学),2019(5).
- 【发布时间】2023/4/10 12:16:22
- 【点击频次】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