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双减”背景下如何狠抓“双基”提升课堂质量

 

【作者】 段成靖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双减”背景下狠抓“双基”教学,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一个课题,笔者从强化校本研究,将狠抓“双基”教学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抓手,同时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六”认真的落实,“教”“学”目标的精准拟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来落实“双基”教学,只有在扎实的“双基”条件下才能向课堂要质量,才能在当下“双减”背景下,既“减负”同时也“强课提质”。
  关键词:“双基”;“双减”;“六”认真;学习能力;课堂质量
  义务教育的“双减”并不是轻“双基”,反而是重“双基”和质量。俗语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必需是牢固不破,扎扎实实,否则学习便会举步维坚,如履薄冰。所以“双减”当下的“减负提质”更不能忽视“双基”。那么,当下如何既落实“双减”,抓实“双基”,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强化师德、师培,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师德与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及“减负”的条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教授的深思感悟。他认为老师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中的楷模。是的,学生成长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足够多的、过硬的知识储备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教书也才能收放自如。我校现有专职教师118人,30岁以下的有22人,30-40岁的有57人,40岁以上的有39人,近三年新进教师有近40人且多为新入职的且全在教学一线,他们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还不到位,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不强,因此要想真正落实“双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必需加强对不同阶段的教师进行培训。对此,学校以南雅创新名师工作室为阵地,以“青蓝工程”、“新苗工程”为举措,强化对教师的师德和能力的提升培训。
  二、强化小课题研究,把“双基”教学作为校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抓手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学生多,学生由于缺失与家长的直接管教和沟通,时间一久,孩子们的不良习惯就多、学习能力也不强;因地域因素多数学生也放任自己、性情顽劣。因此,学习基础比城中学生差。据此,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或教师就应思考如何改变现状,让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和城中学生一样:“习惯好”、“双基牢”、“成绩优”,这些就是摆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或教师面临和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在这仅将抓实、抓牢“双基”教学作为此处阐述的主要对象。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实、抓牢“双基”,即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必需以教导处或教科室牵头,以课堂为主阵地,拟定出各年级学科组的校本研究课题。学校要求各年级相关学科组教师应全员参与校本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明确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学习目标、每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手段,整合多种资源依“双减”要求设计作业,分层达标,扎扎实实地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让每位教师带着课题进行教学。
  三、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多措并举抓“双基”
  “双基”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如何才能达到此目标,笔者认为学校就应该从教学“六”认真入手抓好落实。第一是认真备课: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当下,国家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要按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来编写教学案,并结合国家“双减”工作来实现教学的“减负提质”。所以,传统的备课:教师依据教材和教师用书(教参)独自完成的时代已成过去时了。因而当下教师应根据“双减”政策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自备+集体备课”的方式,再以合理的进度、适当的难度、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灵活可变、创新的理念为原则,认真编写教学案,科学统筹安排相关教学内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以满足所授班级学生学习的要求。第二是认真上课:上好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学既要夯实基础(落实双基),更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要上好课必需做到“一备+两态+两方+十环”。“一备”就是备好课,“两态”指上课的态度和上课的精神状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时刻准备好的上课状态——上课态度要耐心而不急躁;上课的精神状态指精神饱满,能认真执行教学方案;“两方”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合理调度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互动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堂高效的优质课它少不了“十环”,它包括“集中注意力的有趣导入,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心路”(穿针引线)的预设问题,和谐有趣的探究现场,引人入胜的‘辅助手段’运用,当堂巩固的‘知识点’强化,回味无穷的课堂小结,清晰、创新的板书设计,‘双基、双减’落地的‘作业’试刀”,留下精彩的课后反思等环节。第三是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作业不仅是检验学生当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学生实现知行转换,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分析学情、改善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因此教师要严格按照当下的“双减”政策的要求,科学而精准地布置符合课程标准、遵循教育规律、发展核心素养的作业并做到全批全改,只有这样才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救,确保“双基”和“双减”同时落地。第四是认真辅导。辅导(含“双减”政策下实施的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或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通过辅导一可以插漏补缺,二可以培优促中补弱,三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特别是心理健康),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五育方面等到全面发展。第五是认真组织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是对教师教学的“回头看”,也是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测试(期中或期末),帮助孩子从从态度上、心理上、行动上正确对待考试,让孩子既要认真对待,又不因考试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第六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认真组织课外活动主要体现在课外活动的准备、设计、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上。“双减”政策的当下,课外活动是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体育美育还给学生,学生在玩得精彩的同时,也一定会学得主动。因此,初中学校要坚持每天下午4点半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设计出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等各类活动,安排、协调好各年级、各班级、各项目的活动室场,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认知感、体验感及参与感,并将课外活动纳入课程管理。
  四、“教”“学”目标的精准拟定
  “双基”目标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施的基础,“双基”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前应首先认真阅读、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教学参考用书、网络资源、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精准制定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力争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即有的放矢。
  五、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夯实“双基”教学
  “双基”要落实,质量要提升,课堂上仅凭教师的滔滔不绝,效果肯定不理想。通常说: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学生参与的热度和深度,也即教学效率来源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小。因此,任何教师要让课堂“增效提质”和“双基”落实,一定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学习动力等方面来入手抓。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先决条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导师。而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并发展成为学生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发挥“下意识(或潜意识)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金钥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爱因斯坦曾说:“成功=刻苦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知“方法”是成功三要素之一。在教学中,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因此,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必能让一堂课“简单、高效”。
  学习意志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蓄电池”。志坚如磐,无往不胜。荀子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朱熹曰:“立志不坚,终不济事。”他们都强调成功的良药--意志力的重要性;“半途而废”、“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也在提醒“成功”与“最后坚持”的利害关系。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笔者建议从“有效说服;榜样促进;集体监督;目标提醒;三个“坚持”(坚持把小事做好,坚持每天做一件最不愿意做的事,坚持一日三省自我)去落实工作,时间久了,学生意志力提高就将会水到渠成。
  “增效提质”的不竭动力是学习动力。而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很多学生在进入某一学段前先是“鸡血满满,信誓旦旦”,一段时间后便“萎靡不振,偃旗息鼓”,出现这种结果的主因是遇事低头,缺乏学习动力。那么,教师要如何让学生树立信心,提振勇气,注入前行动力?笔者认为需要教师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教师首先要和学生进行分析归因,让学生重树学习信心;二是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三是目标引领。与学生一起制订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前进方向和目的地;四是多开展一些感恩、励志等的主题教育班会,激励学生面对现实,心怀大海,正视挫折。一旦学生学有动力,则整个人的精气神就会焕然一新,教与学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减负”与“提质”是教学中的“同类项”,教师不仅需要真真利用课堂教学提升质量,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狠抓“双基”教学必须牢记于脑,并且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认真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精准拟定教与学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中的问题还要进行深研。唯有这样,教学的“效”才能来,“质”才能有。
  参考文献:
  [1]崔鸿,朱家华,张秀红.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探析:核心素养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4):54-61+135-136.
  [2]郭连锋 《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9.15期刊
  • 【发布时间】2023/9/6 16:56:17
  • 【点击频次】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