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体系下劳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虽然劳动已成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但在当前的高中劳动教育中,仍然存在教师观念偏差、时间不足、项目单一,以及教学方式脱离实践等问题,而症结在于教师对劳动课程内涵的理解窄化。对此,文章指出,教育者应围绕课程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思路,多措并举全力落实劳动教育。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实施策略;教学研究
一、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笔者以中国知网“职业教育”为检索库,对近三年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献进行了查阅,发现目前我国的劳动教育在制度保障、基地建设、案例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育成效逐步显现,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观念上,人们对劳动尤其是对体力劳动还存在偏见,甚至还有教育者将劳动作为处罚违纪学生的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受升学压力和教育条件的双重制约,高中生的劳动时间相对不足,较少参与生产劳动;在教学方式方面,一些学校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劳动,学生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 劳动的现象。
我们对劳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肩负的使命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劳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之所以产生偏差,原因如下:一是教育者对劳动课程内涵的理解窄化,部分教育者片面强调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缺乏教育设计和意义建构,造成“有劳无教”,致使学生缺乏平等劳动观和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思想;二是劳动项目单一化,如仅有校园卫生大扫除、家庭烹饪养殖等简单内容,这些单调的内容既难以充分反映科技高速发展带来劳动方式巨大改变的社会现实,又难以给予学生足够的锻炼,削弱了劳动教育应有的知识价值和体能价值;三是教学方式虚拟化,如只是让学生观看劳动生产的视频,没有让其实际参与,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满足感,也难以产生真实的劳动体验,以及形成劳动美的价值取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可以揭示人的思想、情感、智力、美感、心理状态、创造精神,揭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意义。可见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功能,通过该途径,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要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教育者必须正确理解劳动课程的内涵,坚持五育并举的教学观,建设齐全的劳动基地作为教育保障,通过科学规划劳动项目和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和劳动感悟。
二、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策略与过程设计
劳动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互相交织、有机联系的。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笔者所在学校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校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能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解放思想观念,攻坚劳动素养。劳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以多种形式的劳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在内的劳动素养。教育者要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应理清“育”“课”关系,解放思想,高举五育并举的大旗,避免犯泛化、窄化或虚化理解劳动教育的错误;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组成劳动素养的几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
建设专用基地。为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练意志,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劳动教育基地,为学生参与多层次、多形式劳动提供坚实的保障。例如,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校建设有酿酒、油樟提炼、花卉园艺、焊接、缝纫、家电维修等劳动教育基地。
开发与实施主题项目。为实现劳动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学校方面可以秉承五育并举、协调发展的理念开发与实施主题项目。例如:柳嘉职校申报的省级课题《农村职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正在探索劳动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新的劳动教育方式和方法。
三、劳动教育未来发展建议
劳动项目设计在深度、广度、精度和时效性上要深挖细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者要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时效性。深度涵盖了教育内容、学生体验和教师理解三个方面。广度指无论是专职劳动教师,还是学科教师,都要加强学习,并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教师在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经验和智慧,取长补短。精度要求教师在五育相融时不断优化融入方式,使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过程越来越简洁、自然、有效。时效性指教师在推动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融合时,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征。
劳动主题系列活动应该更丰富。除了开展常规主题项目外,教育者还可以根据劳动课程的必修内容,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拓展学生的劳动视野,深化学生的劳动认知,以及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主战场无疑是学校,但也不能忽视家庭和社区在劳动教育中要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家庭,原本应该是学生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良好劳动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但在较重的学业负担之下,有些父母包办家务,随便应付家庭劳动表现评价表,这不但使学生丧失了劳动锻炼机会,还在诚信示范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劳动教育的另一个焦点是如何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建设良好、通畅的家、校、社协同推进机制,使劳动教育的覆盖面从学校扩大到家庭、全社会。
参考文献:
[1]潘振东,邵志豪.劳动教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原则、维度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2,(8)
[2]董瑶瑶,谢志勇,邵越洋,等.高中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育人价值及影响因素——基于东部S省大规模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2,(5)
