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国家领导同志早就作出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策略
新课改和新课标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要不断践行课堂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中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应该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为此,本文就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探索总结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充分述说自己读文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则要大力表扬、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自信地发表意见。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又如:《落花生》一课中,有位老帅在揭示课题之后提问:“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生:许地山)教师又问:“你们知道许地山的笔名叫什么?”(生:不知道)教师继续说:“许地山的笔名叫落花生。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自己的笔名来做文章的题目吗?”简短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引导其自觉读书,了解课文内容。
三、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求异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司马光》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嫔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时学生才敢发表与别人不一样的意见,少有顾忌。老师的巧妙处理,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也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看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搞点启发创造想象,对搞活学生思维,促进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拓展学生广阔的思路。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嘱咐三个小战士“一定要走出草地……”一段话中的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老班长下面还可能讲一些什么?这样引起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如:学习完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后,老师要求各小组学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来,看准演得好?同学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商量,终于在表演时,每组同学都在前一组同学表演的基础上吸取优点,改进不足。第一组演完后,第二组加入了简易道具,到第四组时不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脱稿表演……可见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来为止第一组要求再表演一次,声称能比前面的一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的呢?是创新,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
五、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探索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常质疑,会打破思维的不平衡状态,以求新的平衡,正是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质疑的出现打破师问生答,机械被动的应答模式,朝着素质教育所需要的主动创新精神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那么怎样怎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索,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如教学《草地夜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总结课文时分析:文章开篇写“路”,落笔写“路”,有什么意义?从而明确作者的匠心独运和文章的“首尾呼应,文章贯通”的特征。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索,寻求多种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抓住“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这句话,让学生多方面领会他表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疼老妈妈,不让老妈妈远送;有的学生说,这句话表明老妈妈已经送了好长一段路;有的学生说,这说明老妈妈对志愿军依依惜别;还有的学生提出,这句话在“停住”前面假如加个“请”字,不是显得尊敬和有礼貌吗?这样,既激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董尚佳;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7年23期.
[2]林娟娟;谈以实践为载体目标的语文教学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年08期.
[3]牟守斌;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浅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4]窦常忠;“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干什么?[J];内蒙古教育;2005年02期.
[5]乔西梅;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年0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策略
新课改和新课标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要不断践行课堂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中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应该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为此,本文就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探索总结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充分述说自己读文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则要大力表扬、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自信地发表意见。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又如:《落花生》一课中,有位老帅在揭示课题之后提问:“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生:许地山)教师又问:“你们知道许地山的笔名叫什么?”(生:不知道)教师继续说:“许地山的笔名叫落花生。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自己的笔名来做文章的题目吗?”简短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引导其自觉读书,了解课文内容。
三、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求异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司马光》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嫔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时学生才敢发表与别人不一样的意见,少有顾忌。老师的巧妙处理,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也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看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搞点启发创造想象,对搞活学生思维,促进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拓展学生广阔的思路。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嘱咐三个小战士“一定要走出草地……”一段话中的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老班长下面还可能讲一些什么?这样引起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如:学习完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后,老师要求各小组学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来,看准演得好?同学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商量,终于在表演时,每组同学都在前一组同学表演的基础上吸取优点,改进不足。第一组演完后,第二组加入了简易道具,到第四组时不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脱稿表演……可见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来为止第一组要求再表演一次,声称能比前面的一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的呢?是创新,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
五、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探索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常质疑,会打破思维的不平衡状态,以求新的平衡,正是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质疑的出现打破师问生答,机械被动的应答模式,朝着素质教育所需要的主动创新精神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那么怎样怎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索,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如教学《草地夜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总结课文时分析:文章开篇写“路”,落笔写“路”,有什么意义?从而明确作者的匠心独运和文章的“首尾呼应,文章贯通”的特征。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索,寻求多种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抓住“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这句话,让学生多方面领会他表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疼老妈妈,不让老妈妈远送;有的学生说,这句话表明老妈妈已经送了好长一段路;有的学生说,这说明老妈妈对志愿军依依惜别;还有的学生提出,这句话在“停住”前面假如加个“请”字,不是显得尊敬和有礼貌吗?这样,既激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董尚佳;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7年23期.
[2]林娟娟;谈以实践为载体目标的语文教学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年08期.
[3]牟守斌;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浅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4]窦常忠;“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干什么?[J];内蒙古教育;2005年02期.
[5]乔西梅;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年02期.
- 【发布时间】2023/5/10 14:42:12
- 【点击频次】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