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双减》中的作业改革 对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成长的驱动研究——以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为例

 

【作者】 林思源 张 晶 文 婷 刘越怡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双减》政策的核心关注点之一是作业改革,本文以《双减》政策为基点,在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进行深入了解后,探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成长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希望为小学一线教师提供更好的路径及指引。
  关键词:双减、作业改革、教师成长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其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双减》的重心是作业改革,学生的作业量与作业内容都产生了改变。作业改革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落实,所以教师既要减轻学生作业的数量,又提高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做出改变,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与教研能力。
  语文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业的布置要体现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的同时也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双减》的有效落地,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海师附小”)语文教研组进行了探讨,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采访了几位附小的高年级语文教师,老师们反映《双减》政策后,附小的作业相对于改革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小有成效,多个作业设计在琼山区被评为优秀,甚至还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为其他区的作业改革树立了范例。在进行作业改革的过程中,附小高年级教师得到了成长,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一、《双减》前后,海师附小高年段语文教师作业改革的变化
  据海师附小的教研组长了解,海师附小在《双减》前,学生们会统一写同一本练习册,用于课堂后的巩固练习。但在《双减》后,写练习册变成教研组出题,教师们共同设计题目,把学生们分成A、B、C三类,并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个性化作业布置。每一次的作业都经过了教研组老师们的精心设计,作业体现了人文关怀、广泛性与深度性。
  (一)层次设计,让作业具有温度
  长久以来,作业是功利性的,并且有着重复单一的特点,这让学生们“谈作业色变”。比如海师附小五年三班的张老师说,在《双减》前,作业就是一本练习册,全班写一样的作业,学生们写作业不是为了巩固上课所学知识,单纯就是为了应付第二天老师的检查而写作业,结果是枯燥乏味,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双减》政策发布后,海师附小的高年级老师克服作业“一刀切”的现象,依据学生能力参差不平的情况,把学生分为A(基础)、B(中等)、C(拔高)三类,依据三类学生的语文水平布置不同梯度水平的作业。老师们设计了三个档次的作业,不单单将作业分了档次,还对不同档次的学生提出相对应的要求。A类学生只需要写一遍作业,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B类学生写两遍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再进行提高,c类学生则重点训练写作文、思维辨析题。另外,每周都会有节点作业,主要是辨别相似的拼音及词组,或者学生平常的错题题目,以此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将学生分类,将作业进行层次设计,照顾到不同的学生群体,落实了《双减》政策的弹性、个性化,并且老师们还会经常与学生沟通,及时更新作业体系。
  (二)延伸设计,让作业拥有广度
  为了应试而布置的作业是机械的,没有任何挑战性与趣味性,“题海战术”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重复的机械训练只是会让学生熟悉题目以及理论,并不会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辨析能力。《双减》下的作业要更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向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认知能力。比如海师附小五年级一班的王老师还会布置让同学们去调查自己名字的由来或者寻找龙昆南路上的汉字等一些与汉字有关的生活拓展性作业,让同学们以多种作业形式展示出来,如手抄报、日记等形式,老师还会马上对这类作业进行检查和反馈,设置积分制度,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广度,让学生们的汉字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完美教育不局限于课堂。
  (三)精准设计,让作业富有深度
  语文重要的课型之——阅读课,是情感教育课,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若想真正领会得进行深度挖掘。文字往往体现出来的只有枯燥,脱离情境的语文阅读学习会让学生痛苦,只是麻木地接受表面的文字,思想上没有交流,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海师附小五年级二班的皮老师的阅读作业是会进行一个周期的名著导读,让学生回家收集相关材料,设计服装。在每周五的下午会进行排话剧的活动,例如:草船借箭、三打白骨精等,精准了解学生的兴趣,加深语文学习的深度,进行情感教学与审美教学。《双减》前的学生们一个个都迷失在一道道练习题里,作业改革后的学生们开始进入阅读的世界中,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整合资料的能力,使核心素养潜移默化。
  二、双减下的作业改革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特别在“双减”下,高质量课堂教学是实现“双减”目标的关键,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减负的基本路径。《双减》本质要求是“减负提质”,即在减轻学生不必要负担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而教师知识是关键。
  故此,要想落实《双减》,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首先是自身文化知识素养的提高。《双减》对作业的时长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想学生能按时按质地完成作业,必须要把课堂的知识做到当堂吸收,这就要求一个知识渊博、风趣幽默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不断学习教育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之间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指引与帮助,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和内化,是实现减负提质的关键。所以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而且还要加强教育实践锻炼,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最后加强创新知识学习。开展创新性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因此,应做创新型教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2.有利于加强学生课堂注意力
  作业改革前,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在课后将孩子送到补习机构学习。这一行为不仅使学生们的课后压力增大,更是减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热爱,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在课后没有时间去娱乐或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海师附小的老师谈到,《双减》政策的颁发,教师们更注重于对课本和教材的钻研,所以创新课堂层出不穷,因为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培训辅导,学生一方面是课后压力的减少,另一方面也无法再依赖课后辅导,故此,课堂注意力也更为聚焦。
