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从强化记忆到有意义学习——乡村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 唐秀莉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中国日益发展壮大,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英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83年英语全面纳入高考后,英语教育的普及等到了飞速发展。但现阶段还存在应试倾向、学用脱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英语教学总体上受制于缺乏实践环境、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简单、家庭辅导不足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学习效率不高。针对目前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的实际,本文将从学习原理探讨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强化记忆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理解记忆,即有意义学习。
  1.学习的实质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具体到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面对非母语的英语,在其原有认知结构中找不到与英语有关联系,因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大量机械学习,即所学英语知识与原有知识没有发生相关联系,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于产生厌学现象。
  要想使英语学习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目标,我们必须要使英语学习材料,包括词汇、语法等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产生联系,形成联结,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如,要学习“apple”(苹果)这个单词,对初学者而言,在其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任何知识点可以与之发生联系,他只知道是5个字母“a-p-p-l-e”。为了实现有意义学习,我们需要通知强化记忆,将a-p-p-l-e”与“苹果”产生等价替换,通过刺激,并反复练习,最终形成条件反射。达到这个记忆阶段后,学生就可以将“apple”与现实中的“苹果”产生联系,包括苹果的形状、味道、颜色等对应起来。
  当然,这一阶段的强化记忆本质上还是机械学习,但由于学习可以结合并必然与原有认知结构发生联系,通过这一阶段后就可以实现有意义学习。
  2.强化记忆的组织与实施
  强化记忆在本质是将两个不相关联的事物建立起某种必然联系,通过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即刺激A的输入必然产生反馈B,由于反馈的双向的,两者的关系也可以倒置。以英语单词为例,通过英语A必然产生汉语B,而A与B刚好是英汉互译的对照。
  2.1学习材料的组织
  学习材料的组织对提高强化记忆的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就中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材料的组织既要体现英语教学的规律,又要与汉语习惯结合,还要符合记忆科学。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材料组织方法。
  2.1.1分类记忆法
  对于属于同一类型的材料进行汇总,然后按照一定的数量进行分组,材料在属性上有内在或平行关系。如可以将水果这一类词汇进行整理,然后按照5—7个一组进行分组,经过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词汇。同样将一学期或一单元的词汇进行总的分类后,就会发现,大多数词汇都找到合适的分类,个别无法归类的则单列一个类别。
  2.1.2共同点记忆法
  共同点记忆法,是指作为记忆材料多个内容中含有相同的模块,即共同点,通过对共同点的强化记忆达成对一组内容的记忆。如在词汇记忆中,可以对包含“ir”字母组合且发音相同的词汇进行分组,“bird”、“birth”、“birthday”、“third”等一组单词就因共同包含“ir”字母组合且发音相同而实现快速记忆。这种记忆法的好处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把握,提高不同单词中同一字母组合不同发音的辨别力。
  2.1.3逻辑记忆法
  逻辑记忆法是指一组学习内容内部之间存在某种逻辑上的联系,通过分组达到整体记忆的效果。如可以将与教室相关的词汇进行分组记忆,计有“classroom”、“blackboard”、“desk”、“chair”、“door”、“window”等组合起来,学生可以通过坐在教室中对实物的观察而直接联想到具体词汇。这就实现了这些词汇本身不具有任何相关性,但因同处教室这一特定场所而实现了快速记忆。
  2.2理解——从记忆到有意义学习的桥梁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基础之上的记忆才能够与原有认知结构形成联结,从而重构认知结构,达成有意义学习。
  2.2.1理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理解不是自动生成的,是建立在学生主观能动性之上的,即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将新的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建立某种内在的联系,从而理解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二次加工。但这种自我努力是需要动力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学习目的、兴趣、教学方法、环境等紧密相关。因此要实现理解,就要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手,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旨。
  2.2.2理解是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点的纽带
  前文提到,学生将加工后的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并得到强化,就是记忆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能够实现将材料与原有知识点建立内在联系,那么这种学习就实现了有意义学习。而理解正是建立这种内存联系的方法,通过理解可以更加有效地将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理解的纽带作用完成,并将在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再造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
  2.2.3知识网络——理解的扩大化——有意义学习的完成
  当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逐步形成了按知识方便使用和管理的原则进行分类,建立中心知识(如语文知识、运动知识、生活知识等)以及围绕在中心知识周围的卫星知识的知识网络。具体到英语学习,当学生从初期的字母、单词、简单语法后,就逐步形成了英语的知识网络,由于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英语的知识网络必然与我们的本土文化知识网络实现比较与融合,从而实现理解的扩大化,而扩大化了的理解为最终实现有意义学习提供了条件。
  3.评价
  3.1教学实践
  笔者曾经在两个平行班教学作过对比教学,教学内容为单词记忆,班级规模在40—45人之间。A班采取常规教学,即从读音、词义、拼写入手,讲清楚,然后让学生自行记忆。B班采取强化记忆的方法,即通过先对单词进行简单分类,对单词进行先期加工,然后让学习按照加工后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通过两个教学单元,30个课时的实践,经过单词专项教学检测,A班的平均成绩为73.6分,而B班则达到了89.3分,而且B班的成绩分布更为均匀,教学效果明显好于A班。
  3.2理论意义
  基于强化记忆的英语学习,其理论意义就是对有意义学习的实践运用。这其中关键就是在新知识(英语知识)学习初期,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知识点与新的学习材料发生有机联系,造成新知识的记忆断层,遗忘率高。而本文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强化记忆的组织,将新的知识点通过学习材料的加工,较快地与学生原有知识点建立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实现有意义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后,通过理解实现知识网络之间的融合,形成大规模的理解记忆,实现了有意义学习的扩大化。

  • 【发布时间】2023/5/10 15:06:07
  • 【点击频次】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