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微媒体视阈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作者】 白雪赟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微媒体的发展不仅仅在技术上不断地创新在其应用范围上也在不断的纵深发展,对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一些草根化内容的生成以及主客体的双向化和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形式,基于此,青少年思政教育也应该从内容,教育关系以及信息传播方式上入手,推动内容传播的生活化以及信息传播的故事化从而实现提升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效能以及导向性。
  关键词:微媒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微媒体已经成为现在的主流媒体,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信息交流、传播以及进行游戏娱乐都是在微媒体之类的主流平台上,因而可以说微媒体在青少年的思想品格形成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更甚至微媒体的传播风向可以影响到青少年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看法或者说认同。基于这种情况,思政工作人员以及思政教育者要审时度势将微媒体这个具有最大不确定性的“变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正转化为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增量”,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推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及创新发展。
  一、微媒体对青少年思政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一)微媒体对青少年思政教育在内容方面的影响
  从内容方面而言,极大化的促进了一种草根形式的内容生成,从根本上来说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的的展现方式,首先,微媒体可以引导以及推动青少年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成,因为微媒体的表达方式最显著就是叙事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分群体公平对话,也能够影响人于无形,再加上其多样化的视觉效果不同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强硬灌输和说教,新形式的媒体将青少年吸引到这些平台上来,通过视觉、音频、甚至3D或者5D技术让青少年们有如身临其金,具有沉浸式的体验感,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心理情态产生影响。除此之外,青少年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积极地去运用这些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同样的有的学生可能对教育者的思政教育行为具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又不好意思在课堂上说出来,也能够通过这种形式与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青少年们不仅仅可以产生信息,他们也能够积极的分享和传播自己的信息,通过多样化的微媒体平台,青少年们在记录自己生活学习的同时也在分享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内容就可以定义为“草根”化的内容。在微媒体这种大的环境下,青少年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参与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产生中去了。
  其次,微媒体的多样化平台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展现方式也进行了极大化的丰富,在这样媒体化的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交流对话早就结束了原始的面对面形式转变成了现如今的“隔空交流”。那些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场景或者心情可以由一张图或者一个视频更甚至于一个表情来替代更能使人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效果比起原来的文字解说更具有影响效能。在微媒体的发展下,信息的传播打破了传统的限制,不在局限于文字的解说,而是更倾向于视觉化的表达,对于接受者而言更有利于其只管的理解发送者的意图和目的。这种在视觉效应或者说呈现形式方面的改进,在多样化的信息中使其更能够契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求,更好的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染力以及亲和力。
  (二)微媒体对青少年思政教育在在主客体关系方面的影响
  在主客体关系方面,微媒体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向化以及形成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状态,首先微媒体能够让青少年群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日常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随着5G 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媒体的各种平台以及新形式的功能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信息的生成和传播方面具有了更广更深的传播力度。微媒体如今不仅是人们用来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青少年们信息获取的主要工具,更是青少年们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平台。青少年们使用各种微媒体平台不再局限于信息的浏览和搜索,更多的青少年们是借助像抖音、快手以及知乎等平台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所以说,青少年群体不再是传统的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者而是已然成为了主体,能够主动的进行信息学习、传播,这样也就发展成了思政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统一化或者可以说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化。有了微媒体平台,青少年群体由最开始的被动灌输和被动学习逐渐可以转变为由其自己主动生成的主动学习木事,在微媒体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思政教育也逐渐形成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模式,这样更具有民主性,青少年群体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这种情况无疑是思政教育的创新。
  其次,微媒体从侧面使得教师的主体地位出现了一种弱化的趋势,微媒体背景下产生了一种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教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思政教育面临巨大的威胁。目前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去中心化”,在新兴媒体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途径以及机会是均等的,教师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也处于不利地位,这样教师在面临信息选择时就更加的具有挑战性。青少年选择信息最主要的来源就说周围的社交圈,微媒体呈现的圈层化特点导致周围出现的是多样化的朋友圈层,简单来说就说各种文化像辐射般一样像四周辐射开来,不同辐射点的圈层文化进行扩散,然后被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群体吸收并在他们之中产生影响。而居于辐射点中心的用户我们现在文化将其称之为“博主”收到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形成新的意见领袖或者说是“辐射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青少年的认知和价值形成以及网络舆论导向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三)微媒体对青少年思政教育在在在信息的传播方式上的影响
  在信息的传播方式上,网络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碎片化、开放化和全球化。首先微媒体环境是的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特征一览无遗,微媒体平台打破了青少年群体在获取信息时时间上以及空间方面的限制,形成了新的泛在式的学习新形式,青少年群体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媒体设施实现碎片化的信息获取。微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速度并且拥有海量的内容,其具有广阔的虚拟空间在很多方面都能应用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最大化的实现信息的传播效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对信息的“海量”与“碎片”的需求。但是参差不齐的信息也在很多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认知和心理方面产生着影响。
