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建议

 

【作者】 田华强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试图从课堂作业的设计策略入手,立足表达形式,聚焦言语实践,提高作业的实效性:目标导航,从随心所欲走向核心统领;作业内容,从孤立单一走向整合联系;作业形式,从整齐划一走向个性发展;作业导向,从止于正确到生发延续。
  关键词:言语实践;目标导航;整合联系;个性发展;生发延续
  反观当下的课堂,“课堂作业”随意化,作业内容“拿来”化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改革语文课堂,不仅要变“对话中心”的课堂为“任务中心”的课堂,而且要跳出狭隘练习的误区,改变“拿来主义”的作业观,把课堂作业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在进行课堂作业的设计时,更要从文本出发,立足表达形式,聚焦言语实践,优化课堂作业。
  1、从随心所欲走向核心统领修正作业目标
  在日常的教学中,课堂作业常常随意地穿插在教学中,老师们在设计课堂作业的时候也很少思考作业的目标性。这样的随心所欲的作业犹如迷失了航标的船只,走不进语言的海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课堂作业的设计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学段目标,结合文本特点精心设计课时目标。课堂练习的内容则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体现年段特点,课型特点和文本特点。如教学五上《松鼠》一文时,我把握学段目标和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依据课时目标设计了以下练习。
  (1)浏览课文抓住要点。(用三分钟时间默读课文,比比谁的速度快。)
  出示练习,试着用最简单的语言完成下面填空。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吃食)(活动)和(搭窝)等生活习性。
  (2)再读课文悟写法。
  学生第二次默读课文,感受松鼠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松鼠的特点。出示练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它们的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灵敏,非常机警)。
  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了)。
  松鼠(非常能干),(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地放在一起再用一些苔藓挤紧,踏平,使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此练习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言语形式: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再品味重点词语,从面容清秀,闪闪发光,矫健体会拟人的写法,突出松鼠外貌的漂亮,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非常……非常……”短句表达对松鼠的赞美之情。松鼠搭窝通过“搬、放、挤紧、踏平”等动词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以及“足够……足够……”这一对词组中透露的作者对松鼠由衷的赞美之情。
  (3)练笔: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运用拟人的方法,试着运用短句表达赞美之情。
  这是五上的一篇略读课文,练习设计准确地阐述了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练习设计充分体现了年段特点,要求学生的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和质量。第一次默读,能大致说出文章的要点;第二次默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写法特点,而后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写作练习凸显了文本的特点,是对课文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
  练习设计从年段目标着眼,从文本特点入手,引领着学生在一遍遍地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切实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见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直接关系到练习的效率,只有找准练习的支点,课堂练习的设计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从孤立单一走向整合联系整合作业内容
  纵观我们的课堂作业内容,背一背、抄一抄、词语解释、近反义词等孤立单一的内容占了主导。适切的课堂作业,应该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整体进行思考,并有效整合。且看,四上《卡罗纳》一文的几个板块的练习。
  板块一:发现形式,品味语言。
  (1)品味老师对卡罗纳说的一段话,感受语言描写中老师对他的爱。爱还藏在动作和目光中,找出相关语句。
  (2)老师引读小结: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具体描写了卡罗纳的悲痛和人们的表现。
  板块二:练笔实践,习得语言。
  如果你是卡罗纳的同学,课间,你会看到什么?你会对他说什么,做什么?想象一下,写下来。
  板块四:拓展延伸,发展语言,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
  刘仁增老师在《让语文回家》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这个案例以“语言”为主线,以“愛”为情感积淀,从凝练语言、品味语言到习得语言,不仅得其“意”而且得其“言”,最后向课外延伸,发展语言。这样,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课堂练习中。四个板块层层推进,螺旋上升,架构起整堂课。学生在轻轻松松地读,扎扎实实地练中收获了情感的熏陶,读书的方法,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的综合提升。
  3、从整齐划一走向个性发展创新作业形式
  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要避免整齐划一,做到因材施教,客观看待学生身上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可以按以下几方面分:按知识难易程度设计。一般可以把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做成一个“作业超市”,让学生自主“购物”。A是基本练习,主要适用基础差的学生。B是语文知识的综合练习,适合于中等学生。C是创新练习,一般适合优秀学生。如学习了四年级下册的《尊严》后,我设计了几道有层次的作业:
  A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读熟课文。
  B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C按“尊严是——”的格式写几句关于尊严的诗句。
  除此之外,还可以按作业量的大小设计。对学习困难、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降低作业的难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也可以按完成作业时间的长短设计。如学了《寓言二则》,就让优等生在两周时间内去阅读《伊索寓言》,中等生可以延长时间,一个月之内看完这本书。
  4、作业导向:从止于正确到生发延续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作业的循环是“布置——批改——再批改”。终止于学生作业的正确。但是,“正确”不一定等于“体悟”,“会做”不一定“吸收”,“做完了”不能成为作业的终结点。所以在进行作业的时候,要关注到作业的“生发性”,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作业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源头,从中使学生得到不断的学习动力,持续学习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语言发展服务。
  譬如,在引导学生作业时,基于课堂时间这个常量,可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作业效率最大化。如我在教学五下《我想》这一首儿童诗时,品味语言后,让四人小组确定一个主题,合作着学写一首小诗。十分钟后,小组学习初见成效,几乎所有的四人小组都能大致地写出一首诗来。我建议同学们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结果,在上交的小诗中,有一个小组交上的是一张手抄报形式的小诗,写得诗意盎然,制作得图文并茂。同学们见了啧啧称赞。第二天,大多数小组自发地、主动地又重新上交了制作精美的、修改过的小诗。
  这样,以课堂内每个学生写一小节诗为生发点,课堂外,学生写诗、做卡片,由书写端正的学生誊写,由擅长美术的学生画图,还有策划、设计,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除了由课内到课外的生发,还有课堂中由一个作业引发的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老师们要善于抓住契机,搭建“绿色”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惬意“潜游”,在言语的实践中进一步体悟、消化、吸收,最终形成语言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伟.从运用角度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J].浙江教学研究,2019(01).
  [2]翁飞霞.改进学生作业管理的策略与实践[J].浙江教学研究,2019(01).

  • 【发布时间】2023/10/18 5:42:37
  • 【点击频次】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