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有“大义”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君子礼乐、大同之世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论语》,也弄清楚了本章的大致内容:问志、述志和评志,了解了前面三位的述志情况,今天我们来重点解读曾子的述志情况。
师:请大家仔细阅读曾子的述志部分,和前面三位相比,来找不同。
生:这个简单,曾子的回答和前面三位不同啊(大家一阵欢笑)
师:这是个不同,但是,还有很多不同啊,大家接着找。
生:我知道了,他在鼓瑟,前面没人鼓瑟。
师:不错,算一个,还有吗?大家再看。
生:还有舍瑟,还有站立。
师:很好,还有吗?
生:他说的“异乎三子者之撰”算不算不同?
师:当然算,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不同点。要勇敢的寻找和发言哦。
生:老师,那我明白了,那“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也是不同。
师:对啊,大家找的差不多了,我们来总结看看,从“鼓瑟希”到“吾与点也”都是不同。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看看。
师:大家仔细研读“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看看这是什么描写?
生:应该是动作描写。
师:好,那哪位能全部的概括曾子做了哪些动作?
生:通过翻译,应该是鼓瑟,停瑟,舍瑟,站立,对答。
师:很好。大家总结:这第一个不同,反映曾子什么形象?并简要分析。
生:彬彬有礼、从容、宁静、有修养。曾子一边鼓瑟,一边在仔细聆听其他三位和老师的对话,这很不简单;从他发言之前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他又是个谦谦君子,很有礼貌,从容宁静。
师:总结的很好。再来看后面的不同吧。他在述志之前有一句“异乎三子者之撰”,这是什么不同?
生:是评论吧,冉有和公西华都没有对他们前面的发言加以评论,曾子却评论说:我和他们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师:对,很好,这里我们不但知道了第二个不同,加了评论,还知道了他的志向和其他三位的志向不同,这我们算作第三点吧,就是志向的不同,那么,大家思考了,他的志向不是为政,那是什么呢?这个我们暂时不讨论。再往下看,下面是什么不同了?
生:老师给他的鼓励,前面三位老师只是问了一句“尔何如”,老师对曾子是大加鼓励的。
师:对。第四个不同,老师鼓励了。这应该很明显的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了。后面的不同,哪位一起概括了?
生:述志的不同,是第五个不同,还有老师的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是第六个不同:老师对曾子的全盘肯定和接受以及深深的感叹。
师:很好,大家发现了吗?这许多的不同,出现在《论语》里面是很少的啊,前面的动作描写中,我们似乎都可以感受到曾子的表情,细节,鼓瑟,舍瑟的优雅,起身说话的从容有礼,甚至感受到他心理的胆怯:我和几位为政的才能相差很远,我比不了他们的宏图大志。然后老师再加以鼓励,正是老师尊重学生爱学生的表现啊。大家看,是不是有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味道啊。
师:下面我们再仔细研读,曾子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思考后回答。
生:应该是一次逍遥自在的春游吧
生:应该是一次虔诚的祭祀活动。
生:也可能是一次大人小孩郊游嬉戏而已。
师:很好,不管是怎样,你们发现他的理想和前面三位理想的不同了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请思考回答。
生:曾子的理想是个情境,和前面三位的为政的确不同,曾子的理想里面没有自己。
生:还有人数比较多,欢乐,和谐,自由自在,很有诗意。
生:从老师的“喟然叹”可以看出,这也是老师的理想吧,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是不是孔子倡导的“大同”世界呢。
师:同学们思考的很好很对,这应该就是孔子强调和推行的礼乐社会大同世界,是孔子仁政、礼乐、教化理想的实现。希望达到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境界。大家知道和前面先比最大的不同了吗?
生:我想想看啊,前面的三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都是自己怎样怎样,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曾子的理想是一副太平盛世图,是礼乐教化,是为礼吧。
师:对的。我认为是这样的。一面是为政,一面是为礼。
师:我们总结下吧,从曾子的千呼万唤中,我们认识了一个谦谦君子,一个深得老师礼乐教化思想的学生,从曾子的理想境界中,我们知道了千呼万唤的大同世界,这是很难办到的,是孔子和弟子们终身实践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所以我们要感谢孔子,是他为我们的民族深扎文明的大纛,是他为我们后世奠定了礼乐的训教,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圣人的情怀。值得我们深思和继承。
- 【发布时间】2023/9/6 16:57:38
- 【点击频次】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