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升的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强,练习较多的学科,教师在讲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学生由于基础不同,接受程度有差异等导致的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作业完成质量差、教师相同内容多次重复讲解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浪费时间,也会使教学效果大幅下降,短视频以他时长短、重点突出、便于查看、便于传播等特点,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字:短视频;中学信息技术
短视频以他时长短,重点突出,可重复播放等特点,广受青少年朋友的喜爱。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大家闲暇时候的一个打发时间的常用方法,那么利用短视频的特点,我们能否把它与教学结合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呢?本文通过分析对短视频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行探究。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特征
1.操作性强,多为实操性知识。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主要内容为信息世界和文字处理软件,七年级下册主要为电子表格数据处理,八年级主要学习了Photoshop、编程和网站建设软件。从内容设置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信息意识为主要目标的操作性很强的科目,在日常授课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进行操作与练习。
2.知识点步骤较多,较碎,易忘记。
以七年级下册电子表格内容为例。《电子表格数据处理》一节课中,从求和、最大最小值、到求出实际得分,最终进行排序,实际操作步骤有二十几步。其中还包括需要特意强调的易出错点四个。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学生根本无法实现一次记住这么多步骤和内容,哪怕分几次讲解也仍旧有学生无法牢记。
3.同一节课内知识点关联性很强。
中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注重实操性与意识培养的科目,与理论课程不同的是,每一节课,每个步骤之间关联性都很强,不完成前面一步,就无法开展后一步。还是以七年级电子表格数据处理为例,前后知识关联性很强,如果不能正确操作完成求和以及最大最小值,则后续求实际得分和进行排序的内容,则无法继续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总结自身授课经验,加上走访其他信息技术教师,总结出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比较普遍的几个困扰大家的常见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科目特殊性以及硬件条件等诸多原因,许多同学在小学阶段并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甚至有学生在上初中以后连基本的开关机、保存关闭文件等操作都还不熟练。导致同年级学生间基础差别较大,教师在上课时很难同时兼顾到不同基础的同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接受能力差异较大。
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大,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听一遍看一遍就会操作,另外一部分同学可能要两遍,甚至有同学两遍过后也仍旧无法顺畅独立操作。而作为一个知识点关联性很强的科目,教师甚至无法让学生先进行后面的部分,针对掌握不好的部分下课再来咨询。我们必须要让所有同学完成这一步操作才能开始下一步的教学,那么老师就不得不面对一遍遍重复讲解的情况。一方面影响教学效果与进度,另一方面相同内容的多次重复讲解也会消耗老师的讲课热情。
3.学生作业完成不理想。
作为一门操作性强,练习较多的学科,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最直接的方法,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与同事都面临课堂作业有一部分同学始终无法顺利完成的问题。探究原因,与信息课本身知识点步骤多、不易记有关。同时与学生自身基础和接受程度差异也有关系。
三、短视频的特征和优势
1.重点突出易查找
短视频由于其时长较短的限制,往往省略掉了繁长的导入等环节而直奔主题,这就大大节省了学生等待时间,更利于对知识点的反复观看和练习。同时每个短视频一般只有一到两个知识点易于查找,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2.便于重复播放。
对于接受较慢的同学,老师操作一遍仍无法记住的同学,短视频有可多次重复播放的优势,将教师从一遍遍的重复讲解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更多更好的教学创新与方法。
3.易于传播
短视频所占内存较小,非常易于传播。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都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等工具,利用微信、QQ等软件进行传输。课余、假期也能及时反馈,不用等到上课时才能问老师答疑解惑。
4.便于移动学习。
短视频得益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十分利于移动学习,等公交时、茶余饭后,随便一个可站可坐的位置,随便一个5-10分钟的空白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可利用短视频重点突出易查找、便于重复播放、易传播、有利于移动学习等优点,解决学生基础不齐,接受程度差异大等问题,大幅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课堂练习时,以及课后巩固中将知识点以短视频的形式下发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前提下,保留授课教师的讲课热情,提升教学效率。但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意识到短视频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应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切不可完全代替教师授课。
