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探小学生习作启蒙教学

 

【作者】 沈国富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马斯洛曾说:“几乎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段舞蹈,一幅画,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如此富有创造力的心灵,面对老师给出的习作题,为何举笔维艰,行文枯涩?我认为主要是孩子们缺乏自觉的表达愿望,宽泛的表达资源及和谐的表达氛围。如何不失时机地充分利快地过渡到书面表达,让孩子们写出文通字顺的习作呢?
  一、激发思维的火花,创设口语表达需要的情境
  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
  生活化的交际环境,才具有真实性。创设真实生动的交际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关键。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学校的垃圾箱里有一块口咬了一点点的面包,我把它捡了起来。一个念头立刻萌发了出来,把它拿到了课堂上,让学生看看,说说自己的感受。上课了,学生们听了我的介绍,议论纷纷。我说:“如果你碰到了这位扔面包的同学,会怎么说?请思考一下,写个发言稿。”然后我借了一条红领巾戴在脖子上,扮演扔面包的同学,请大家“帮助”我。学生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我进行了批评,把我说得“心服口服”。有的同学说:“粮食来之不易呀!它是农民伯伯用血汗换来的。你把一个好好的面包扔了,我感到很可惜。”有的同学说:“你还记得我们学过那首《锄禾》诗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听听,同学们说得多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也皆“文章”,从生活中选取口语交际的话题,同学们就会有话可说,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2.在课文阅读中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
  小学语文课文的语言非常精炼,往往在短短的话语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精妙之处,营造说话的环境,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打开思维闸门,使学生产生有话要讲,一吐为快的冲动。如我在教学《小池塘》一课,首先播放课件,把学生带到满野葱绿,有动有静的草塘里,然后组织同学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别扮演池水和蓝天,引导他们在情境中根据课文对话,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学们说话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
  3.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练说
  培养低年级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先为写打基础,所以采取各种形式的练说很有必要。低年级说话一般采取的形式有编儿歌,看实物,看表演讨论,看图,做游戏,做小实验等。此外,还有对话转述,扩讲等形式。如掌握老鼠和猫的特点后,从听入手,先讲“猫捉老鼠”的故事,让学生复述,接着请小朋友戴头饰表演,请其他同学做小观众,再请部分小观众练习讲故事。同学们都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我又让他们用几句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降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说写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对低年级的“写话”启蒙,是相当重要的。针对这一点,我尝试在一年级就逐渐地培养学生写话,并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以“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为核心,放开一切束缚,允许学生自由表达,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那就要尊重孩子——让他们有说话的权利。不管孩子说的话多么幼稚,只要是正确的,我们都要肯定。要知道,我们成长也是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作为家长老师,允许孩子说自己喜欢说的话,这就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应该让学生放开束缚。就像是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是让他有不要人扶,迈开步子走路的勇气,这时候,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我常常鼓励学生把想说、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散写作的神秘感。
  开始孩子们写得很简单:“我喜欢上学。”“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我还是很高兴。”我在批改的时候,把重点放在纠正学生的错字上。只要学生能把想的话写下来,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写好后,先带回家,读给家长听,再把家长的话写下来带给老师看。这样,学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双重鼓励,写的劲头就更高了。
  兴趣是一种心理需求,是一种内动力。学生一旦对写话产生了兴趣,就会视写话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写话一旦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就会更大限度地激发其写的热情,满腔热忱地主动去写,从而使写的兴趣更加高涨,达到良性循环的佳境。
  三、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说写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跟说话完全一样。”可见,习作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习作应扎根于生活中。学生所写的习作,可能来自于对生活的某种感悟,可能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也可能来自于自我心灵的某一次对话,通过习作,将自己的思想流露出来,感受诉说出来,情感宣泄出来,与人交流,从而引起的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智慧的交锋。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习作的趣味。
  1.在生活中感悟
  “生活处处皆文章”,留心生活,一件件极其平凡的小事就会鲜活起来,一幅幅极其普通的画面会生动起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把孩子的目光引领到生活当中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趣,让他们的心灵在生活中自由地徜佯,尽情地放飞。这样,他们才能从生活中吸取到鲜活的东西,抒写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这些感悟与理解可能是肤浅的,甚至是稚拙的,但这毕竟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是应该值得倍加珍视的。例如,我们曾开设了“生活体验”系列习作,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生活习作的本质。有一位同学经历了家务劳动后写道:“学当小保姆带表弟,虽然只有短短半天,却真正体会到了当年妈妈带我的辛苦。如今,我长大了,觉得应该多关心妈妈,等父母以后老了,不能照顾自己时,我也要多陪伴他们,为他们晚年生活多做出回报。”
  的确,生活是一本无字书,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用心去读它,就会产生许多感悟,进而收获成功,收获喜悦。
  2.在实践中发现
  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看出并且通过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上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在平时的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例如,在学校写同学与老师的交往;跟爸爸妈妈去菜场买菜;在集市上看人怎么做买卖,怎么讨价还价;星期天出门游玩或逛书店等。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儿童的精神是愉悦的,思维是敏捷的,记忆是最牢的,写起作文来也就变得轻松了。
  有一次,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和孩子们一起郊游,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春的气息,闻到了春的芬芳,看到了春的色彩,大自然的美景也就被转化为丰富鲜亮的语言,在孩子们笔下流淌——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来到了人间,给大自然带来了好多礼物,她路过田野,花儿红了,庄稼绿了,小草发芽了;她流过小河,冰雹化了;河水清了,鱼儿多了。哦!我知道——是春天来了!
  通过这些活动,告诉孩子们:生活中有好多是我们还未曾知道的东西,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就会发现它们,了解它们,我们用笔把这个发现、
  3.在阅读中积累
  习作其实是一个人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知识积累的结果,要不古人怎么会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呢”。所以我们主张写作先打好基础,要养成多
  读书,勤观察的好习惯。多读、熟读、精读,搜集好的词句,丰富自己积累,这样习作时才会出口成章,得心应手。因此,在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多看报刊杂志,有益的课外书,优秀的习作、背诵经典古诗词等。在读后还可以进行交流,并促进信息情感的沟通,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多向评价,树立信心,共同提高
  作文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个学生的精神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为每个同学创设并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学会评价。
  1.作文的交流和品味
  先让写得较有特色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可以有选择地多读一些,读全篇,读片段均可。在读的过程中,我再适当地加以评点和鼓励,让较多同学得到当众
  表达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愉快。然后从朗读的作文中选择一两篇佳作,组织学生重点讨论品味,还可请学生自己作介绍,具体地说出一两点体会。
  2.对作文得失的分析
  选择一两篇中等偏上的习作,让大家抄写或印贴在作文栏上,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所选的这一两篇习作,在思想内容和表达上都有不少长处,都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主要是主意方面,材料选择的安排方面,叙述顺序方面的问题,而不是错字,病句上问题,让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之处,从中受到启发。
  上述几种作文点评的方法有时可以灵活地结合起来使用。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变“纠错”为“觅优”,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作文的动机,就能使所有学生的作文素质在原先的起点上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低年级孩子的所见,所识有限,学校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善于利用教材,注重语言积累,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这样轻轻悄悄地把学生引进了写作的大门。
  • 【发布时间】2023/5/10 14:44:50
  • 【点击频次】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