  3.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的交流
  家长的信任将从校外培训机构重新更多地回归到学校身上、教师身上。当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的减少,家长也不会有这家机构数学强、那家机构英语棒的烦恼和焦虑,更多的关注将放在学校教育,更多的重点将落在教师本身。家长对教师的尊重、关注以及信任也会更盛,对学校的教育事业也会更加支持。笔者通过对附小的教师进行访谈可知,自从《双减》政策颁发之后,家长减少了孩子培训辅导,对于学生情况主要是从教师的信息反馈来了解,故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频率有着大幅度的上升,例如家长会通过微信、电话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故此,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校统一教育观念,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
  (二)消极影响
  笔者与海师附小的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双减》减轻学生的负担、缓解家长的焦虑背后的深沉含义指向了教师教学上的“提质增效”,即在隐性层面给教师们做了加法,如课后延时辅导的压力,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压力、高水准评价反馈压力。
  1.课后延时辅导的压力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这一指令的提出和落实,依赖于教师自觉性倾向,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和辅导压力。笔者结合对海师附小的教师进行观察发现,课后延时辅导,并非是“看管”的托管服务,而是要启发性、发展性、延展性的服务。一方面学习上的延伸,即后进生的查漏补缺,中等生的加强巩固,优等生的启发拓展;另一方面是兴趣的启发,需要教师开发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通过课后延伸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可知,课后延伸于学生而言,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但对教师而言,却增加了教师的课业辅导。笔者通过对附小的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双减》政策中的课后辅导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影响。首先,课后延伸延长了下班时间,对于新手的一线教师而言,缩短了教师的备课、批改作业、课后反思等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个人生活。其次,增加了备课量,教师不仅只备课堂的课,还有课后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拓展等,这无疑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故此,《双减》政策中的课后延时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2.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压力
  《双减》中明确指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同时明确“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作业减少了,课外补习没有了,意味着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利用课堂40分钟实现新知讲解与巩固练习。一方面,学生只有在学校学好学会,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对课外培训的需要;另一方面,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关注集体的发展,还要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弹性备课,同时根据课程标准、学情设计个性化的高质量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此外,对于学生的教学,教师还会受到社会、家长等对其教学工作的干预和监控等,故此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满足家长、社会对于学好的不同标准。
  综上可知,《双减》政策的颁布,在教育教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要求教师能高效地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以最优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负担,
  3.高水准评价反馈压力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双减》也强调“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破除传统评价唯分数,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但于教师而言,如何进行高水准评价反馈带来巨大挑战。以笔者所调研的海师附小为例,以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评价语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当今,教师的评价也成了改革的一部分,对于一线的新老教师而言,成为一种挑战。由于对评价相关的研究较少,大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去发掘和探究评价的方法,这样的探索过程,无疑也是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
  《双减》的落实,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教师的执行成效,教师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在教学中,摸索、研究,如《双减》强调“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高质量作业作为重要的学生评价工具,是教师了解学情、调动学习兴趣以及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抓手。故此,教师要想达到高水准评价,需要他们不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深度把握学情、教学目标和保持充足的时间精力。
  三、作业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自身成长
  《双减》政策一经出台,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要给学生减负,怎样才能达到真正减负是教师所应解决的棘手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减负之后,如何判断所布置的作业对学生学习达到了最佳作用也是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此外,作业减负要求教师所应拥有的工作能力达到更高一层次,教师也承担了更多的心理压力。
  (一)提高教学能力
  《双减》改革的重点是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和家庭作业。既然要把学生的课后作业与家庭作业减轻,必然要求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程度达到更深层次。那么如何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一切都在课堂上。如果不能改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了解、更加熟知,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呢?换言之,学生课上学得不够充分,自然需要课后进行充分练习以帮助习得课堂上一知半解的知识。若是学生在课堂上就已对知识了如指掌,课后自然不用重复练习已掌握的知识从而浪费时间。所以,《双减》的首要目标,并非是作业的改革,而是大力提升教育品质,确保学生能在校内学习。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有五种教学设计的能力。
  第一,学生在教室里究竟要学习些什么?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哪些知识系统?什么是认识的出发点?儿童有哪些技能?还有什么可学的?