[3]王红,谢诗思.本体论和工具论: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诉求的辨析[J].中国教师,2020,(3)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实施策略;教学研究
一、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笔者以中国知网“职业教育”为检索库,对近三年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献进行了查阅,发现目前我国的劳动教育在制度保障、基地建设、案例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育成效逐步显现,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观念上,人们对劳动尤其是对体力劳动还存在偏见,甚至还有教育者将劳动作为处罚违纪学生的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受升学压力和教育条件的双重制约,高中生的劳动时间相对不足,较少参与生产劳动;在教学方式方面,一些学校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劳动,学生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 劳动的现象。
我们对劳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肩负的使命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劳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之所以产生偏差,原因如下:一是教育者对劳动课程内涵的理解窄化,部分教育者片面强调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缺乏教育设计和意义建构,造成“有劳无教”,致使学生缺乏平等劳动观和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思想;二是劳动项目单一化,如仅有校园卫生大扫除、家庭烹饪养殖等简单内容,这些单调的内容既难以充分反映科技高速发展带来劳动方式巨大改变的社会现实,又难以给予学生足够的锻炼,削弱了劳动教育应有的知识价值和体能价值;三是教学方式虚拟化,如只是让学生观看劳动生产的视频,没有让其实际参与,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满足感,也难以产生真实的劳动体验,以及形成劳动美的价值取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可以揭示人的思想、情感、智力、美感、心理状态、创造精神,揭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意义。可见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功能,通过该途径,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要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教育者必须正确理解劳动课程的内涵,坚持五育并举的教学观,建设齐全的劳动基地作为教育保障,通过科学规划劳动项目和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和劳动感悟。
二、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策略与过程设计
劳动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互相交织、有机联系的。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笔者所在学校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校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能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解放思想观念,攻坚劳动素养。劳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以多种形式的劳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在内的劳动素养。教育者要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应理清“育”“课”关系,解放思想,高举五育并举的大旗,避免犯泛化、窄化或虚化理解劳动教育的错误;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组成劳动素养的几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
建设专用基地。为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练意志,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劳动教育基地,为学生参与多层次、多形式劳动提供坚实的保障。例如,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校建设有酿酒、油樟提炼、花卉园艺、焊接、缝纫、家电维修等劳动教育基地。
开发与实施主题项目。为实现劳动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学校方面可以秉承五育并举、协调发展的理念开发与实施主题项目。例如:柳嘉职校申报的省级课题《农村职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正在探索劳动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新的劳动教育方式和方法。
三、劳动教育未来发展建议
劳动项目设计在深度、广度、精度和时效性上要深挖细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者要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时效性。深度涵盖了教育内容、学生体验和教师理解三个方面。广度指无论是专职劳动教师,还是学科教师,都要加强学习,并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教师在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经验和智慧,取长补短。精度要求教师在五育相融时不断优化融入方式,使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过程越来越简洁、自然、有效。时效性指教师在推动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融合时,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征。
劳动主题系列活动应该更丰富。除了开展常规主题项目外,教育者还可以根据劳动课程的必修内容,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拓展学生的劳动视野,深化学生的劳动认知,以及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主战场无疑是学校,但也不能忽视家庭和社区在劳动教育中要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家庭,原本应该是学生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良好劳动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但在较重的学业负担之下,有些父母包办家务,随便应付家庭劳动表现评价表,这不但使学生丧失了劳动锻炼机会,还在诚信示范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劳动教育的另一个焦点是如何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建设良好、通畅的家、校、社协同推进机制,使劳动教育的覆盖面从学校扩大到家庭、全社会。
参考文献:
[1]潘振东,邵志豪.劳动教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原则、维度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2,(8)
[2]董瑶瑶,谢志勇,邵越洋,等.高中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育人价值及影响因素——基于东部S省大规模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2,(5)
[3]王红,谢诗思.本体论和工具论: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诉求的辨析[J].中国教师,2020,(3)
- 【发布时间】2023/6/7 12:31:48
- 【点击频次】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