关键字:短视频;中学信息技术
短视频以他时长短,重点突出,可重复播放等特点,广受青少年朋友的喜爱。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大家闲暇时候的一个打发时间的常用方法,那么利用短视频的特点,我们能否把它与教学结合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呢?本文通过分析对短视频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行探究。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特征
1.操作性强,多为实操性知识。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主要内容为信息世界和文字处理软件,七年级下册主要为电子表格数据处理,八年级主要学习了Photoshop、编程和网站建设软件。从内容设置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信息意识为主要目标的操作性很强的科目,在日常授课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进行操作与练习。
2.知识点步骤较多,较碎,易忘记。
以七年级下册电子表格内容为例。《电子表格数据处理》一节课中,从求和、最大最小值、到求出实际得分,最终进行排序,实际操作步骤有二十几步。其中还包括需要特意强调的易出错点四个。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学生根本无法实现一次记住这么多步骤和内容,哪怕分几次讲解也仍旧有学生无法牢记。
3.同一节课内知识点关联性很强。
中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注重实操性与意识培养的科目,与理论课程不同的是,每一节课,每个步骤之间关联性都很强,不完成前面一步,就无法开展后一步。还是以七年级电子表格数据处理为例,前后知识关联性很强,如果不能正确操作完成求和以及最大最小值,则后续求实际得分和进行排序的内容,则无法继续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总结自身授课经验,加上走访其他信息技术教师,总结出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比较普遍的几个困扰大家的常见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科目特殊性以及硬件条件等诸多原因,许多同学在小学阶段并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甚至有学生在上初中以后连基本的开关机、保存关闭文件等操作都还不熟练。导致同年级学生间基础差别较大,教师在上课时很难同时兼顾到不同基础的同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接受能力差异较大。
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大,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听一遍看一遍就会操作,另外一部分同学可能要两遍,甚至有同学两遍过后也仍旧无法顺畅独立操作。而作为一个知识点关联性很强的科目,教师甚至无法让学生先进行后面的部分,针对掌握不好的部分下课再来咨询。我们必须要让所有同学完成这一步操作才能开始下一步的教学,那么老师就不得不面对一遍遍重复讲解的情况。一方面影响教学效果与进度,另一方面相同内容的多次重复讲解也会消耗老师的讲课热情。
3.学生作业完成不理想。
作为一门操作性强,练习较多的学科,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最直接的方法,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与同事都面临课堂作业有一部分同学始终无法顺利完成的问题。探究原因,与信息课本身知识点步骤多、不易记有关。同时与学生自身基础和接受程度差异也有关系。
三、短视频的特征和优势
1.重点突出易查找
短视频由于其时长较短的限制,往往省略掉了繁长的导入等环节而直奔主题,这就大大节省了学生等待时间,更利于对知识点的反复观看和练习。同时每个短视频一般只有一到两个知识点易于查找,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2.便于重复播放。
对于接受较慢的同学,老师操作一遍仍无法记住的同学,短视频有可多次重复播放的优势,将教师从一遍遍的重复讲解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更多更好的教学创新与方法。
3.易于传播
短视频所占内存较小,非常易于传播。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都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等工具,利用微信、QQ等软件进行传输。课余、假期也能及时反馈,不用等到上课时才能问老师答疑解惑。
4.便于移动学习。
短视频得益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十分利于移动学习,等公交时、茶余饭后,随便一个可站可坐的位置,随便一个5-10分钟的空白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可利用短视频重点突出易查找、便于重复播放、易传播、有利于移动学习等优点,解决学生基础不齐,接受程度差异大等问题,大幅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课堂练习时,以及课后巩固中将知识点以短视频的形式下发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前提下,保留授课教师的讲课热情,提升教学效率。但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意识到短视频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应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切不可完全代替教师授课。
- 【发布时间】2023/9/6 16:55:44
- 【点击频次】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