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岳佳丽

【机构】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颁布,信息技术学科更新为信息科技学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关注学生需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以及学习的过程,实现有品质的学习。
  关键字:信息科技;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
  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颁布,信息技术学科更新为信息科技学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身份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变为了信息科技课程教师,这必然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分析、去行动、去实施。我们都有新的思考与期待: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课堂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去挖掘和运用现有的资源?课堂教学如何去设计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形成并优化教学主张?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去摸索。
  一、从信息技术课程到信息科技课程
  以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属于综合实践类课程,没有独立的课程标准,教材也是用的地方教材。自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颁布之后,从课程定位的角度来看,信息科技是国家课程,课程的定位和重要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们不能再以过去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实践这门课,再用上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来上信息科技课程,就不能很好地达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要紧紧跟随脚步,体现与时俱进。做为第一批信息科技教师,我们应该拥有的探索和创新的勇气以及行动,对上要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对下要面向需要全面发展的全体学生,努力探索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新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的落地实施
  从新课标的出台、专家解读到资源建设,呈现的效果关键在于一线教师,教师要跑好最后一公里,实现新课标到课堂的落地。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几个阶段,以便我们更好地关注课堂教学。
  (一) 教学起点
  第一,需要关注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表现或者说学习目标。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里将核心素养目标信息意识目标、计算思维目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目标和信息社会责任目标四个维度。第二,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情况,包括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看到育人目标的发展过程,对学生的培养是从知识操作目标发展到素养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目标。
  以《制作统计表》课例为例,如果从知识技能目标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会让学生学会使用Word软件,让学生学会插入表格并把数据分类填写在表格中,学生根据需要新增或删除行列。反思这样的目标设定,容易使学生思维固化,缺乏创新和思维的培养,学生遇到复杂一点的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如果我们通过核心素养的视角重新拟定学习目标,我们就会重新组织教学:例如了解数据的来源、思考数据按照什么方式进行组织、数据如何呈现、数据统计有何价值等。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突出针对不同的数据内容,不同喜好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软件工具。因此,类似详细介绍一种软件的操作方法,这样的教学价值是十分有限的,让学生学会和领悟处理信息的过程和所采取的策略才是关键。
  要让核心素养目标有效落地,我们可以把素养目标分解为单元目标,再分解为课时目标。例如,川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我的趣味小程序》这个单元,新课标中对应的核心素养涉及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落实到这个单元中,单元目标为利用图形化编程软件设计和编制小程序,解决班级与学校中的实际问题。再具体到课时目标,即历经“班级智能迎宾器”的分析与制作过程,转给我图形化编程软件中“视频侦测”“语音播报”等扩展功能的基本用法,初步体验编程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与方法。从“素养到单元再到课时”的目标分解,重视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有助于实现:整体认知、分布学习、举一反三,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构建。
  (二) 教学进程
  1. 学习内容
  信息科技的知识体系,包括六条逻辑主线: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我们可以从《信息科技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中看出,课程内容的组织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归结起来,内容的组织有三个特点。第一,螺旋式:课程内容重复,不断增加深度。第二:横向的组织方式,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关心的问题为依据来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第三,心理顺序:分学段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2.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的知识网络图应该存在于教师的心中,但是不直接与学生碰面,因为知识网络过于抽象,不符合学生认知方式。学生面对的是经过包装和设计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可以着重考虑几个原则。第一,主题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把素养目标潜移进主题学习中,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第二,融创式:能够关注到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关注到学科的交叉、融合,并能巧妙地联结在一起。第三,体验性: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从感兴趣,发展为想去学、想去做,并且从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满足感。
  例如,课例《有用的二维码》,我们可以先根据知识网络整理教学设计思路。交互:健康码中包含的信息,以及信息如何输出;编码:采集的信息如何进行编码变换;存储:二维码如何进行存储;传输:当需要传输的时候采用何种方式;流程:二维码制作流程;应用:除了用于疫情防控,还可以用于哪些情境,产生什么作用。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需要创设学习情境,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学习情境的设计的原则,可以体现出:主题式,以疫情背景下健康码的应用为主题;融创式:分析健康码中可能存储的信息,涉及到防疫流调需求。又涉及信息安全中的个人隐私,且涉及到数学;体验性:可以采用图像编码小游戏,来帮助突破理解二维码的原理的难点,将信息先转为0和1的数字,再转为黑白小方块,最后组成二维码的形式,这样符合学生的具象的认知方式。
  3. 学习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即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有品质的学习过程,应该表现为:学生从好奇到主动想去探索,体现出的是学生内驱力的变化;学生从知晓到构建起对原理的认知,体现出的是学生主动构建与内化的过程。学生从获得答案到解决问题,体现出的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的过程;学生从会模仿到创新运用,体现出的是学生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1) 学生从好奇到主动想去探索。学生有丰富真实的学习体验,沉浸于舒适愉悦的氛围之中,从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胜任力和成就感。例如川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无人值守停车场这个课,学生学生的内驱发展会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感兴趣:在无人值守停车场,可以实现自动抬杆、计费、结算,学生觉得真智能、真有趣。第二个层次,好奇:学生发现原来是有摄像头和识别系统可以识别车辆,主动思考系统是怎么识别我的车辆的呢?第三个层次,求知欲:学生会进一步去想,车牌被遮挡了还能识别吗?能识别手写的车牌吗?这种方式能迁移到哪些情况中?等等。
  (2)学生从知晓到构建起对原理的认知。学生的学习实现从陈述句转换为疑问句,是从什么是什么,转换为什么或怎么样。例如,川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中包含机器学习的内容。从知晓的角度来说,即模拟人脑思维过程,可以实现机器学习。转换为对原理的认知,学生会思考:小朋友是如何识别苹果和梨的?能不能使用机器来模拟小朋友的大脑思维过程呢?如何表述机器是怎么模拟小朋友的大脑思维过程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机器学习呢?等等。
  (3)学生从获得答案到解决问题。学生表现为可以针对问题,分析问题和确定数据源,主动获取、筛选、分析数据,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最终动手解决问题。例如,川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中的课例《智能出题器》,学生会尝试分析问题:设计智能出题器,实现加数为一百以内的非零自然数的加法运算;再寻找数据源:通过产生随机加数的方式;接着进行程序流程设计,包括创设背景与角色,实现互动,建立变量,给变量赋值,运用逻辑运算实现出题,判断回答的正误等。
  (4)学生从会模仿到运用创新。学生通过分析原理、思考问题解决的策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抽象出来,从解决一个问题,到举一反三,能够解决一类问题。例如,川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智能出题器》,学生先可以解决一个问题:设计智能出题器,实现加数为一百以内的非零自然数的加法运算;再发展为可以解决一类问题,如减法出题器、混合运算出题器、开展问卷调查、文字类答案出题器、听力出题器等,还可以进一步创新,加入有传感设备的硬件。
  (三) 教学效果
  最后,要关注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做一次深入的复盘,了解学生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唤起学生的共鸣,选用的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学习过程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哪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迭代修改。
  三、小结
  虽然信息科技的国家教材还没有发布,但是我们可以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运用现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我期待我的学生能够喜欢信息科技,始终保持喜欢和好奇;有探索求知的欲望,勇于大胆试错;积极阳光,能够享受生活和学习的幸福;灵动机智,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联通世界,创想未来,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努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璋,李正福.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11):127-132.
  [2] 任友群,黄荣怀,熊璋.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关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对话[J].课程·教材·教法,2022,(12):21-31.
  • 【发布时间】2023/8/5 14:48:45
  • 【点击频次】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