  其次,目前各种各样的链接在微媒体中传播,让人们点“链接”的这种形式实现了区域性的信息传播,微媒体可以利用各种主流媒体组合在一起,构建其一个信息传播的大平台,覆盖全网络、全区域并且具开放式的传播特征,微媒体平台传播信息所出现的“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应用到思政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思政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海量,传播的速度更加敏捷,青少年群体对信息的选择更加具有自主性,特别是微媒体的音视频等传播以及网络技术等都将青少年群体的学习生活等构建在一张大的无形的网络之中,线上线下相互结合,最大化的实现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二、微媒体背景下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推进路径
  (一)多方协同联动,促进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正确的接触这些新兴媒体,让学生和微媒体平台之间协同联动,共同发力。微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教育环境是开放的,青少年群体在这种环境中与各种平台接触的机会是多样化、均等化的,目前我们开设的思政教育网站不仅仅是给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唯一载体了,各种微站、视频网站等平台已经渗入到青少年群体的各个方面去了,在青少年群体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媒体平台的影子,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媒介。一些思政教育的信我们可以将其植入不同的媒体平台进行同时传播,也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分时段进行传播教育。青少年接触网络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同时这也表明其收到网络信息误导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信息效能也在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也就不能仅仅只靠一己之力,而是应该多方联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联合多专业多部门、多阶层都参与到思政宣传工作中来,逐步形成“工作互融、资源互享、发展互赢”的新思政工做宣传局面。
  其次,新型的镜像化学习生活场景,让沉浸式体验不载遥远。微媒体视阈下的网络环境看似是杂乱一片,无规章组织,但实际上是由无数小的传播点之间构成的圈层文化,从中心点到辐射蹭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且互相牵扯影响,在社会层面能够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和动员作用。在微媒体环境中没有强约束的情况下,青少年可以充分释放自身的活力以及个性自由,能够通过这些媒体或者平台来映射出青少年的真实生活,这些媒体也就成了一面“镜子”,这时候思政教育者也应该通过网络背后的镜像透虚寻实,,根据微媒体上的青少年意向或者心理倾向,在现实生活中精准分析原因,这样才能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对症下药,解疑释惑,让青少年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感同身受,最大化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故事化传播信息,提升思政教育的导向性。
  首先要故事化传播信息,就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内容第一”,再次基础上也要让故事有温度和情怀,这样将出来的故事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目的。微媒体是思政教育进行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媒介,它所传播展示的故事或者说内容能否吸引青少年和影响青少年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或者说是作用。在微媒体平台中,其传播环境是开放式的,其传播内容更是海量化的,在这种环境中,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是难以估量的,各种媒体通过发挥其优势将各种信息以音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引发人们共情,传播出一批又一批的好故事,这些故事小到个人生活,大到国家大事,都运用了引人震撼的画面感和引人深入的人解说词。但不管结果如何,故事想要讲得好,引人入胜,那故事得“有料”才是核心因素,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叙事化表达,因而就应该抓住其核心那就是坚持“内容第一”,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严格遵循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认真践行,争取让更多的充满情怀和温度兼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故事深入青少年的生活,驻入青少年的心中。
  其次,好故事离不开好的情景渲染,在讲好故事的同时能够将其潜在的引申含义激发出来这才是成功的故事。在网络环境中,纷繁复杂的消息纵横交错,青少年在各种信息的影响下,容易出现信息饱和甚至信息疲惫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思政教育人员可以用丰富的故事来阐释想要教授的道理或者理论,将枯燥的大道理转化为充满艺术的故事,这样能够不断的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与此同时,思政教育者在讲故事的时候也得注意场合需明白“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故事要在合适的情景下讲出来,思政教育的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效果,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受思政教育者对施教情景的选择。从这个层面来说思政教育就可以理解为教育双方在特定情景下的互动,是思政教育者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思政教育的过程。思政教育要借助好微媒体,将其与强少年的生活学习进行衔接,要在“讲故事”的时候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选择故事题材,在适当的时间里讲授合适的事件,及时跟进社会动态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推动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效能化实现统一。
  (三)传播信息精准到位,加强青少年思政教育效能
  首先,网络化也可以理解为数字化,可以将微媒体与数字化进行关联,实现信息传播的精准到位,引领学生走出信息困境,提升学生的媒体素质。微媒体中的大数据以及算法,能够实现信息的精准投放,这就要求思政教育教育者首先要提升自身,充分的掌握好关系传播信息的技术,自身先成为使用这些微媒体的行家。思政教育者也必须攻克传统的“千人一言”的信息传播方式,要通关对青少年的生活习惯,使用媒体和移动终端的时间和频度等分析,来进行对青少年思政教育内容的定制,让青少年充分体会到思政教育是具有温度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思政教育的理论厚度。总而言之就是思政教育只要讲到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才能够与其产生共鸣,这样青少年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我们的思政教育。
  其次思政工作人员也应该提升自己对信息的敏锐程度,包括其政治敏锐力,微媒体通过其传播优势,使得信息传播由一点到多点,形成了像细胞一样的“裂变式”传播。微媒体下的碎片化信息传播使得青少年群体看到信息不会去溯源分析而是短暂的情绪化的去传播,手指动动发送充满个人情绪的信息。尤其是在网络圈层中,大部分青少年具有从众心理,会将这种浓厚的个人情绪渲染的更加严重,这就对思政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做信息筛选,把好信息关,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分辨力和政治敏锐性,积极主动并且及时的对各种微媒体上的舆论进行正确引导,要敢于发声,引导微平台上青少年产生的碎片化情绪转变为系统化逻辑化的道理解释,既能够说明事情的源头又能够理出因果关系,提升青少年的思想认知和理论水准。
  参考文献:
  [1]方结红,肖余春.“00后”大学生微媒体舆情传播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2,No.685(Z1):43-45.
  [2]陈永花.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No.597(06):74-75+78.
  [3]孙夏卿.“双微”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育[J].青年记者,2015,No.487(11):86-87.DOI:10.15997/j.cnki.qnjz.2015.11.058.
  [4]杜成煜.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17,No.211(01):94-97.
  • 【发布时间】2023/6/7 12:35:39
  • 【点击频次】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