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提供教育支持 关注弱势学生群体

 

【作者】 杨永莉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重庆市教委近日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各学校在落实《标准》的进程中,把重视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改变弱势学生群体受教育状况、促进弱势学生群体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议题。在政策导向上凸显优先地位,强化保障力度;在指导原则上体现整体公平、差别对待;在操作策略上突出规划的全局性、统筹性,突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突出教育的全面性,着力改变弱势群体的边缘性,促进弱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文本基于弱势学生现状,就其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弱势学生;平等教育;教育支持
  最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标准》,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我对这个《标准》仔细研读了好几次,《标准》从组织管理、德育工作、教师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品行、课业负担等十个方面,都作了详实的规定。笔者认为:要使《标准》成功落地,很好地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贯彻落实,就必须加大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力度,动员政府、社会的力量为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学校弱势学生群体的现状综述
  据调查,现阶段学校弱势学生群体的突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暴自弃成为弱势。
  弱势学生群体往往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缺少家庭指导而学业成绩不佳。学习不好,在班级中更容易被人另眼看待,越是被另眼看待,学习的积极性就越是调动不起来,学习成绩也就更差。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最后他们自己也彻底丧失了把学习搞上去的信心,认为自己反正不如别人了。个别青少年由于学龄时期家庭困难,或者自身疾病问题,导致接受的教育时间短。
  (二)家庭因素成为弱势。
  主要为单亲家庭、孤儿、不与父母同住的学生。来自残缺家庭的学生面对健全家庭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对比,这种对比经常会触发学生思考家庭的问题,这些学生要承担的通常都会比同龄人多,经历也更多。
  (三)学力不足成为弱势。
  主要为学习困难学生,部分智力处于临界、底下状态的学生。人的学习能力的高低与他的先天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的发展有联系。学力的高低还与其后天的努力程度和受教育的的环境分不开。
  (四)行为越轨成为弱势。
  弱势学生群体中的极个别人从不上进,不学好,渐渐发展到了打架斗殴、偷窃扒拿。有的从偷同学的铅笔、橡皮开始,到偷窃邻居的瓜果萝卜,再到偷窃店铺的商品现金。这些行为已开始触犯法律,可他们自己还浑然不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他们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五)生理缺陷成为弱势。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生理上的残疾使得他们在与其他生理正常学生的竞争中处于弱势,他们在求学路上要比同龄人付出更多的艰辛,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而这些付出与承受往往不能给他们带来相应的收获。
  (六)心理障碍成为弱势。
  主要为攻击倾向、多动倾向、自闭倾向、抑郁倾向的学生。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很复杂,可能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得不良因素,也可能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无论如何,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特别需要学校教育的引导和矫正。
  二、学校弱势学生群体的转化措施
  现阶段学校中的弱势学生群体,主要是弱在经济上,困在认识上。疫情三年,导致很多进城务工家庭收入锐减,经济处于弱势。因为经济和认识问题,也就导致了其它的种种问题。所以,作为教育主要职能部门的学校,在帮扶青少年弱势学生群体的主要着眼点,首先放在思想意识教育上,放在经济资助上,在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和上学问题的基础上再强化学习,这样才容易取得较为理想的帮扶效果。
  (一)建立长效机制
  制定帮扶弱势学生群体工作的制度机制,继续加大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的协调力度,引导乡镇、街道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增加乡镇(街道)基层帮扶资金基础,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二)创新活动载体
  要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方法和载体,以提高学校弱势学生群体和监护人的道德素质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关爱弱势群体各项活动,广泛动员弱势学生群体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弱势群体从中切实受益。坚持扶资、扶智相结合。采取上门传技术、外出学技术、扶贫技校、资金资助等多种形式,帮助特殊学生掌握技术,以点带面,提高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脱“贫”。
  (三)转变教育观念,注重转化过程
  作为转化弱势学生群体的主体——教师,对弱势学生群体的转化,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完成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标准等学习结果上,而要看他们的练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上。因为这些因素正是他们由弱变强、由差变好的转化条件。
  (四)融入真挚师情,耐(下转第36页)
(上接第37页)心施以关爱
  对待弱势学生群体,投入教师情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这部分学生所处的环境、在班级中的地位。教师一定要付以真情,长久施爱,从情感上,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上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关怀他们,从行为上理解他们,这样做,会使弱势学生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收到了重视,不再是边沿人,情感上能引起共鸣,缩短老师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五)适时抓住时机,有机表扬鼓励
  教师不要让弱势学生群体长处与被人遗忘的角落,而应大胆放手,多给他们参与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去做他们力所能力的,愿做而又能好的事情,回归到集体中,不再边沿化,缩小同学、师生间的距离;要善于并及时发现弱势学生群体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励弱势学生群体的上进心。
  (六)借助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精心组织开展关爱学校弱势学生群体的社会宣传。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各单位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引起国家、社会层面对学校弱势学生群体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让他们认为关爱弱势学生群体不单单是学校的事,促使更多的单位和组织积极参与,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学校弱势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严格根据《标准》,脚踏实地地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发动社会、家庭共同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我想,他们的转化就指日可待,《标注》也会扎实落地。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教委.《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标准》.2021.
  [2]李素芳.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3]赵军海.班主任工作反思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 【发布时间】2023/10/18 5:46:08
  • 【点击频次】130