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策略

 

【作者】 靳美娟

【机构】 陕西省兴平市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各异,方法多样。诸如:相遇问题、工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等。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字: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在数学学科上对应用题的理解和练习十分重要,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应用题的讲解,但效果却不尽理想。那么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一、认真、仔细审题
  (一)“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教师尽量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久而久之,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二)“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圆柱、圆锥应用题中的“熔铸”“锻造”“最大”等关键词语要有正确的理解,会找准单位“1”的量,否则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妨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这时已看的和未看的比是9:11,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对此题有的学生很难找出20页对应的分率,若根据9:11能看出已看的占这本书的9/20,就能很快能找出20页所对应的分率是9/20与25%的差,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能很快正确地解答了。再比如“甲乙两个车间,甲车间人数占两个车间总人数的5/8,如果从甲车间抽调90人到乙车间后,则甲乙两车间的人数之比是2:3,原来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若能根据“如果从甲车间抽调90人到乙车间后”这一条件看出甲乙两个车间的总人数不变,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另外看准题目要求,是要求用方程解还是用比例解,还是用两种方法解,结果要求精确到哪一位等。总之要学会审题并仔细推敲题目中的关键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可以化难为简了。
  二、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在学生理解题意以后,要引导他们进一步弄清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并且根据运算意义来选择算法。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学习时容易出现不加分析、抓住题中的只言片语就猜算法的偏向。我们要使学生知道,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如果只考虑能否正确列式,在解简单应用题时猜对算法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猜错了再猜,总能猜对。但是在学习简单应用题时不打好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到学习数量关系较为复杂的复合应用题时,就会感到困难很大。当对题意无法很好理解时,只好拼凑算式。学生在解答复合应用题时胡乱拼凑算式的不良倾向往往是在学习简单应用题时没有养成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而形成的。因此,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简单应用题大多结合运算的概念进行教学。教学运算的概念是,要通过具体的事物使学生了解运算的意义和应用,并且有意识地把直观手段(如摆弄实物、观察图片、描述情境等)和语言紧密联系起来,边做边说,或边读边画。教会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对帮助他们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起很大的作用。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每一题的算法,教师要认真说理,也要让学生说理,使学生牢牢记住算法都是有根有据地选择的,而不是胡乱猜想得到的。
  三、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应用题进行简单变换,包括数据变换,问题的变换和已知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对其进行分析并计算求解。这样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结构特征的理解,在编写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思考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不仅会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题目是“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由于改建炉灶,每天烧2.4吨,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用比例知识解答),启发学生可以把问题改为“这堆煤可以多烧多少天?”再比如“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了2/11,问六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可把第二个条件改为五年级比六年级少收了6/11”,让学生真正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的本质和解题技巧。要注意编写的应用题语言的生动性、有趣性、连贯性,体现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
  四、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
  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探索,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这便要求教师减少滔滔不绝的讲解,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引导学生上,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讨论、思考和操作,对知识的获取不再为传统的硬塞,而是通过自己的全身心参与来获取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自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挥出学习自主性,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五、设计开放型应用题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选择并设计开放型的应用题,加强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应用题解决能力,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开放型应用题的时候,对题目中的条件只是列出一部分,而剩下的条件和应用题的问题由学生进行补充和解答,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都是将条件和问题全部列出,学生直接加以解答。开放型应用题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积极主动性和探究性。不同的学生补充的条件可能有所不同,这样一道题目会产生不同的解答方式,所应用的解题方法和最终的解题结果也有所不同。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能力,良好的读题习惯不可或缺,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多思考、多实践,多进行变式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发布时间】2023/5/10 14:45:14
  • 【点击频次】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