  第二,在教室中,儿童的学习动机是什么?要解决这一情绪上的问题。教师不应该老是责备孩子不学习、不开小差、调皮捣蛋,而应该反省自己,为什么不能吸引他们进入你的课堂系统呢?
  第三,孩子要学习多少知识?孩子学会了,能干吗?这一点,教师一定要很明白,在上课前要做好准备。
  第四,要想使学生有这种学习行为,就必须给予何种学习支持?
  第五,怎样才能让同学们符合您的要求?有哪些评估工具可以用于验证?
  现在,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都要深刻而系统地回答这五个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什么?是育人方式的改革。而育人方式的改革,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层次,影响其对育人方式变革的可行性。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双减中、在作业变革中无形地被推着往上提升。
  (二)更新评价机制
  要使作业得到有效的分配,必须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估,以使其能更好地掌握作业的各个层面。同时,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也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既要有管理者,又要有老师。然而,传统的绩效问责式评估标准的核心是分数:老师的绩效评价是根据成绩来评定的,老师会将这些压力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的成绩按照分数来衡量,分数越高,成绩越好,反之则成绩越差。所以,要真正地激发作业减负,教师必然要面对新的评估机制。而为了让评估能够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学习,老师可以将评估标准转换成“老师评估板”,并在试题下方显示。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评估指标,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回答,并对其进行跟踪和指导;同时,通过对老师的评估,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对作业进行修改,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和提高。
  (三)矫正作业认知
  对于作业改革,中央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市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4条具体要求包括: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改革可以极大地撬动教师对课程教材的研究。要想对作业进行变革,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作业、作业有什么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更新对作业的认知,明确作业和课堂教学的关系,作业与课堂教学不是两张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发展。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任务设计、文本选择、策略运用都要与单元教学内容、课时作业保持一致。通过作业,学生可以回顾课堂知识,加深印象,在练习过程中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并转化为能力,学以致用,起到巩固与发展的作用。
  (四)提高抗压能力
  课后服务在无形中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并加重了其工作负担,一线教师普遍感到压力的存在,有的甚至因压力产生焦虑,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课后服务教师的压力主要源于:教师时间的有限性与角色的多样性之间的冲突;教师对于习惯的依赖性与新场景的适应性之间的冲突;教师责任的扩大化与回报的一般化之间的冲突……压力由内心感知,并存在于心,在得不到宣泄时就会集聚为心理倾向,并影响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如果情绪管理不当,难免会影响教师的课后服务态度,从而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因此,教师对自身所面临的压力需学会排解。学会通过对专业压力的释放,来不断维持专业热爱,从心理层面出发为双减工作提供支持。
  四、结语
  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们的自我成长是急迫而又有必要的。教师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倒逼自身成长,适应时代的潮流,教师应树立终身发展的意识,培养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的人才,完整的世界有自然的世界、社会世界、个人世界组成,以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为目标,不断完善自身,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新课标将公布,新一轮改革对教师有哪些新挑战[J].记者观察,2022,(07):77-79.
  [2] 郑东辉,孙慧玲. 作业概念的变迁及其意义[J]. 当代教育科学,2015( 4) : 21-24.
  [3] 刘莉莉. 全链条推进“双减”: 让基础教育回归良好生态[J]. 中小学管理,2022( 1) : 10—13.
  [4] 史梦丝,王蓉.“双减”背景下教师自我减负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3):34-36.
  [5] [6] [8]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07-24.
  [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10-13.
  [9]  储朝晖.《双减》需要教师的担当与能力提升 [J]. 中国教师,2021(9).
  [10] 黄伟.素养本位下的语文作业改革与创新[J].语文建设,2022,(01):4-8.
  [11] 周洪宇,齐彦磊.从《双减》到“双增”:焦点、难点与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
  2021年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双减》中作业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成长的驱动研究——以海南省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为例》(课题编号:Qhys2021-262)
  • 【发布时间】2023/5/10 14:41:46
  • 【点击频次】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